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班
提起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前期的名将人盡皆知,但是提起中後期的名将,就很少有那麼大的名氣了。
今天就來聊聊《三國演義》中的黃金配角,蜀漢名将吳班。
吳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一開始是作為張飛的部将,在張飛遇害後,吳班發表奏知劉備。
劉備盡起七十萬大軍(演義虛構,實則五萬左右)伐吳,吳班為大軍先鋒,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統領吳軍,吳班引兵誘敵,自領精兵伏于山谷之中,但被陸遜看破。
後陸遜火燒連營,吳班勉強殺出重圍,為趙雲所救。
諸葛亮
後來諸葛亮出師北伐,吳班以後将軍、安樂侯的身份跟随出征。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曹魏,引諸将進攻北原,令吳班、吳懿引木筏兵去燒魏軍浮橋,魏将張遼之子張虎、樂進之子樂綝統軍在岸上亂箭射住,吳班中箭而死。
在演義中,吳班并沒有什麼驕人的戰績,相對來說較為平庸。
但是在正史中,吳班可并非如此。
正史中的吳班是陳留郡人,父親吳匡曾為東漢大将軍何進屬下官員。
他的族兄是蜀漢重要的将領吳懿,吳懿此人為劉備入川立下了大功。
劉備為了入川進攻劉璋,雖然劉備兵多将廣,但是劉璋得川蜀民心所向,劉備一時之間也難以攻克。
而轉折點就是在于吳懿陣前倒戈,歸降劉備,劉備才得以入川勝利。
有如此顯赫的家族,吳班自然被劉備所看重。
吳班為人又豪爽俠義,著稱于當時,後跟随劉備,為領軍将軍。
後來伐吳,吳班是先鋒,率領萬餘蜀軍和馮習在巫山迎擊吳将李異。
吳班親率三百将士沖擊李異左側,沖散吳軍大營,馮習率領大軍全線出擊一舉擊潰李異,吳班兵至秭歸城下屯兵待戰,為劉備大軍順利入吳境打通了障礙。
劉備統率大軍來到秭歸縣,吳班和陳式率領水軍推進至夷陵一線,擊潰江東水軍并占據長江兩岸。
劉備
後來劉備命吳班率領數千精銳向陸遜率領的吳軍挑戰,自己則親自率領八千精兵埋伏,但被陸遜看破,計策失敗,此後兩軍處于對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國演義》中為了美化劉備,将此失敗計謀歸為吳班所出。
在正史中,夷陵大敗後,吳班并非為趙雲所救,而是他親自護衛劉備,親自斷後,連斬數名江東戰将,親率幾十名親兵殺出重圍。
可以說如果沒有吳班,劉備很難全身而退。
蜀漢後期,吳班成了蜀漢重要将領,晉升為後将軍,并受封為安樂亭侯。
蜀漢丞相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吳班以督後部的身份跟随出征。
曹魏派遣司馬懿統領魏軍抵擋漢軍。
這也是吳班征戰生涯中最為精彩的時刻。
他和魏延、高翔等三線出擊。
吳班以奇兵突然出現在了離司馬懿大營僅不足二十裡的山谷中,一馬當先持槍沖入司馬懿大營,連斬三名魏軍戰将,直取司馬懿,吓得司馬懿還沒來得及披甲就乘馬逃走。
之後又被魏延、高翔迎頭痛擊,司馬懿大敗而歸。
司馬懿
後來蜀漢大軍因糧草運送不繼,漢軍退回蜀中。
隻是吳班的結局并沒有完全交代。
《後漢書》中記載吳班病重解甲歸田,得以善終。
《三國志》中最後并沒有記載吳班去向,但也并非《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吳班被魏軍亂箭射死。
是以,吳班并非演義中那麼平常,相反在蜀漢中後期,尤其是諸葛亮北伐時,可以說是蜀漢大軍中的頂梁柱。
【漢周】三國志 名家解讀 原文白話文注釋 國學經典書籍 ¥2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