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遺傳的冷血:三個和互換人生二十八年相似的故事

作者:夜狼文史工作室
遺傳的冷血:三個和互換人生二十八年相似的故事

網上沸沸揚揚的互換人生二十八年案朋友們應該挺說了吧?這裡說一個現在進行時的,和互換人生二十八年非常相似的悲劇故事。

公元2000年,一對在河南某市打工的劉姓夫婦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但是卻冷血地把這個男嬰丢在醫院逃跑了,因為醫生說孩子将來有可能失聰。

一對韓姓夫妻賣了一頭牛支付了這個可憐的男嬰的醫藥費,将他抱回家中收養,他們夫妻倆二十年來一直将其視如己出,即使在有了自己的女兒後也一如既往,不但自學了手語和他交流,還為他花重金購買了耳蝸,而且砸鍋賣鐵給他在市裡買了一套新房準備結婚。

遺傳的冷血:三個和互換人生二十八年相似的故事

這時,男孩的親生父母在網絡上開始尋親了,但當他們得知男孩是個聾啞人後有一次跑路了,然而,男孩在知道了親生父母生活在上海而且事業有成時,他那虛榮冷血的心再也耐不住小城市的寂寞,整天鬧着要找他的親生父母。

愛子心切的韓姓夫妻最終在廣大網友的幫助下找到了男孩的親生父母,那對劉姓夫婦,劉姓夫婦在網絡輿論的監督下,不得不認下了這個聾啞兒子,男孩義無反顧地丢下養父養母,跟着親生父母去了上海。

筆者不知道這個故事講如何發展,但筆者知道戲曲舞台上有一個前半截與其非常相似的故事叫《清風亭》。

《清風亭》講述的是這樣一個人間悲劇。

遺傳的冷血:三個和互換人生二十八年相似的故事

官員薛榮的妻妾不和,小妾周氏生下一個男嬰,為了躲過正房的迫害,被迫狠心将其抛于郊外的清風亭附近。賣豆腐為生的張元秀和賀氏老夫妻撿到了這個嬰兒,給他取名張繼保,并辛辛苦苦将其撫育成人。十三年後,張繼保貪慕富貴,在清風亭抛下張元秀,跟随剛剛重逢的生母周氏進京。

遺傳的冷血:三個和互換人生二十八年相似的故事

張元秀夫妻思兒成疾,賀氏更是哭瞎雙眼。幾年後,張繼保得中狀元回鄉祭祖,路過清風亭時歇轎小憩。張元秀老夫妻碰巧來到清風亭,在地保指引下上前相認,但是冷血的張繼保忘恩負義,不肯相認,把養父母當成乞丐,隻給他們二百大錢。張元秀老夫妻悲憤至極,相繼碰死于清風亭前。張繼保則随後被暴雷劈死。

《清風亭》又名《天雷報》、《雷殛張繼保》,在很多劇種的舞台上都能看到,比如平劇、河北梆子、豫劇、河南曲劇、秦腔、呂劇、蒲劇,還有著名作家莫言老家流行的茂腔等。

遺傳的冷血:三個和互換人生二十八年相似的故事

《清風亭》這個故事并非憑空虛構,和别的文藝作品一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它的故事原型是北宋文學家孫光憲所著《北夢瑣言》中張仁龜的人生經曆。

張仁龜是河間人張裼與一個妓女所生,張裼不敢讓老婆知道,就把張仁龜送給了他的朋友張處士。但是張裼并沒有撒手不管,而是經常接濟張處士,并出錢供張仁龜讀書。張仁龜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偷偷離開把他視如己出的養父去找他的親生父親,雖然張裼已死,張裼夫人一番考量後還是接納了張仁龜。遺憾的是,張仁龜走後不久,他的養父就含恨去世了。後來,張仁龜得中進士做了官,再後來他在前往江浙任職的途中竟然莫名其妙地死了,知道他的人生經曆都認為他因為對養父不孝而受到了上天的懲罰。

遺傳的冷血:三個和互換人生二十八年相似的故事

張仁龜、張繼保和文章開頭的聾啞男孩都是不懂感恩,辜負了養父養母一片苦心的白眼狼,如果聾啞男孩以後既不能給養父養母以親情又霸占着他們給他買的房子不肯歸還,他和養父母、親生父母的故事是不是更像互換人生二十八年了呢……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