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铖

“老鐵們,你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困擾?買花送心上人,怕被埋怨浪費,不買又怕被說不夠浪漫?我的花,既能吃,又好看!”
隻要有時間,51歲的山東大媽徐海霞就會在手機上直播帶貨,那熟練程度,帶着一股濃濃的時尚範兒。
徐海霞的“花”可不一般,是用煎餅做成的,惟妙惟肖,足以和鮮花媲美,不僅把山東煎餅文化帶到世界各地,還帶領了一批沂蒙山區的農村婦女實作脫貧緻富。
那一抹記憶中的煎餅香
徐海霞和丈夫趙健住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常路鎮,早些年,夫妻倆在當地一家繡品廠工作,2005年工廠倒閉,雙雙下崗。兩人既要撫養才4歲的兒子,還要照顧70歲的婆婆,家裡經濟很緊張。
機緣巧合,當時一個開煎餅店的親戚另有發展,徐海霞和丈夫商量後,把店接了過來。
煎餅是山東當地的特色美食,幾乎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可蘸醬,也可卷着各種蔬菜和肉類吃。徐海霞起早貪黑忙活,加熱鏊子(一種古老的面食制作工具),灑上豆油,随着鏊子旋轉,一手倒上面糊,另一手跟着用筢子推平,伴着熱氣撲鼻的香味,一張煎餅就新鮮出爐了。
逐漸走上軌道的煎餅生意,激起徐海霞的創業鬥志。雖然小小的店面已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但她并不滿足于此,琢磨着:“我們這裡幾乎人人都會攤煎餅,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才行。”
2018年的一個暴雨天,徐海霞看到一位大爺扛着一大籮筐紫薯在路邊叫賣,衣服幾乎全濕了。她心一軟,便當即全部買了下來。
可看着籮筐裡的紫薯,徐海霞犯了愁。突然,她靈光一閃,何不把紫薯和煎餅做到一起?說幹就幹,她把紫薯蒸熟後,碾碎,摻合到面粉裡,然後做成紫薯煎餅。淡淡的紫色,帶着薯類的香味,别具特色。
紫薯開啟了徐海霞的煎餅新思路,她舉一反三,嘗試着用菠菜汁、火龍果汁、芒果汁等和面粉摻在一起,做出各種顔色的煎餅,不僅顔色豔麗、口感豐富,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彩色果蔬煎餅占據了絕對的市場優勢,價格比傳統煎餅高不少,徐海霞的生意越來越好。趙健幹脆不再四處打零工,主動幫妻子打包送貨。
朵朵煎餅花争奇鬥豔
随着生意的擴大,人手緊缺的徐海霞開始招兵買馬,把目光轉向當地一些家境困難的農村婦女。她們沒有一技之長,守着幾畝山地,照顧老人孩子,日子過得十厘清苦。
“過來和我一起幹,有姐一口吃的,絕對不會餓着你們。”徐海霞挨家挨戶上門招工。大家雖然躍躍欲試,但心裡還是免不了顧慮,攤煎餅能掙幾個錢?
為此,徐海霞專門抽出時間,帶她們來自家店裡參觀,看着五顔六色、薄如紙張的煎餅,大家都特别新奇。
“海霞姐,我跟着你幹!”小青第一個站出來。
時年30歲的小青,小時候因家窮沒讀過幾天書,丈夫患有殘疾,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一家三口的生活過得很拮據。徐海霞的店離她家不遠,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裡,她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拉着小青的手,徐海霞難掩激動:“女人一定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不管什麼身份什麼年齡。”
有了小青的帶頭,一些姐妹也陸續加入了做煎餅的隊伍。不久,徐海霞租下一個廠房,開始擴大經營。2019年,她的煎餅加工廠被臨沂市婦聯授予“沂蒙大姐巾帼居家創業就業示範基地”,更多的姐妹慕名而來。
看着姐妹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徐海霞高興之餘,感覺肩上的擔子日益加重。時代在進步,人們對美食的要求越來越高,怎樣才能給老煎餅增添新活力?徐海霞思索很久,始終沒有頭緒。
2020年年初,徐海霞送了一大包口味各異的煎餅給鄰居阿婆,阿婆開心地直誇:“海霞,你的手真巧,把煎餅活都做出花來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徐海霞突發奇想,能不能真把煎餅攤成一朵花?一連多天她都在廠房裡潛心研究,煎餅不是布也不是紙,很容易就幹,必須在幹之前折疊成花,這很考驗工藝。為了找到各類配料的合适比例,她試了無數遍,一張張攤、一次次疊、一口口嘗。
夜深人靜,靜得連煎餅折碎的聲音都十厘清晰。趙健陪着妻子一起熬夜,兒子在網上找各種花型供媽媽參考。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海霞終于做出了一朵煎餅花,花瓣柔韌有光澤,口感清甜細膩,色香味俱全。
接着,她嘗試用火龍果煎餅做玫瑰花、用黃桃煎餅做月季花、用藍莓煎餅做藍色妖姬,還有牡丹花、茶花、郁金香和櫻花等等。
想要完美融合水果的香氣和煎餅的味道,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水果的用量、軟硬、成熟度都要拿捏好。徐海霞經過反複試驗,煎餅不僅口感好,做成花型的成功率也很高。
為了讓花色更豐富,徐海霞的煎餅原料除了傳統的玉米、面粉、高粱,還加入了芹菜、胡蘿蔔、地瓜葉、甜菜根、香蕉、櫻桃等,并根據季節變化,推出當季煎餅花。
徐海霞把做煎餅花的手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姐妹們,開始大規模生産。工廠成了一個花園,一朵朵煎餅花争奇鬥豔,讓大家心情美美的,有使不完的勁兒。
做煎餅花的日子有奔頭
花開熱鬧,煎餅添香,很多顧客都歎為觀止,紛紛感慨,吃了一輩子煎餅,沒想到煎餅還能變得像花一樣既好看又好吃。
有些孩子愛挑食,但特别喜歡煎餅花,邊玩邊吃,胃口都變好了。不少餐廳也會來定制煎餅花,代替鮮花點綴菜肴,價廉物美。徐海霞還會根據顧客的不同需求,用煎餅花做成各種樣式的産品,更适合過生日、送老師、贈夫妻等。
2021年2月14日,住在四五十公裡外的陳曉傑訂購了煎餅花,給母親祝賀60大壽。徐海霞用煎餅做成一朵朵康乃馨,考慮到當天是情人節,特意增加了幾朵玫瑰花,費心思地拗成心形。
陳曉傑的母親喜歡花,但因為生日在情人節,這天買花特别貴,她心疼錢,從來不讓家人買。果然,當陳曉傑把花送到母親面前時,她一臉心疼:“這得花多少錢啊。”
陳曉傑笑着把花放到母親鼻子底下:“聞聞,是什麼?”母親覺得有股煎餅香,左看右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陳曉傑摘了一朵玫瑰塞進母親嘴裡。吃出了煎餅的味道,母親一臉驚奇:“真是煎餅呢,這是怎麼做出來的?太厲害了。”
陳曉傑完成了送花給母親祝壽的心願,徐海霞也替他們開心,覺得煎餅花不僅提高了銷量,也裝扮了人們的生活,承載着更多的意義。
煎餅花受到當地人追捧,還搭乘電商快車,遠銷美國、南韓、南非等國家。在蒙陰縣一家學校當外教的南非老師拉曼是常客,她說:“我的朋友們看到煎餅花,都不相信可以吃,山東大媽的‘中國功夫’真神奇!”
也許是受了“花兒事業”的影響,趙健也變得浪漫起來。2020年5月4日,兩人結婚22周年紀念日,他用煎餅做了9朵紅玫瑰送給妻子,在朋友圈秀了一把恩愛:“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都是你。”
徐海霞的兒子正在讀大三,寒暑假回家他會幫父母幹活,對于煎餅的制作流程早已滾瓜爛熟。夫妻倆盼着兒子畢業後能回來幫他們“一起做好這朵煎餅花”。
傳統老煎餅變成了時尚煎餅花,以往購買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現在年輕人逐漸成了消費主流。徐海霞的煎餅年銷售額已突破500萬元,帶領着30多戶人家實作了脫貧緻富。
但徐海霞并不滿足,敢想敢幹的她還要繼續開發新産品,讓煎餅生意走得更遠,她堅信煎餅花有多豔,日子就會有多甜。
“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與姐妹們一起折着煎餅花,唱着沂蒙小調,這樣的每一天,徐海霞都覺得幸福知足有奔頭。
編輯/纖手暖
轉自/《婦女》雜志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