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續篇一直以來,最最不想說的就是她,歌壇新星單依純

談及一名仙逝的人,說好說壞我都敢說,沒太多人計較。可論述眼前歡蹦亂跳的小唱将還真有些勉為其難。說太好了,形同于棒殺;抹得太黑了,又有悖于良知,寝食難安。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續篇一直以來,最最不想說的就是她,歌壇新星單依純

一直以來,我最不想說的就是活得美美的單依純。太難了,根本沒辦法分析透徹,何況她還在天天變日日變,抓不到靈魂,隻能任其在眼前飄來蕩去,曼妙的歌聲萦繞在耳畔,沁入心扉,常常難以把持自己,怎不叫人擔心,可否做到客觀公正?

我們胡同的大爺說得好,評價一個人唱的好就一句話“這孩子嗓子不錯,好聽”,沒了,隻此一句,高屋建瓴、大徹大悟、大學大宗。

那麼,單依純的嗓子好不好?

真沒聽出來。她平常講話的聲音跟我們胡同中的小女生沒啥兩樣;唱歌的時候,頭一兩句音色也不見其有驚世駭俗的特色,但韻味腔調還行。假如沒有《中國好聲音》節目裡導師轉身,今天的單依純就是一個簡單樸素、泛泛平常的浙音學子,每天偷着吃點烤冷面、隔三差五再嘗點小甜點、做做廉價美甲的鄰家小妹。

但,《中國好聲音》的導師轉身了。

這是一次為天才級唱終降落凡間的轉身;這是一次為能陪伴一生而無憾的妙音仙子的轉身;這是一次為華人流行樂迎來溯本求源新氣象的轉身。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續篇一直以來,最最不想說的就是她,歌壇新星單依純

一般來說,流行歌曲不太需要叫頭彩,它需要慢慢融入,一點一點拴住聽衆的心,俗稱用走心的演繹來熨化你我鐵石般的心。它不會像平劇前輩譚鑫培那樣,一聲(西皮二六闆):“師爺說話言太差,不由黃忠怒氣發。”高腔一出,滿堂喝彩。當然也不像東施效颦的部分搖滾樂手、上來就一頓嘶喊或是“都準備好了嗎?來,一起來,讓我們嗨起來!”。說實話,這些伎倆無非出自戲曲小劇場的慣用手法,擔心觀衆溜号、逃票,靠一兩句“上如抗”的響亮之音引起關注罷了,不自信的表現。

單依純的演唱是從第四句開始吸引了我,“像旁人不允許我們的怪”(《永不失聯的愛》),一個半假聲貫通到c2小字,給人的感覺就像即将觸碰雪崩一樣,冷、徹、涼。和李健老師一樣,所有人都在擔心着一場雪崩即将發生,但沒有到來。相反在副歌裡她又三次撞頂e3,用的竟然是混聲,真假比例完全摸不清,一會真聲多一會假聲多,我坐不住了。從這一天開始,我明顯意識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時節來了。小鳥的歡唱、蟲兒的搬遷,草兒的随風搖擺都在殷殷期待,她将怎樣。

她沒有穿着薄紗絹綢、發髻金簪而至,而是帶着滿滿的潮流時尚氣息款款而來。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續篇一直以來,最最不想說的就是她,歌壇新星單依純

先天的吟唱技法,低吟婉轉的傾訴、詞曲流暢的粘合、精細的節拍把控,讓她連續奉出數十首精緻的歌曲。不僅勾住了我的耳朵,更緊緊抓住了我的心。截至目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她攏共演唱了将近50多首歌曲,展示了7種曲風:大抒情流行歌、旋律rap、節奏布魯斯、桑巴風、輕搖滾、電子舞曲、zf主旋律。

其中,抒情歌被她拿捏得死死的,為此險些被扣上“苦情歌代言”的大帽子。她嗓音的磁性較強,不是沙啞派,是氣聲如絲的纏繞感,糾結着你很快與其共情。當然她的小表情也是沒誰了,音樂一起,就迅速沉醉在歌裡,痛苦、擰眉、攥緊的小拳頭、還時不時繃緊的頸骨,都令人不得不與其感同身受。《續寫》《下雨天》《你就不要想起我》《你的珍藏》《照片》等是她半年裡呈現的優秀作品。其中為電視劇《一生一世》演唱的主題曲《續寫》比較完整得展現了當下單依純演唱技巧的純熟度與駕馭能力。主歌部分依然仰賴其殺傷力極強的氣聲傾訴大招,細微的磁力瞬間拉你入境,自在撩人的強弱控制,超強的音準伴之優美的節拍旋律,你已融入到歌中。此刻,你早就忘記了她的演唱技巧,也忘記了她的歌曲表現力,恍如隻是在聽她訴說着一段凄苦的曠世之戀而無力自拔。當副歌響起的時候,我們又可以再次領略單依純那華麗的混聲魔力,套用我們胡同大爺的話講“這孩子的小嗓子太tm厲害,跟真嗓子沒啥差別啊,不錯!”

單依純的真假聲混合拓寬了原本很窄的音域,更深更廣。低音輸出非常放松,聲、氣交混,這類低頻聽了不難受不壓抑。不像某些男性歌手壓着喉頭唱出的低音,聽完你會喉嚨疼;而高音部,沒有擠壓感,沒有沖破感,假聲成分幾乎均被真聲稀釋掉,就在你還琢磨真假聲比例的時候,響度、亮度、泛音般的金屬質感刹那征服了你的耳朵,沒轍了,你百分百懷孕了,指耳朵啊。這就是先天給予的能力,無話可說。它掩蓋了單依純所有的缺憾,氣息生發的力量較弱、胸腔共鳴開發的不好、被音符綁架而造成的咬字趨于不清的現象、糾正面部表情帶來的注意力不集中等。但随着後天潛移默化地開發訓練,相信單依純的未來真的可期。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續篇一直以來,最最不想說的就是她,歌壇新星單依純

具備如此好的先天優勢,與她常年堅持在k歌平台演唱有直接的關聯。13歲的她就開始錄歌,這與鄧麗君幾乎同一時間段。她接受采訪時說過“反正唱好唱壞也無所謂,也不怕别人說什麼”後生可畏。我試着翻閱了以前的一些資料,還真找到了她13歲時釋出到網絡平台的周傑倫《聽媽媽的話》、張學友《我等到花兒也謝了》、許茹芸《好聽》、林憶蓮《至少還有你》、王菲《匆匆那年》、韓紅孫楠《美麗的神話》等數十首經典曲目。真是藝高人膽大,懵懂的年齡就已經嘗試唱起音域跨度極大、節奏要求精準的名曲。聽過的人了解,那時的單依純多多少少還有童聲奶味,但其中的混聲處理和頭腔共鳴臻于完善了,特别是自帶高頻的那些挑戰,都能準确、順暢地演繹完成。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她從未模仿過大咖們的音色特點,均屬自我音色的全面展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為她在後來的競演中,擷取導師肯定并無可争議地榮獲《2020中國好聲音》冠軍夯實了自信基礎。

縱觀一年來的整體表現,單依純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距離成為一名像鄧麗君那樣的超級歌星的路還有一大段距離。比如眼下她正熱血沸騰地鼓搗的r&b,雖然成績不錯但非潛力股。在《天賜的聲音》舞台上,她與号稱内地r&b小王子的胡彥斌合作過兩次,分别演唱了《不必在乎我是誰》《根本不是我對手 》;在《爆裂舞台》《我們的歌第三季》中,與号稱内地r&b小天後的周筆暢合作過兩首歌《get away 》《自由》等。可以說,單依純同内地有名有号的r&b咖位歌手都同台切磋過了,對了,還跟酷愛r&b曲風的偶像袁娅維在《天賜的聲音2》裡合作唱過《消失的夫妻丨永不失聯的愛》,這些前輩都不遺餘力地幫助她輔助她贊揚她,可帶來了什麼?

“這丫頭轉音太牛了”“太好聽了,那個《别問很可怕》轉的比那誰誰誰都好”“真不錯,強!”

評價的背後就是歌曲傳播的宗旨消散了,審美被轉音搶去了,初心變了。盡管多次強調不是在炫技,可結論擺在這兒,你就是不由自主地炫開了。還有隐藏在背後的陰謀論順理成章地甚嚣塵上。于是乎便有了,高音沒有沖擊力不敢唱、除去玩點轉音唱唱苦情歌,還有啥?她走不遠的,不好好在學校待着就知道出來賺錢刷存在不聽李健老師的囑托、不自量力還被大烏迪爾等人捧到天上去了,不怕掉下來摔x你。這麼說吧,多麼惡毒的話都會源源而來。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續篇一直以來,最最不想說的就是她,歌壇新星單依純

轉音是個很難的技術活,但滲透出無窮的音樂魅力。高音真唱是挑戰人類極限,轉音同理。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就是一種挑戰,既有樂感方面也有生理方面。美國的黑人玩藍調布魯斯、爵士的時候,為什麼要加上轉音這種花哨的活?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黑人的語言從基因裡就是被殖民化的,不倫不類不土不洋、不知東西的語種。祖宗們講的是本族語,可殖民者去了以後一切就都變了。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波斯語等泥沙俱下,本族語不見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種的語言雜交式占有了他們,但原本的語速、輕重音等還保留在血液裡。這就成了美國黑人講話、唱歌同白人有差距、有差別的緣由。黑人的轉音是天生自帶、語速快、節奏型說話特點沒丢,是以在美國出現了r&b、hip hop的音樂形式就不足為奇。可我們亞洲華人地區,對這樣的音樂形式隻是一種借鑒和模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華夏文化慢慢融合,最後達到藝術無國界的一種交流而已,還能有什麼?想聽純正的r&b就去歐美,想聽rap就去底特律啊,幹嘛非逼着我們追捧的明星去示範什麼叫正宗r&b,正宗rap?歌手不累我們不累嗎?

單依純就算把轉音轉到宇宙去了,你還是個中國娃。rap、藍調布魯斯、雷鬼、朋克等音樂形式隻能被看成一種音樂形式,從形式上去借鑒創新不可追随陶醉。知道這些音樂形式及内容的産生背景嗎?政治的、生活的、不堪的、凄苦的、不公的,完完全全是兩種制度兩種文化的巨大差異。是以說,學學形式可以,淺嘗辄止,不可在這裡走得太遠。

不過我們還是能在單依純的演唱中感受到她強大的能力,尤其是駕馭各種曲風形式的能力,真得令人瞠目結舌。小小的年紀、單薄的身體、淺顯的閱曆、卻不斷地向自我、向音樂發起挑戰。一句話,學什麼像什麼。想想當年鄧麗君在日本,接觸了那麼多世界潮流的音樂,然後不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膽嘗試嗎?記得她還演唱過邁克.《beat it》!如果你聽過她的翻唱,絕對會說“這是鄧麗君嗎?怎麼可能?”不錯,就是鄧麗君。但最後的鄧麗君依然是鄧麗君,嘗試的結果讓她形成了獨有的鄧氏情歌調性,睥睨天下。這個地球隻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情歌飛揚。

一句話總結:淺嘗辄止。因為你的演唱天賦足以支撐你探求所有曲風,但資源有限生命有限,适可而止。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續篇一直以來,最最不想說的就是她,歌壇新星單依純

最後說兩句,不要被誇誇其談的怪論影響到自己,但凡捧你唱得好的,什麼單氏rap、什麼r&b絕絕子、什麼嬌美小辣妹、一個眼神就要了我的命啊等等無心有心之論,都要自我反思,找到那個好的留下,不好的糟粕及不懷好意的堅決抹掉。《說唱聽我的》舞台,磨練了單依純的表演力,《爆裂舞台》激發了單依純的獨立進取心,《天賜的聲音》提升了單依純的自信度,《我們的歌》讓她親身感受到了主角配角的中國特色歌壇風情與實情,都挺好,都有極大的收獲,最為可貴的是在芳華年齡,還恰時期遇了一群很有愛的小夥伴,像巴頓、lambert、殼總、法老.......既懂得了表演互動的重要性,更留給我們一直可以單曲循環的《快樂使用手冊》《破襯衫》《月光專線》《日出》《愛我的時候》......

我們這個社會,從來都不缺挖坑埋人的天才終結者;我們這個社會從來都不欠缺損人不利己的呆瓜;我們這個社會從來也不缺三心二意居心叵測的大壞人。同行更不用說,文娛圈本就是個利欲熏心唯利是圖的名利場,小心前行,步步為營,真希望你的未來像我昨天寫的那樣:

天際之處,一位十九歲的妙齡少女正歡跳輕靈地跑來,其禀賦十之八九,待到達之日,定不負衆人所期,集悅耳、熨心、疏乏、美聆之大成者,再續神界仙音----她,單依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