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7時起,金牛區頂峰水岸彙景小區及周邊區域實施封閉管理,開展居民核酸檢測。
95後成都姑娘萬寶蓮居住在距頂峰水岸彙景小區一街之隔的琴園,她在集中隔離期間用心地記錄下了自己集中隔離後的心路曆程。萬寶蓮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目前和父親一起在社群當志願者,工作很累,但很充實。
萬寶蓮表示,短短幾天的隔離其實感觸很大,除了對社群從業人員的感恩,還有對生活的感覺。比如看到小區一樓的狗狗獨自在家,鄰居和志願者每天都會給它送來吃的。隔離的生活和以前比起來差别很大,但可以感受生活的細微之處。萬寶蓮表示,接下來,她将從不同角度繼續寫“隔離日記”,繼續以志願者的身份,感受助人的力量。
萬寶蓮
以下為萬寶蓮的“隔離日記”:
秋意濃濃,送走霜降,迎來立冬。 一如往常出行上班,看着熟悉的街道和川流的人群,除了偶爾對降溫有些真實的體感,并未覺得這一天有什麼别的不同。隻是,生活總是比戲劇更讓人出乎意料。周二(2日)這天晚上,雙腳還沒踏進小區門,就被告知了突發情況。 距離我家僅一街之隔的“頂峰水岸”小區發現新冠測試陽性人員,為中風險地區,從2日起開始實行封閉隔離,實行隻進不出。 自從海外留學歸國以來,關注過微網誌熱搜,關注過電視新聞,但從未想過“疫情一線”、“封鎖隔離”會出現在離自己這麼近的地方。站在小區門口,猶豫片刻,考慮到後期可能的風險,還是選擇回到家中,居家隔離。 而作為青壯年,這天晚上,我自主也加入到社群工作者的隊伍中,以志願者的名義參與進小區内部的抗疫,從第一視角看到社群抗擊疫情一線的生活百态。 從晚上十一點左右起,我們小區的社群網格員便帶領我們挨家挨戶上門詢問核酸檢測的情況。我負責的是小區内的一棟電梯獨棟。十多層樓,幾十戶人家,就這樣一層又一層,一戶又一戶地轉下來。 當平日裡可能未曾見過的鄰居們發自内心微笑,說出一句“謝謝你,辛苦了”時;當一些住戶親切地告知我哪些是空戶時,我感受到了内心的開闊與喜悅,甚至敬意。 是志願者這個身份,讓我感受到助人的力量;也是助人的行為,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溫暖的傳遞。一系列工作結束後,時間已然很晚,而網格員還要回到崗位繼續梳理統計的資訊。到第二天,我才知道。我們這個街道的社群從業人員們,基本都是一夜未眠,在和疫情搶着時間,為管控區内的居民們接下來隔離生活的便利與安全,默默工作着。 聽到這些,感慨片刻,不禁思索。我想,這便是大國自信背後堅實的脊梁,都由一個個活生生的,為百姓付出的身影構成。 在這日記裡,請任我喊出心中的一句感謝和向這些人深深一鞠躬。 2021.11.4
萬寶蓮與父親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編輯 王禾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