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大廈,是四川省内江市最早的綜合餐旅服務企業,從建立伊始即經營旅館、飯店、茶館、浴室、理發等多種項目。上世紀中後期,其餐飲部包括上、下餐廳、面食、小吃,許多老一輩内江名廚先後于此掌勺執竈,培育桃李,為内江飲食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四方塊外沿的國樂大廈
國樂大廈位于内江市中區交通路與文英街彙集處,其舊址原屬清代修建的天後宮之一部。作為城市建築,天後宮及其後的國樂大廈,之于内江曆史皆極具意義,是數次立破革新程序的重要見證。
1744年(乾隆九年),因湖廣填四川入内的福建移民,在文英街籌資修建天後宮,以祀奉天妃,遙祭海神,亦作閩籍同鄉聚會之場所,時稱福建會館,這是内江最早的移民會館。
六年後,内江方陸續有河南會館(東壩萬壽宮)、陝西會館(上南街武聖宮)、廣東會館(大東街南華宮)、湖廣會館(南門禹王宮)、浙江會館(南門帝王宮)以及當地的四川會館(文英街惠民宮)。
1826年(道光六年),天後宮在大規模培修後建立屏橋,并由本縣舉人王果書題“中川福地”匾額。
國樂大廈舊影
1911年秋,四川保路運動風起雲湧。9月,清廷派川漢、粵漢鐵路督辦大臣端方從湖北調新軍入川鎮壓。11月下旬行至資州,新軍革命黨人率部起義,殺死端方。26日,吳玉章等人接管内江縣團練局,在天後宮正式宣告内江軍政府成立。
入民後,包括各大會館在内的官、公、營、廟、會等産業,多經處置為地方建設所用。1927年,内江為修建成渝馬路成立馬路局,拆除南門和小西門城牆、天後宮部分廟房,建交通路外連東大路,城内始有汽車通行。
因扼川中要沖,内江即成成渝路中轉大站。抗戰時期,交通路沿街遍是旅店、飯店、蜜餞鋪、小吃棚、汽車修理店,并設汽車站,來往車輛物資、軍政商客絡繹不絕,成為繼河壩街之後又一條極富特色的繁華街道。天後宮餘房亦被用作旅館、飯店。
吳玉章
1946年,天後宮始建國樂大廈。是年春,曆任内江商會會長、馬路局局長、經征處主任的曾佐庭,為拉攏各方勢力,積累競選優勢,籌謀政治利益,由本人出資,命長子曾術觀任董事長,縣保甲訓練班教育長許政任總經理,組織成立國樂公司,特邀錢莊經理劉仿勳、趙秉周任常務董事。
時值内江縣長黃希濂大規模搞市政修建,國樂公司聯合當地軍警界人士許伯州、龔傳文,将古廟天後宮廟房與相因旅館、大明餐廳合建為國樂大廈,經營旅館、餐廳、茶館、理發、浴室等業,是為内江首個綜合性企業。
國樂公司旋又派員專程請前清舉人、中央監察委員、名書家吳敬恒(字稚晖,曾明确提出“青城天下幽”的說法)書題“國樂大廈”金字招牌,雖名大廈,但至解放初期都隻有一樓一底。次年,郭沫若赴内期間,為國樂大廈寫了“與民同樂”的條幅。
吳敬恒
由于伫立交通路端,毗鄰内江車站,地當繁華,人潮熙攘,又有軍、政、金融三界撐腰,臂膀紮實的國樂大廈甫一開業便生意興隆,内有國樂派内各方人士時常聚集會晤,外有南來北往客人住宿飲食,為曾派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和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不過好景不長,曾佐庭的政治競争對手李子奇、雷禹三一派,為了同曾派争雄,依樣畫瓢,組辦正大公司經營多項業務,與國樂大廈搶市奪利,分庭抗禮,導緻國樂大廈生意日漸蕭條。
1949年12月6日,國樂大廈終于又迎另一個重要的曆史時刻。當日傍晚,解放軍三十師在師長馬忠全、政委魯大東率領下,兵分兩路挺進内江,内江縣臨時安全委員會張文修等人組織代表在國樂大廈舉行茶會,歡迎解放軍進城。三天後,政委魯大東在此接待各界人士,安頓地方工作。國樂大廈成為内江解放、秩序恢複之見證。
1951年秋,内江市縣分治,國樂大廈劃歸市屬,後改國營企業。五六十年代,國樂大廈長期作為各類會議的接待場所,向與會代表提供住宿、飲食、洗浴等服務。不僅餐旅發達,其浴池亦為當時内江唯一對外經營者,浴室服務員張國均師傅曾在七十年代被評為全國勞模。
七十年代,國樂大廈擴建改造,一度更名紅星旅館,内江市公交東線就設在對面。後開設廚師班,成為内江地區餐飲服務的技術教育訓練基地,學員畢業後分赴各處主廚。至九十年代,幾經改造的國樂大廈已成為擁有近600個床位、可供上千人同時用餐的大型餐旅場所。
國樂大廈餐廳包括上下餐廳,設有宴席大廳、稚園廳、味園廳、西點、面食、小吃等部,這裡彙集培育了内江老中青三代名廚,廚師力量強大,精湛的廚藝和高水準的川味菜點,讓無數老内江人及八方食客記憶猶新。
先後在國樂事廚的有窦全勝、張仲文(曾為董必武事廚,83年赴埃及表演川菜)、張世榮(73年赴我駐南使館事廚)、張維金(曾為鄧小平、楊尚昆事廚)、鐘建奎、陳茂良、許觀竈、黎伯清、李國君、廖富芝、楊國欽、曾令煊(楊、曾二人84年赴德國慕尼黑事廚)、魏和襲、茅月湘、曾利芳、陳德飛等新老名廚。
曆屆川菜名廚同心合力,烹制出無數内江風格突出的經典名菜名點,既有豆瓣全魚、砂鍋魚頭、紅星雞片、糖醋脆皮魚、糖醋裡脊、香酥鴨子、冰糖肘子、溜魚片、桂花肉絲、小籠蒸餃、餡兒餅等傳統川味,又有大千幹燒魚、大千雞塊、大千鳝魚、大千羊肉、大千元子湯等大千系列菜肴和蜜餞鍋蒸、蜜味蛋泥、甜城什錦果羹、蜜味湯圓、卷筒蛋糕、鮮花酥等甜城特色飲食,備受食客歡迎。
世紀之交,國有國樂大廈改制為股份制企業。盡管國營老字号國樂大廈餐廳已告别内江,但老一輩廚師為内江川菜打下的夯實基石和新一代川廚的創造精進,早已跳出四方塊,融入沱江水,滋潤甜城百姓,奔流不止,生生不息。
文:泡海椒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僅供示意
轉載請注明:川味文化
#吃在中國##吃在四川#
#吃在内江##頭條吃貨節#
【關注“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