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幹貨滿滿的曆史故事。
河北省地名裡有“河”字的縣區有8個,即新河、清河、沙河、河間、三河、香河以及北戴河區和滄州市的運河區。河北省地名裡有“水”的縣區有2個,即保定市徐水區和涞水縣,這裡的“徐水”,一般認為是徐水境内的漕河。

另外,河北還有沽源縣和涞源縣這兩個有“源”字的縣,顧名思義,沽源縣是沽水的源頭,涞源縣是涞水的源頭。涞源縣原名叫廣昌縣,後來為了和江西的廣昌縣相差別而改名。當時官員考察到,這裡是涞水源頭于是改稱這個縣為“涞源”。
沽源縣是因為境内是沽水的源頭,是以得名為沽源。沽水其實就是白河,是潮白河上遊的一條河。
平泉市在河北省的大緻位置
除了有“河”字的地名外,河北境内也有不少地名裡有“三點水”這個偏旁的縣區,其中包括豐潤、灤州、灤平、灤南、雙灤區、秦皇島海港區、涉縣、臨漳縣、雞澤縣、任澤區、蓮池區、滿城區、清苑區、涿州市、涿鹿縣、泊頭市、滄縣、永清縣、深州市等。
這其中的豐潤、滿城、清苑、涿鹿、永清這幾個縣區的得名和水基本沒關系。豐潤原稱永濟務、豐閏,後來朱元璋在位期間改豐閏為豐潤。滿城據說是舊名“蒲城”的筆誤,也有人認為和北平侯張蒼家族子孫滿城有關。清苑的得名曆史更為悠久,有資料顯示在漢朝時本地就有清苑亭侯。涿鹿是因境内涿鹿山得名。永清縣得名于唐玄宗天寶年間,據說是取意“沙漠永清”,寄予和平願望,但是此說在後世有争議。
灤州等四個地名裡有“灤”字的縣區都處在灤河流域都與之有關。海港區和泊頭市,顧名思義,這裡有海港和河流内港。涉縣據說是古代沙縣改名而來,也有說是因需要涉水過漳河而得名。雞澤縣和任澤區都和古代湖泊有關。
雞澤縣是因境内水澤多,有人工養殖和野生的雞鴨,是以有“雞澤”之名。任澤區原名任縣,這裡地處古代湖泊大陸澤所在的位置,後改稱為任澤區。
涿州是因為境内河流得名。另外的蓮池區是因保定市區的著名景點古蓮花池而得名,這近似于一個人工湖泊。深州得名原因在吳汝綸主編的《深州風土記》中有記錄,原文說隋文帝開皇年間在安平設定深州,以城西的“故深池”命名。
另外,滄縣是由原來滄州降為縣而得名。這裡的“滄州”取臨近滄海的含義,最早得名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
吳汝綸
臨漳縣原名邺縣,西晉末年為了避諱皇帝司馬邺得名。臨漳者,臨近漳河也。
另外,河北還有一些地名裡沒有“水”或“河”字但是一樣跟水有關的縣區。比如高陽縣(高河之陽)、陽原縣(陽河之原)、博野(博水之野)、易縣(易水河)、康保縣(境内康巴諾爾湖)、文安縣(境内文安潭)。
朱元璋
河北還有一個地名裡有“泉”字的縣級市,也就是平泉市。根據熱河本地地名資料的記錄,因為本地有泉水名“平泉”,該泉眼冬季不凍,是以以此命名了縣名。
另外,滄州還有一個海興縣,這個縣是由起義将領、河北省副省長高樹勳命名的。這個縣差點被命名為小山縣,後來高樹勳提議取“靠(因)海而興”的意思将這個新成立的縣定名為“海興”。
高樹勳(右三)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曆史,我們盡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号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号内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