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不确定性到确定性,鋒銳資本李峰解密中國時代的新機遇

從不确定性到确定性,鋒銳資本李峰解密中國時代的新機遇

3月28日,鋒銳資本創始合夥人李峰在2021年鋒銳中美展上闡述了中國創業闆塊的宏觀機遇。風險投資論壇。

李說,在充滿不确定性的2020年,每個人都将避免做出中長期決策。從2020年到2021年,許多因素正在以正确的方式推動事情向前發展。"許多領域的不确定性成為一種相對确定的狀态,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也會相應變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将會增加。市場上充斥着如此多的資金,覆寫了過去一年全球釋放的巨大流動性。在尋求回報的過程中,資本流向各國和各種資産,在宏觀層面上給予投資更多的機會。

從不确定性到确定性,鋒銳資本李峰解密中國時代的新機遇

以下是主要共享内容,已編輯和已删除。

2020年的不确定性

2020年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在短時間内,人們無法改變外部情況,隻能調整自己,适應極大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每個人都避免做出相對冒險的決定,并試圖找到确定性。

例如,在正常年份,中國的汽車銷量占全年的40%,後六個月的銷量占60%。去年,1号車上沒有決定買車。在過去四個月中,汽車銷量占全年的70%。另一個例子是2020年的生育率相對較低,因為買房生子是一個長期的決定,将影響未來15-20年。

去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到2020年3月底,美國疫情得到确認。當時,全球所有資産都在下跌,包括政府債券、黃金和比特币等低風險和避險資産,隻有一件事在上漲,美元指數在上漲。美元兌人民币匯率一度為7.1,而今天是6.5。

這是由巨大不确定性引起的投資行為的典型表現。在這種心态下,人們隻願意持有最确定的資産——簡單的美元現金。

2020年4月以後,避險資産價格緩慢反彈,風險資産開始回升。當時,沒有人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影響多大。在資本市場中,最好的上漲股票是确定性股票。例如,美國的網際網路頭公司。我國A股沒有很多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漲幅是白馬股還是持有集團股、醫療健康股,還有消費必需品:白酒、調味品等。

這是2020年的主題。

2021年趨勢确定性

2021年最大的變化是趨勢确定性。

随着天氣變暖,北半球發達經濟體的病毒傳播有所改善。

大多數國家都經曆過疫情。其影響往往是确定性的。

疫苗接種正在普及。

大多數國家都維持刺激政策。

所有這四件事都對經濟産生了積極影響。不确定性正在變得相對穩定。

各行各業都開始對中長期做出決定,預計經濟形勢會越來越好,無論是對個人工作還是對整個社會。

到2021年,投資者、企業家和思維方式将從不确定性轉向确定性。願意做中長期規劃,願意做出有風險的決策。

錢從哪裡來?

去年或多或少參與資本市場的人賺了一些錢。錢從哪裡來?

去年,全球印刷量超過20萬億美元。全球資本市場的市值增加了30萬多億美元。

到去年年底,世界資本市場的市值加起來已超過100萬億美元,超過全球GDP。其中約50萬億美元是去年實作的。

印了這麼多錢。有更多的錢,期望和心理的變化。

美國在2008年之前的資産負債表為8500億美元。金融危機後,制定了三個半量化寬松政策,資産負債表變成了4.2萬億美元。

在2020年初,他們的資産負債表仍然是4萬億美元。疫情的影響已經開始印鈔來刺激經濟。7月到7萬億。按照去年的速度,它可能高達9萬億美元甚至10萬億美元。

以前的刺激政策主要以各種形式給予商業銀行。然後,商業銀行以貸款等形式流向市場。這一次更多的錢給了财政部,直接用于抗擊疫情或人民。

總的來說,印鈔的時間極短,規模極大,曆史上從未發生過。我們不确定它會對未來産生多大影響。假設這是一個泡沫,當它破裂時,它的挑戰性有多大?

到2021年,市場充滿了如此多的資金,為了尋求回報,資産将流向國家,資産類别。

同樣在前幾年,中國進一步開放了金融市場,允許外資控股和獨資金融機構進入。

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是一種流行病——一種特殊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世界各地印着如此多的鈔票,如果涉及到中國,影響将比預期的要大,當他們離開時,他們将受到挑戰。

每當突然印出大量鈔票時,貧富差距就會加劇。因為錢變得更便宜,賺錢比從勞動中賺錢更有效率,誰能用它來賺錢呢?富有的人。

中國為縮小貧富差距做出了許多系統性的努力。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反壟斷也已經開始。在世界範圍内,這可能是一個普遍現象,對大公司的反壟斷。

另一方面,Shake,Drop和Group等新平台最近被資本化。每個周期的開始,都是上述大平台登陸資本市場浪潮的開始。由于資本市場的要求,上市公司需要保持營收,導緻上一代平台不再把重點放在創新上,下一代新平台将有機會。

科技投資熱潮會持續下去嗎?

對中國來說,技術替代和投資熱潮将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是國際環境影響和内部發展要求。這幾乎是顯着提高我國經濟價值并確定就業和勞工收入增長的唯一選擇。

去年2-3月,還讨論了中國制造鍊是否會從中華制造鍊轉移到各國。自7月以來,一直沒有讨論過這個問題。

《繁榮與蕭條》從不同的經濟角度講述了美國經濟的故事。它談到了非常典型的應用技術的驅動開發。例如,在19世紀的鋼鐵工業中,由于産業鍊和市場規模都在美國,工業鍊在美國創新。中國現在也處于類似的情況,就像它在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家用電器和小家電中看到的那樣。中國有産業鍊和需求,應用創新會迅速拉動技術創新。這個問題由來已久。

有哪些消費機會?

一般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這一階段後,生活必需品消費比重下降,服務業占比上升。

但去年,由于疫情爆發,我們在基本消費品中的份額有所增加。去年,中國的消費明顯兩極分化。中産階級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群體。由于對公司未來的收入變化缺乏信心和确定性,中産階級消費者的行為将下降,并将首先被購買。相比之下,富人的支出将首先恢複。例如,去年前八個月,中國豪華車銷量超過了2019年全年。

今年的增長已經恢複了确定性,逐漸回到正确的軌道上,不那麼明顯的兩極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線下零售、貨架、超市和便利店類别中的新産品非常非常少。大公司正忙于解決庫存問題,并在疫情爆發時恢複供應鍊,為時已晚,無法重新計劃。是以,我們看到了很多新的線上零售品牌。今年将非常不同,大公司将兩年的創新放在一年内,看看消費者如何受到線上因素的影響。

十年前,消費者在網上看到一種産品,然後上網尋找同樣的錢。現在消費者在小紅書裡,搖動聲音看一個産品,下線購買。這是消費者習慣的顯著變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