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聲音設計師、聲音剪輯總監達丹·戴維斯(dane a . davis m.p.s.e. 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 美國電影音效剪輯師工會認證會員)出席《黑客帝國》(1999)的觀衆點映時,他以及導演莉莉·沃卓斯基和拉娜·沃卓斯基姐妹(當時還是兄弟)都不知道該期待什麼。“我們的這些概念具有開創性的,但你永遠不知道這些東西能起什麼作用”他說道,這份謹慎來自于制作《驚世狂花》的經驗,這部驚悚片是沃卓斯基姐弟1996年執導的處女作。“大家都喜歡《驚世狂花》,但它卻沒赢得觀衆”聲音剪輯師回憶道,他曾是那部電影的音效設計師。“這段經曆非常令人沮喪。”
圍繞着《黑客帝國》巨大的轟動效應,當我觀看點映時,我抱有很高的期待。我依然還記得在擁擠的韋斯特伍德電影院裡的激動和興奮。《黑客帝國》沒有讓我失望,也沒有讓影院裡其他觀衆失望。子彈時間讓我震驚,但那力的、引人入勝的聲音效果給我的工作帶來了振奮和活力。這部電影的風靡對我而言是标志性意義的,是以毫不意外,電影橫掃了奧斯卡的後期制作獎項,其中包括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獎。
《黑客帝國》是對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1984年小說《死靈法師》的緻敬,它是日本動畫,香港功夫電影,科幻電影和好萊塢西部片的一種基因變異的融合,以及對社會焦慮感的産生以及轉變,電影從模拟到數字的技術轉變。“世界才剛剛開始思考網際網路。”戴維斯說,“總的來說,我們所經曆經的電影數字化制作工程完全是革命性的,每個人都可以和尼奧對抗,他認為真實的事實并不是真的。”
達丹·戴維斯(dane a . davis )
戴維斯從事獨立實驗電影的制作背景是《黑客帝國》聲音設計的理想人選。當高中老師傑裡·利佩茲基遞給他一台8毫米攝影機,并讓他做一些有創造性的事時,從此點燃了他對電影的熱情。同時他也是一位音樂家,戴維斯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為自己及加州藝術學院的同學的練習項目創作配樂,他曾在那裡學習電影。他特别喜歡為實驗性的短片創作配樂。“我不知道以後能靠這個謀生,”他回憶道。課餘時間他繼續做着這些事,很快發現自己能靠這個賺錢了。
在參與《黑客帝國》之前,他的職業生涯就很成功。他列出了《迷幻牛郎》(1989),《比爾和泰德暢遊鬼門關》(1991),《天荒情未了》(1992),《染血羅密歐》(1993)和《不羁夜》(1997),這些影片都是他參與聲音制作過的最愛。戴維斯與沃卓斯基姐妹通過電影剪輯師紮克·斯伯格(zach staenberg)相識。“他打電話給我說:‘你必須見這些電影人——來自芝加哥的兩位木匠,他們拍了一部精彩的電影’”,他說,“我去看了他們處女作《驚世狂花》的初剪版本,他們和紮克一起坐在觀衆席上,聽着我自己制作的聲音效果。他們太瘋狂了,我們最後聊了起來,簡直是臭味相投。聲音場景很有創見性,他們在影片很多方面都誇大了聲音,加強了主觀性。我在《驚世狂花》裡做的很開心。”
《驚世狂花》
沃卓斯基姐妹也很愛惜人才,是以當《黑客帝國》最終獲得準許拍攝時,他們帶着包括戴維斯和斯特倫伯格在内的劇組人員一起工作,并且獲得了奧斯卡獎。戴維斯在為《驚世狂花》工作時,就已經讀過《黑客帝國》的劇本了,并被它強烈的吸引住了。“我從電影攝影和聲音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将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回憶道。
事實上,在《黑客帝國》完全得到拍攝準許綠燈前一年半的時間裡,戴維斯就已經為子彈時間段落創造一個聲音效果,進而證明沃卓斯基斯姐妹《黑客帝國》的核心概念。“槍聲和f - 22戰鬥機發出的聲音會産生強烈的氣流,随之産生強烈的恐懼感”他解釋道,“然後我做了實驗,直到找到了兩者正确的平衡點。”後來,為了電影裡子彈時間的正式拍攝,戴維斯重新制作了此段落的音效。
雖然《黑客帝國》是用膠片拍攝的,但數字軟體也被用來制作電影,斯伯格是在avid上剪輯影片的。戴維斯也使用了一款專業聲音設計軟體,軟體剛被avid公司收購不久。“因為《黑客帝國》是關于數字世界和虛拟現實的,是以我不想使用外置聲音裝置”他說道,“我想把這些聲音效果都放進電腦硬碟裡。”
pro tools hd
“有了這個tdm(時分複用)模式的專業數字聲音設計軟體,我可以任意打開關閉一個編輯工程,并且所有的音效插件設定都能記錄在音軌上,這是革命性的,”他繼續說道,“雖然pro tools在當時并不是那麼強大和穩定,但它完成了我想做的一切。就我從事聲音設計的經驗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沃卓斯基姐妹并沒有給戴維斯多少具體的指導和建議。“我們讨論了所有的細節”他說道,“他們對聲音隻有三個要求:讓一切盡可能的酷,把一切都聚焦在故事上,讓一切都變得更加酷!”
沃卓斯基姐妹還給了戴維斯一份香港功夫電影的片單讓他看。“他們想讓從那些電影裡獲得酷和刺激的靈感,但要避開陷阱”他說,“那些電影裡的聲音充滿了激情和力量。另外,也有多度重複的感覺,有點陳詞濫調。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保持這種力量和激情,而不是過多的重複。”
當時安迪·沃卓斯基(弟)與主演基諾·李維斯 凱瑞-安·莫斯
沃卓斯基姐妹的一個重要訓示:在“真實的世界”裡,他們用的所有東西都是在與機器一個世紀的戰争中遺留下來的零件。“是以他們的船隻,通訊裝置,武器等等必須反映出手工自制的質感而不是工業制造出來的東西”他說道,“這個想法為我設計這些聲音幫了不少忙。”
戴維斯做出了另一種聲音美學設定,避免制作的任何聲音有合成味道。“我知道,所有人的經曆都會在“真實世界”中産生共鳴,就像尼奧一樣,絕不會認為我們的聽覺體驗是虛假的,”他說道,“為了實作這個,我們全部使用了真實錄制的聲音素材的作為音源,來制作電影中的所有聲音。唯一例外是他們飛船上的全息圖,其中包含了音頻合成晶片來渲染操作員的聲音,是以我用了一個非常原始的音頻合成器程式,在最後混音階段制作了這些聲音,并第一次看到了全息的視覺效果”。
他記錄的第一個聲音,是當尼奧服用墨菲斯提供的藥丸後的事情,以讓他發現所感覺現實世界背後的東西。“這一幕是最主觀的,因為我們正在通過與尼奧的pov連接配接體驗過程,讓他會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戴維斯說,“聲音設計的關鍵挑戰是當鏡頭把我們帶入尼奧的虛拟喉嚨時,我們創造了聲音轉折點,他不知道真實身體如何發出尖叫。我的方法是先從他虛拟感官輸入的明顯高碼率聲音開始,然後退化成他量化的,顆粒化的聲音,來模拟數字化的轉換,讓他的眼睛、耳朵直接感受到,而不是通過電腦的線材和軟體,再次分解成高碼率。”
為了做到這一點,戴維斯采用了他為早期實驗電影開發的技術。“我管它叫做微循環,它真的制造了許多微小的,幾乎是多餘的,聲音碎片,它們一起被粘住,同時向前推進”他說道,“我會調整他們開始位置,進而産生有一種通過聲音進行掃描的感覺。它讓我完全可以控制聲音的轉換,并提供了數字化的優勢。”他把這個聲音檔案傳給在悉尼的沃卓斯基姐妹(1998年,用了8個小時才把這一分鐘的檔案發送過去)。“我很喜歡幹這個,是以我堅持了下來,”戴維斯說。
另一段他錄制的早期聲音是為打鬥場景而制作的“大量效果音”。“在我看來,唯一能實作目标的方法就是和同僚一起嘗試極端方式”戴維斯說,“我有個理論,在“黑客帝國”的世界中,母體沒有完全了解真實的實體規律或正确的比例,是以你會聽到每一個動作的聲音。他錄制了演員們手指,手腕,肩膀,臀部這些部位的特效聲音,然後讓音效剪輯師朱莉娅·艾弗德斯(julia evershade mpse )操縱它們,給他們盡可能多的角色空間。”
電影中的一個關鍵聲音是“keyauoww -w-www !”“三位一體,尼奧和墨菲斯在他們的揮拳時鏡頭放慢了速度。我用soundhack錄了演員們的大喊,,把他們的聲音放慢了大約6個八度——平穩地下降,在他們的演講後回到正常音高,”他解釋道,“我能用一條音軌使整個房間震動起來!我們多次來試圖改變聲音曲線,,每次花15分鐘來渲染聲音,我用圖表來繪制更新的每個步驟。”
“哨兵”(或者叫“烏賊”)是電影中殺人飛行器,但戴維斯卻稱它們具有“絕對熱忱和對殺戮獻身”的孩童般性格。他利用孩子們的故障玩具制造了“烏賊”推進系統的可怕聲音,其中包括麥當勞兒童餐的玩具,用一輛航天運輸穿梭機,六軸飛行器和微型車輪,制造了一種高頻、刺耳的金屬音效。
尼奧聽到老闆辦公室外面的清潔工洗刷玻璃的聲音而使他分心了,是戴維斯最喜歡的段落。“拟音師約翰·羅施,拟音主管湯姆·布倫南和我為沃卓斯基姐妹做了幾個版本的洗刷玻璃聲”他說道,“因為這場戲是尼奧發現“真實世界”真相的關鍵,挂刷玻璃的聲音變成了尼奧腦中真實對話。這可能拉娜和莉莉最難拍的一場戲,但大家都喜歡這一幕!”
當時還是兄弟沃卓斯基二人
從《黑客帝國》開始,戴維斯就如以往一樣忙碌,但從沒忙到不能接沃卓斯基姐妹的電話;他近年完成了他們最新作品《木星上行》,這又是一部科幻動作冒險片,已于2015年2月上映。“這是我為他們做的第六部電影”他說,“這很瘋狂,但也很有趣。我們已經有很好的默契了。”
來源:http://cinemontage.org/
by debra kaufman
翻譯:rockyao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