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用戶端雲南頻道
“沒錯,是雲豹!”近日,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在梳理“秘境之眼”項目紅外相機資料時,驚喜地從數台紅外相機裡發現了雲豹的身影。這是繼2017年雲豹在德宏被拍攝到後又一次被紅外相機記錄到。在該局梳理出來的雲豹影像中,甚至有3隻雲豹同框的畫面。目前,我國雲豹野外影像非常稀少,3隻雲豹野外同框更是絕無僅有,這些影像對雲豹的科研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雲豹是哺乳綱貓科動物中最神出鬼沒、最神秘的物種,人們很少知道雲豹在野外的行為。其于距今640萬年的中新世晚期獨立演化而成,因身體兩側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而得名。雲豹有着粗短而矯健的四肢,幾乎與身體一樣長且很粗的尾巴,犬齒的長度比例在貓科動物中排名第一,與史前已滅絕的劍齒虎相似,是以雲豹又有“小劍齒虎”之稱。其雙颌能張開到幾乎接近90度(劍齒虎約85度)的角度,而大多數的貓類隻能張開65-70度。雲豹的頭骨結構,使其具有驚人而緻命的咬殺力,咬殺力可達360磅,超過了比它體型大出2倍多的獵豹和雪豹。雲豹還有一個傲視衆“大貓”的地方,它可以頭朝下、尾朝上,從垂直的樹幹“走”下來。
記者仔細梳理了這批紅外影像發現,有4台放置于不同經緯度、海拔高度的紅外相機捕捉到了雲豹的影像。其中一台在海拔1299米的相機于2019年11月27日23:20分和29日19:47分兩次記錄到雲豹影像;一台在海拔1477米的相機于2019年12月7日8:32分、8:54分和12月22日04:39 拍攝到雲豹影像;另一台則于2019年12月16日1:21分拍攝到雲豹影像;最近一次拍攝到雲豹的紅外相機于2020年1月9日5:15分捕捉到雲豹穿過樹叢的影像。保守推測,本次至少拍攝到4隻雲豹,這些影像裡,雲豹“淡定”地走過叢林,從體型上看它們均已成年,從記錄影像時間跨度、步态、表現等上看,它們對該區域較為熟悉,應該是長期生活在這些區域。
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盈江管護分局局長餘選穩告訴記者,目前國内沒有準确的雲豹種群統計資料,但數量已極其稀少、分布範圍已極其狹窄、種群已極度瀕危是不争的事實。由于雲豹大多數在叢林和夜間活動,行蹤“詭異”,目前國内還沒有攝影師拍到野外高品質影像。目前,國内能确認通過紅外相機記錄到雲豹野外影像資料的地方也隻有雲南和西藏。近年來,在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内,紅外相機數次在不同區域拍攝到雲豹活動的影像,這些影像有力作證了德宏境内有比較穩定良好的雲豹種群分布和适合雲豹生存的環境。随着“秘境之眼”項目紅外相機的分批收回和影像梳理,可能還會有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