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椒跳甲
成蟲主要取食花椒的嫩葉或葉柄,一般先從葉緣取食,造成葉片缺刻,也有的是從葉片中間取食,使葉片形成孔洞。
幼蟲孵化後大多鑽入葉内取食葉肉,僅留上下表皮,遠遠望去椒樹一片枯焦,引起椒樹二次發芽,耗盡營養,造成減産甚至絕收。部分幼蟲孵化後直接蛀入花梗或葉柄為害嫩髓,緻使複葉、花序萎蔫下垂,繼而變黑枯萎,遇風則跌落地面。還有部分幼蟲鑽蛀幼嫩椒果為害,使果實變空,提早脫落。
花椒跳甲成蟲的個體很小,其鞘翅都具有金屬光澤,但其顔色則因種類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橘齧跳甲為橘黃色,紅胫跳甲為翠綠色,銅色跳甲為古銅色,而藍橘潛跳甲為紫藍色。
1. 農業防治
5月中旬,随時檢查椒園,發現有萎蔫的花序和複葉要及時剪除,集中燒毀或深埋;6月上中旬對椒園進行中耕滅蛹;花椒收獲後徹底清除樹下的枯枝、落葉和雜草,并刮除椒樹的老皮和翹皮,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成蟲。
2. 土壤用藥
根據成蟲在土内越冬的習性,在成蟲出土盛期前,将樹冠下的土壤刨松,按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樂斯本乳油0.6kg,對水30kg均勻噴灑在樹體周圍1~1.5m範圍内的地面上,然後縱橫交叉耙兩遍,使藥劑均勻混入土内,可有效阻止越冬成蟲出土。
3. 樹上噴藥
在越冬成蟲出蟄盛期,5月上旬,可噴施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用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或用48%樂斯本1000倍液,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以消滅成蟲。
蚜蟲對花椒樹的為害不僅成了全局性問題,而且成了災難性問題。抽樣調查,芽、葉、嫩枝受害率達86.3%,葉片卷曲成團率達73.6%,落蕾率達62.4%。
因蚜蟲是以成、若蟲群集葉背面及嫩梢上刺吸汁液,不僅使葉片卷曲成團,而且嚴重影響了花椒樹的生長發育和光合作用及開花坐果,最終可使花椒減産20%~30%,嚴重時可減産50%。
成蟲體長1.5~2.6mm,分有翅和無翅2種類型。體色因種類不同和季節變化,有黃色、黃綠色、灰綠色、墨綠色、紅褐色等類型。頭部較小,腹比較大,呈橢圓球狀。
(1)堅持早治療,在為害發生的重災區,應在發生初期,重點噴藥防治,忌防有蚜無蚜全面噴藥殺傷天敵的弊病。
(2)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可飼喂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3)選用煙堿類藥劑,如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噻蟲嗪、噻蟲胺、呋蟲胺、噻蟲啉等加長效性藥劑比如氯氟氰菊酯、聯苯菊酯、丁硫克百威等,加滲透劑(有機矽)交替噴霧防治。
(4)把主幹黑皮用小刀子刮去,用噻蟲嗪按擦刮皮的一圈,4~5天後蚜蟲退光。
花椒鳳蝶又名黃黑鳳蝶、柑橘鳳蝶、春鳳蝶、黃波羅鳳蝶、 黃紋鳳蝶,俗稱花椒虎、黃鳳蝶。分布于全國各花椒、柑橘産區。主要為害花椒、山楂、柑橘、黃鳳梨等植物。
花椒鳳蝶幼蟲對花椒葉片危害很大。幼蟲孵化後先食卵殼,然後食害芽和嫩葉及成葉,一生可取食5~6片葉。如果蟲害大範圍發生,會直接影響花椒的品質和産量。幼蟲遇驚時伸出臭角發出難聞氣味以避敵害,老熟後即吐絲作墊頭斜向懸空化蛹。
成蟲體長18~30mm,翅展長66~120mm,體黃綠色,背面黑色條紋,此蝶有春夏兩種,夏形大帶深黃色,春形體小,幼蟲初令黑褐色,頭為黃色,老熟時全體綠色。蛹體長約30mm。身體淡綠色稍呈暗褐色,頭部兩側各有1個顯著的突起,胸背稍尖起。
左:鳳蝶成蟲 中:鳳蝶卵 右:鳳蝶蛹
(1)人工防治。
秋末冬初及時清除越冬蛹。5—10月人工摘除幼蟲和蛹,集中燒毀。
(2)藥劑防治。
幼蟲發生時,噴灑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20%殺滅菊酯30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倍液或4.5%高保乳油2500倍液。
(3)生物防治。
以菌治蟲:用7805殺蟲菌或青蟲菌(100億/g)400倍液噴霧,防治幼蟲。
以蟲治蟲:将寄生蜂寄生的越冬蛹,從花椒枝上剪下來,放置室内,寄生蜂羽化後放回椒園,使其繼續寄生,控制鳳蝶發生數量。
以上内容節選自《花椒高效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圖譜》
主編|孫 磊 楊亞剛
責任編輯|徐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