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中國與亞太經社會和烏茲别克斯坦共同舉辦了一次關于減貧的錄像研讨會。中國常駐亞太經社會代表圖為
新華社汪安曼谷10月20日電 中國常駐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代表處20日與亞太經社會秘書處和烏茲别克斯坦共同舉辦了減貧研讨會。亞太經社會成員國政府、聯合國機構、學術界、媒體等代表線上出席了會議,讨論"亞太地區精準減貧促進疫情後恢複"的主題,分享減貧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促進區域減貧合作,為做好疫情後重建貢獻力量。
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阿裡斯·沙巴納說,過去30年來,亞太地區的減貧工作顯著,有11億多人擺脫了極端貧困。面對疫情沖擊,亞太國家應創新減貧思路,細化減貧政策,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和多元化,着力消除社會不平等,摒棄"污染先控"的發展模式,建構有競争力的減貧經濟。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中國常駐亞太經社會代表柯有生說。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中國的改革開放在過去40年中使7.7億人擺脫了貧困,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八年來,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按照現行标準脫貧,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提前10年實作,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迹。
他說,面對疫情的挑戰,中國始終與開發中國家站在一起,履行對疫苗作為全球公益物的莊嚴承諾,為建立全球免疫屏障做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疫情下亞太地區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和挑戰,與會人員積極分享減貧經驗,贊賞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國國際減貧中心主任劉俊文介紹了中國精準的扶貧戰略,闡述了中國在疫情下的減貧努力。
消除貧困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也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首要目标。亞太國家應深化抗擊疫情和經濟複蘇的團結與合作,以發展和促進減貧。要努力增強創新能力,挖掘疫情後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韌性。要重點支援中小企業和弱勢群體,完善社會保障和公共衛生體系,加強環境治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