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洋台,位于茶業口鎮吉山村西。出萊城,經明菜路,轉普雪路,過腰關,一進茶業口鎮吉山村,便見茶業河、吉山河“二龍吐須成一瀑”和“雙橋卧波”的美麗景色。汪洋台就屹立在這風光旖旎的青山綠水之間。
汪洋台原名釣魚台,是一座古廟,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傳說當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釣,故得此名。1945年,當地為紀念以汪洋為代表的在吉山戰鬥中轎牲的323名烈士修建“汪洋台”,建有抗日烈士紀念碑、鐘效培烈士紀念碑、民兵烈士碑和汪洋台展覽館。
汪洋台抗日烈士紀念碑,坐落在八角二層飛檐的碑亭裡,碑呈八角塔形,總高5. 1米,碑身高2. 3米,每面各寬0. 5米。碑上刻有題詞、碑文、烈士芳名。
碑陽為書法家武中奇書寫的“抗日烈士紀念碑”7個行書大字,次面有《汪故政委小傳》:汪洋同志,山東東阿縣人。學名之正,又名洪波,後為汪洋。家庭原是富農,因黃河泛濫沖沒其土地四十餘畝家貧。自幼讀私塾五年,後考入中學。東北淪亡後,即參加學生鬥争-抗日運動。曾執教半年,并上司本縣國小教員二百四十人進行增資罷教鬥争,因受當局排斥,而離境專事革命工作。七七事變,從戎東北軍學兵隊少先隊做下層工作,轉戰陝、蘇、皖等省。入魯後,離東北軍,到莒、沂、臨一帶發動遊擊隊一個營,率領北上與我軍會合,即為當年之四支隊三團,汪洋同志任團長,并曆任團長、團政委、支隊政治部主任、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員、軍分區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戎馬生活凡七年餘,至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七日壯烈犧牲于菜蕪吉山,享年二十九歲。
2014年8月29日,汪洋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碑的第三面有泰山軍分區司令員、專員廖容标的題詞:“烈士鮮血換取了民族抗日革命戰争的偉大勝利。”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歐陽平的題詞是:“你們的代價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局面,日寇的無條件投降。”烈士家屬李奉讀、李奉震的題詞是:“你們很辛苦,背着幹尖(煎)餅,穿的是破衣,也不是為了換錢,也不是為了自己,正(整)天白黑地受勞碌,是為着國家和全國人民,和敵人在吉山死拼犧牲了。你的勇敢精神,是萬古不朽的。”第四面淄川縣長薛玉的題詞是:“諸烈英勇堅強,久曆戎行,轉戰南北,吉山壯烈,人人敬仰。數年來,堅持敵後,累建奇功,尤令人欽佩。”還有爆炸大王李念林及縣上司李元榮、劉中和題詞。第五面舒同的題詞:“英勇堅強”4個行楷大字。第六面和第七面镌刻着烈士的英名。第八面是“抗戰八周年淄川黨政軍民謹為吉山戰鬥殉國烈士共建汪洋台記。”全文為:
泰山區抗戰過去之最困難的年頭,民國三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敵寇五千餘合擊掃蕩我淄川解放區。我以孤軍三百餘與敵鏖戰于吉山。在衆寡懸殊的嚴重情況下,我軍充分發揚了英勇衛國的精神,彈盡繼以肉搏,有用手榴彈與敵同盡者,有以牙咬敵者,有抱機槍跳井者,有毀械自盡者,有高呼抗戰到底與敵拼死者。其志至壯,其義至烈。迄今伏思,猶曆曆在目,可歌可泣!其乃中華民族之優秀兒女也。是役斃傷敵寇近二百,我軍分區政治委員汪洋、團長石新等以下百餘志士壯烈殉國。回想抗戰伊始,敵騎踏入山東,國民黨政府棄人民于不顧,有的攜款棄職而遠逃,有的隊伍換衣而投敵,大好河山弄成暴風雨中的破船,人心惶惶,莫衷一是。共産黨本着為國為民之一貫主張,召集志士,率領人民,高舉抗日求解放的大旗。斯時,國民黨反動派則又從中搗亂,制造摩擦。雪野事件、太河慘案即附近之較著者,協同日寇夾擊我抗日軍民,不一而足。敵寇之頻繁掃蕩,三光政策,無所不用其極。我茶業口、腰關等村,燒而複燒者接次。三十一年,泰山區據點達到三百一十四處。至今日,敵寇據點、碉堡林立之分割封鎖,已為我粉碎。解放區逐漸擴大,人民抗日力量蓬勃發展,法西斯德國已經敗亡;盟軍将可登陸,處處表現着大反攻形勢即将來臨。于此之際,扪心深思對先烈的壯舉,特别感奮。我們深知,諸先烈的英勇殉國,标志着泰山區過去兩年困難之高峰。由于他們的英勇奮鬥和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堅決執行共産黨各項必需的政策,才赢得今天泰山區一萬七千平方裡國土、六十萬人口獲得解放的局面。現在,敵寇正在作垂死掙紮,山東已約增獸兵十萬。國民黨反動派仍然堅持其專制獨裁,準備内戰的錯誤政策,造成山東大反攻前夜的緊張形勢。我們全體鹹具高度信心與決心,誓承先烈遺志,克服所有困難,排除一切障礙,充分完成未竟大業,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人民的新中國。力求聯合政府早日成立,最後勝利早日獲得,以慰先烈。我們共議将釣魚台加工修築,改名為汪洋台,并立碑為文,以表寸心,以示永志。民國三十四年八月。
鐘效培烈士紀念碑,是1987年由共青團山東省委和中共萊蕪市委共同興建的。該碑為碑亭合一,總高5. 8米。碑身為長方體,高3米,寬1米,厚0. 4米,用黑色花崗石制成。碑身的四棱處,有邊長各0. 37米的正方形的四條白色花崗岩石柱鑲嵌,顯得緊湊,具有明顯的色彩對比。石柱頂支撐着碑帽。碑座呈台階狀,長3米,寬1. 3米,高1. 3米。碑台長8. 4米,寬4米。碑四周栽有松柏。碑陽有書法家朱學達書寫的“鐘效培烈士紀念碑”8個楷書大字,碑陰為高啟雲撰寫的碑文。
民兵烈士紀念碑。該碑坐北朝南,矗立于84平方米橢圓形平台中央。烈士碑為蓋帽式四棱石碑,始建于1944年8月。碑高3米,正面是“民兵烈士碑”5個陰刻大字;北面則是《淄川縣民兵烈士碑序》,石碑的北側刻有10位民兵烈士的英名,碑後有兩尊雕刻的大理石民兵像。
汪洋台展覽館。展覽分吉山戰鬥、茶業民兵、懷念英烈、茶業新貌四部分,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向人們展現了茶業的過去和現在。
1992年6月,汪洋台由魯政字[1992]77号文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是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來源:《萊蕪印象——文物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