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西溢百雲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抱團式集體成才的可行性

作者:北京職場小秘書
江西溢百雲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抱團式集體成才的可行性

鐵律之四十三: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幫助身邊同僚和朋友們共同發展、集體成才,不失為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一方面可以成就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和諧的成長氛圍;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幅提升和優化你的人脈資源結構,進而形成強大的勢力。

在職場當中,有一類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成才的精英當中,非常容易紮堆,很多人或者是發小,或者是親友,或者是老鄉,或者是同學,甚至包括存在一定淵源關系的同僚。倘若你翻開我國浩如煙海的曆史典籍,不難發現,劉邦、劉秀、朱元璋、洪秀全、曾國藩他們核心團隊當中都有這麼一幫人,從很早以前跟他們的關系就比較親近。也許朱元璋身上顯得更為典型,在開國勳臣當中,徐達、湯和與周德興等人就是他放牛娃時代的夥伴。

不光政壇當中,即使在商界,這樣的現象都屢見不鮮。曆史上以太原和榆次等地人為代表的晉商壟斷票号,明清浙江紹興人壟斷師爺行當,20世紀90年代以呼和浩特和赤峰等地人為代表的“蒙軍”壟斷保健品行業,還有時下福建周甯人壟斷上海鋼材貿易,河北鹽山人壟斷北京鋼材貿易,鋼鐵和石化企業員工東北人比例較大,北京e-bay外單銷售以内蒙古集甯人居多。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一旦有人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他的很多親友都會往這個方向擠。中國人是這樣,如果細細觀察,歐美國家也存在着類似的現象。

出現此類情況的原因,大緻有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從職業角度來講,大多數人要真正融入某個圈子,有人提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一般這個人多多少少和你有些淵源,或者是親友,或者是老鄉,或者是同學,或者是戰友,或者是同僚。第二,平時關系好的,在某一方面共同性較大,互相在理念和思維結構上更加容易互相影響,便于形成相近的立場和價值觀,是以更能在此基礎上抱團,共同做一些事情。第三,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種傾向,就是團隊的核心成員都是自己非常信得過并和自己有着深厚淵源的人。第四,任何人才的成長,都得有一個互相交流、切磋和學習的圈子,以求獲得共同進步,真正的人才都不是獨行俠,這個圈子和之前的人脈資源圈重合度往往很高,很多時候還會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這是人才領域容易出現紮堆現象的極為關鍵的一個原因。

或許有的朋友會講,你在這裡搞得因果倒置了,人才成長出現紮堆隻是表面現象,其實質還是拉幫結派、任人唯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建思想在作祟。這種說法确實也有一定道理,但上面提到的案例當中,那些團隊核心成員,盡管的确和帶頭大哥存在不同形式的淵源關系,然而我們并不能否認他們都是那個年代一等一的英才。事實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着舉賢不避親的用人理念。

與親友、同學和同僚共同發展與集體成才,不但在現實上可行,而且還有利于人脈資源的積累和優化,成就一番大的事業。魏晉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鹹七大名士,他們之間基本都是朋友,經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切磋學問,後來成了名揚千古的“竹林七賢”。在文學領域頗有造詣地“唐宋八大家”,除了韓愈和柳宗元之外,其他六人蘇轼、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之間存在一定的血緣、師承和交遊關系。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當中,唐祝二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地産評論界“三劍客”——時寒冰、曹建海、牛刀亦是在南北呼應、互相支援下,名氣漸熾的。

可能也有人會認為,我說的都是特例,在現實當中身邊怎麼會有那麼好的人才啊,這種狀況可遇而不可求。其實,大多數人還真的在某方面就有幾把刷子,隻是沒有認真挖掘,或者你沒有注意到而已。我們不要太自以為是,認為對周圍的人非常了解,很多時候隻能說未必。我的一個同學,特會做人,說話辦事面面俱到,人際關系方面很開竅,畢業後到南方某個機關工作。大家感覺,多少年的同學已經十分了解,在很多人印象當中,他屬于那種沒有多少才華,在寫文章做學問方面不甚了了,靠嘴皮子混江湖的那類人。這位哥們兒2009年下半年開始寫一部民族特色題材的小說,也是他第一次寫文學類作品。剛開始并沒有多想,也就是寫着玩,每天晚上寫一千多字,寫完之後就發在天涯上。

我一直跟蹤去看,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有感覺。作品不但寫得文采斐然,而且語言中處處流露出對生活細節的深度體驗和捕捉,其中還不時會出現能夠引人深思的句子,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感歎對他還是了解得太少。後來我把他的文章發給我們的一些同學看,大家都感覺不可思議,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作品品質進行評估,其水準可以跟目前某些名氣很大的專業作家媲美。我又将他的大作推介給一些親友看,基本沒人相信這位哥們兒以前很少寫東西,還是處女作,還以為我拿名家的作品和大家開玩笑呢!

此位同學的作品寫了大緻一個月的時間,就有國内某大牌圖書營運商找他洽談出版事宜,最終于當年年底簽約。截至2011年5月,他關于黑幫題材的第二部作品即将出版發行。實際上,我們最熟悉之人也往往是最陌生之人。如果你有心和大家在某個領域共同成長、一起成才的話,不妨對周圍的人進行認真梳理,還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我的這位同學目前就正在打造一個可以踏踏實實一起做學問、能夠互相探讨和交流的圈子,以求實作共同進步成長,日後能做一番大的事業。

現在進入圈子的,就有大學教授、專欄作家、民俗專家、公司高管、媒體記者、政府官員等類型的人物。大家都是基于共同的愛好和價值理念聚合在一起的,一掃目前學術界浮誇之風氣,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共同研究和推廣,推動學術研究正本清源、重塑理性,站在獨立和客觀的立場上追求真理,立足為重大實際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推動成員成名成家,能夠在更高的層次和平台上得到發展。雖然他的理想實施起來還會遇到很多曲折,但堅持下去,還是可以産生一定效果,甚至誕生一個影響深遠的流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