俗話說沒去過故宮,不算去過北京。但凡到過海南旅遊,都會到天涯海角打個卡。這是對象征當地建築或知名景點的一種說法。可是,要想真正了解北京,就一定要去那亘古殘垣的老胡同逛一逛,同樣的,要熟悉海南的風情文明,一碗海南粉,卻足以品茗良久。
海南粉源始于福建閩南。有500多年的曆史,相傳明末有一位陳姓的住戶遷居澄邁老城,以加工米粉為業。由于生意好,拜師學藝者衆多,海南粉便遍布全島。從分布上來看,海南粉主要分布在海島北部,海口、文昌、澄邁、儋州等地,不僅是居民們最鐘愛的早餐,也是節慶必備的象征吉祥長壽的珍品。每逢嫁娶、生日、公期等,海口人的宴席上都少不了這碗粉。

有500多年曆史的海南粉
廣義的海南粉可分為粗粉和細粉,其包括了抱羅粉、靈山粗粉、後安粉、陵水酸粉等等。“粗粉湯”比較簡單,隻在粗粉中加進滾熱的酸菜牛肉湯,撒少許蝦醬,嫩椒、蔥花、爆花生米等。
海南的米粉經曆幾百年的發展,沉沉浮浮,經營海南粉的商鋪們幾經摸索,最後,經得起曆史考驗的,也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佳品。
海南粉配料
靈山粗粉—海口吃貨都在找的老機場海南粉
最早在海口市靈山鎮一帶,其粉比“腌粉”粗 ,比抱羅粉稍微細一點,食法也是“腌吃”,特色是粉質爽滑,腌料注重海鮮原料,突出一個“海味”。 據說海南最正宗的海南粉在靈山,也是吃貨們口口相傳的“老機場”海南粉發源地。
“老機場”海南粉是一家很有年代感的海南粉老店,曾經名聲大噪。現在搬到了海口美蘭區銀坡路24号,改名為“呂記香海南粉店”,難怪大家都找不到了。
文昌抱羅粉—盛起文昌抱羅鎮
因盛起文昌市的抱羅鎮而得名,抱羅粉屬湯粉類,其貴在湯好,湯質清幽,鮮美可口,香甜 。抱羅粉的湯較甜,但是這是一種獨特的香甜,甜而不膩,且甜中帶酸, 其味妙不可言。
抱羅粉
這幾年每年到文昌,都會去文昌的清瀾菜市場的宏興抱羅粉和沿江西路三角街附近那家“正宗抱羅粉”店去吃抱羅粉,店裡很多食客都是慕名而來,多數食客吃一碗不盡興,而會再多點一碗。
儋州米爛—“千錘百煉”粉香四溢
曾在全國風味小吃大賽中獲得優秀獎,儋州米爛是儋州人民最喜愛的食物之一。儋州民歌唱“長坡米爛落基米粽、花海棠、永昌洋蔥;馬京紅魚香水壺、洋芋排蒲香胃脹”。可見米爛在當地人心中的份量。
儋州米爛
大米腐爛,字面上可能不會給人們帶來良好的聯想。但是一旦你看到了真實的東西,就會颠覆原來的想象,這種起源于農村的當地小吃,雖然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但生産過程相當精緻,成品都是五彩缤紛、香氣撲鼻的,讓你無法忘記。吃飯時,米飯會腐爛到碗裡,加入蒜*油菜、牛肉幹、花生粉、豬肉牛腰肉、蔥末、辣椒、辣椒、醬油、生姜等。筷子與筷子混合,香甜可口,具有醒酒功能。
後安粉—“千錘百煉”粉香四溢
是湯粉,湯底乍一看,寡清如水,以為不好吃。實則内含乾坤,後安粉湯底的制作說用豬骨、粉腸、大腸、豬内髒等熬成的,配料有小蝦、海螺等。由于熬制地講究,出來的湯清而味豐,湯味濃郁、湯色靓麗。
後安粉
陵水酸粉—北緯18度的酸甜味道
一碗來自北緯18度的粉,每一寸土地都充滿着陽光的味道,每一碗陵水酸粉也都充滿溫暖的氣息。酸辣甜香,道極其鮮美,品嘗過酸粉的人無不對它垂涎。
陵水酸粉
而狹義的海南粉,指的是我們日常中所指的海南粉,也叫“腌粉”,上面提到的靈山粉就是典型的海南粉。靈山粉是粗粉,還有細粉。
制作腌海南粉比較講究,制作過程中用牛肉幹、豬肉、芝麻、炸花生、芝麻油、蘿蔔苗和泡菜、豆芽等,加以鹵汁攪拌腌着吃。
腌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
“濕”腌海南粉
我們吃到的常見的海南粉就是濕海南粉,類似于廣東的“濕”炒粉,之是以稱之為“濕”腌海南粉,鹵汁最關鍵。一勺濃郁的鹵汁淋在粉上,香滑可口,吃起來不太油膩,一次性可以吃兩碗。
濕腌海南粉
“幹”腌海南粉
“幹”腌海南粉,看起來像拌粉,制作的原理也跟拌粉、拌面相似,上文中提到的老機場海南粉的做法就比較貼近“幹”腌粉。“幹”腌粉靠香氣引誘人,而“濕”腌粉則靠濕潤的鹵汁滿足味蕾。這是“幹濕”之間最大的差别。
幹腌海南粉
在海南,哪一碗粉是你的“心頭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