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年前初映時一票難求 《地下社會》騷動大膽啟發無數電影後輩

20年前初映時一票難求 《地下社會》騷動大膽啟發無數電影後輩

20年前初映時一票難求 《地下社會》騷動大膽啟發無數電影後輩(圖檔來源:前景)

庫斯杜力卡經典大作《地下社會》今年已屆20周年,這位有得獎機器之稱的前南斯拉夫大師導演當年靠着本片,以39歲年輕之姿二度登上坎城金棕榈寶座,成為傳奇經典。其騷動大膽的風格引起包括綜藝報、倫敦時報、世界報在内的外媒熱烈讨論,一緻給予最高贊譽,在台上映時更是一票難求!在千呼萬喚之下,片商特别引進這部撼動人心的經典電影,将于下周五(15日)重新以數字dcp版本于大銀幕上映,帶影迷回味電影史上輝煌美好的90年代。

庫斯杜力卡是當今最富盛名、也最受争議的仍在拍片的南斯拉夫(yugoslavia)導演。他獲獎的功力無人能比,至今全世界還找不到第二人,曾斬獲二次坎城金棕榈獎及一次最佳導演獎、威尼斯銀獅獎、柏林銀熊獎等大獎,堪稱電影界超重量級人物,被諸多媒體稱為「得獎率最高的導演」。他的作品幾乎部部代表作,如《爸爸出差去》、《流浪者之歌》、《夢遊亞利桑那》、《地下社會》、《黑貓,白貓》、《生命是個奇蹟》,都廣為影迷所知。庫斯杜力卡的電影有華麗的視覺及音樂,常結合手持攝影機、推軌與吊臂攝影等各種拍攝方法。他曾自嘲「我就像有毒瘾的人一樣,各種藥都嗑。」

庫斯杜力卡出身于被稱為「歐洲火藥庫」的前南斯拉夫。戰亂的洗鍊非但沒磨去他的幽默感,反而讓他将魔幻寫實的電影風格推向極緻。1995年适逢電影百年,庫斯杜力卡的《地下社會》也展現更高度的野心──将前南斯拉夫錯綜複雜的半世紀曆史以狂颠不羁的手法表現出來,絕妙地渲染共産主義制度下看似荒謬的生活。這部堪稱神作的政治史詩所運用的超現實色彩,無論是構思或技術,都令人驚豔連連,他也藉本片一舉奪得坎城金棕榈大獎,成為第一位以39歲年輕之姿二度在坎城奪金的導演。同年角逐的還有侯孝賢、張藝謀、肯洛區、提姆波頓、賈木許等名導。

除了導演的身分,庫斯杜力卡也是超強樂手,于1986年加入「無煙樂團」擔任貝斯手,後期電影配樂多由樂團負責。他的音樂造詣充分反映在他的電影作品,《地下社會》以熱鬧濃烈的配樂曲調表現出潛藏的幽黯與悲傷,有如以音樂演奏影像,塑造出相當奇特的觀影經驗。而與庫斯杜力卡默契絕佳的電影配樂大師「哥倫布雷高維契」也繼《流浪者之歌》後,于本片再次發揮他融合巴爾幹傳統音樂、東正教宗教音樂與現代搖滾樂等多種元素的絕妙配樂。

1995年是電影百年,該年的金馬影展也順應盛事,邀請了輝煌的觀摩電影,除了于坎城奪金的《地下社會》,還有《愛在黎明破曉時》《醫院風雲》《幻之光》《裡斯本的故事》《尤裡西斯生命之旅》,以及揚斯凡克梅耶的《浮士德》。本周六(9日)下午在光點華山電影館2f多功能藝文廳,也将特别舉辦「屬于我們的電影世代:庫斯杜力卡《地下社會》電影座談會」,邀請當年的金馬影展策展人遊惠貞,以及從當年的金馬熱血觀衆成為電影圈各崗位優秀工作者的《星空》導演林書宇、策展人/影評人塗翔文、《冰毒》監制黃茂昌。他們将透過《地下社會》,引領觀衆回到那個狂放不羁的電影年代。詳細電影及座談會資訊請上前景官網www.ffe.com.tw或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ffe.tw查詢。

(來源:前景)

圖檔來源:(公關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