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存儲的大部分資料看起來都沒什麼危害,當然,由網絡浏覽器通過”自動完成”功能在有意無意間存儲的信用卡号與賬單資訊除外。顯然,财務資訊是存在風險的,盡管極少有浏覽器存儲完整的信用卡資訊的情況。然而,的确存在如下情況,當我們線上上結賬時,剛輸入信用卡号的首個數字,浏覽器就“熱心地”幫我們補全了完整的16位數字。
盡管不斷湧現的惡意軟體威脅助長了身份盜竊的妖風,但我們需要警惕的不隻是這些資料的非法或惡意使用。現代網際網路營銷與廣告業采用的所謂“行為定向”背後的技術,其實非常的滲人,尤其是想到你在浏覽網站時,所有資料就不知不覺地被收集了。通過不同的網站追蹤方法,廣告商會基于你的網站使用與浏覽習慣,建立起虛拟的使用者畫像,之後,你的畫像會與世界上數以億計的使用者畫像一起拿去交易或售賣。
此外,任何能實體通路你的計算機的人,都可以收集到你線上上浏覽時的各種資訊。你有沒有在工作時間通路過本不該通路的網站,比如 facebook 或 youtube?更容易導緻問題的是,你有沒有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填寫過履歷或搜尋過職位空缺?你的老闆大概不會高興哦!
我們再怎麼誇大黑客、身份竊賊以及其他數字罪犯的聰明詭計都不過分。一旦私人資訊流入廣闊世界,你的問題才剛剛開始。盡管你的個人資訊在網際網路中隻是滄海一粟,很多軟體僵屍工具卻隻為了搜刮網際網路中的有用關聯資料而存在。成群結隊的惡意軟體正蓄勢待發,急切地渴望通過各種方法從這些資訊中牟得好處。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于:大多數檔案,即便遭到惡意第三方的竊取與盜用,也不會造成很嚴重的隐私威脅。至于隐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對于隐私資訊的主觀界定。從單個檔案的角度來看,浏覽器對我們的了解其實很有限,但當這些有限的了解整合起來,就可能描繪出一幅更為完整的使用者畫像。
不管怎樣,在使用很長時間之後,電腦中的臨時網際網路檔案會占據相當可觀的一塊硬碟空間,是以,時不時地清理一下緩存是很有必要的。大多數浏覽器都提供了相當詳細綜合的選項,你可以選擇保留緩存中的任意單獨子產品,比如浏覽曆史或者登入密碼等。
那麼,有真正需要擔心的事情麼?安全第一,總比事後後悔要好。不過,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永遠不要低估人們通過哪怕一丁點兒私人資料牟利的決心,而且,這種心态很難在短時間内改變。
原文位址:
<a href="http://www.securemac.com/osx/what-do-our-web-browsers-really-know-about-us-pt-12">http://www.securemac.com/osx/what-do-our-web-browsers-really-know-about-us-pt-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