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産專家才知道的内幕:這4種魚經常被“冒名頂替”

水産專家才知道的内幕:這4種魚經常被“冒名頂替”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明明買的是這種魚

可口感和之前吃的相差巨大?

水産專家才知道的内幕:這4種魚經常被“冒名頂替”

不瞞你說,你很可能“被套路”

買到“假”魚了

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就是品種混淆

很多時候我們吃了“假”魚而自己都不知道

那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

快來看看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 陳舜勝

教給大家的挑魚技能

油魚冒充銀鳕魚

油魚和銀鳕魚分别屬于不同魚類。

銀鳕魚肉質鮮美、口感細膩、營養價值較高,适合大多數人吃。油魚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口感較油膩,肉質稍硬,且因為其脂肪中有90%以上是蠟油,在人體很難被消化。

水産專家才知道的内幕:這4種魚經常被“冒名頂替”

但油魚被切成片狀冷凍後和銀鳕魚極為相似,售價又比銀鳕魚低,有些不法商人會拿油魚來冒充銀鳕魚。

鑒别方式

銀鳕魚鱗片較小、均勻,摸上去較光滑,肉質顔色發白。

油魚鱗片大小不一,摸上去較粗糙,肉質顔色較暗,略發淺黃。

左口魚、多寶魚互相冒充

左口魚和多寶魚其實是同一類型的魚類,都屬于比目魚中的鲆科,為名貴海魚類。

左口魚和多寶魚互相冒充,主要跟價格有關。比如,當多寶魚減産價格走俏時,商販就會拿左口魚冒充多寶魚;當左口魚價格更貴時,多寶魚就被拿來當左口魚賣。

水産專家才知道的内幕:這4種魚經常被“冒名頂替”

因為兩者在口感、營養方面差别不大,是以混淆兩者給消費者帶來的主要是經濟損失。

左口魚又叫牙片魚、牙鲆,呈長橢圓形,顔色偏深,接近黑色,口感更細膩些。

多寶魚又叫大菱鲆,接近圓形,顔色略淺,呈黃褐色,肉質彈性更好些。

白姑魚冒充黃花魚

白姑魚本身是一種不錯的天然海魚,因其身形較小,常被用來冒充小黃花魚。

兩者在營養、食用安全性、肉質彈性方面并無太大差别,但黃花魚的口感更細膩,味道也更鮮美。但如果購買的是被工業色素染色的白姑魚,就會存在安全隐患,危害健康。

水産專家才知道的内幕:這4種魚經常被“冒名頂替”

解凍後,用白色的面巾紙擦拭魚體,假冒黃花魚會有明顯的脫色現象,泡在水裡會讓水變成茶色或淡黃色。

巴沙魚冒充龍利魚

龍利魚跟巴沙魚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魚。

在口感、風味方面,龍利魚味道鮮美、魚肉緊實、無腥味;巴沙魚因為是淡水魚,是以會略帶腥味,肉質解凍後會有些松散。

在營養方面,兩者在蛋白質、礦物質方面沒有太大差别,但龍利魚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

巴沙魚雖然價格較低,但和龍利魚一樣,食用起來是安全的。兩者從整魚外形上看是完全不同的,但切片冷凍後,就很難區分。

水産專家才知道的内幕:這4種魚經常被“冒名頂替”

購買時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 看價格

每斤價位在30元以下的一般為巴沙魚。

2. 看薄厚

魚身薄、表面光潔、紋理清晰的為龍利魚;魚身厚、紋理深些的為巴沙魚。

3. 去皮後平整度

龍利魚體型扁平,魚皮可以整個揭去,去皮的魚肉表面光滑、平整,保留魚體本來的形狀。

巴沙魚體型比較圓,通常緊貼脊椎骨切為二片魚肉,再去皮,每一片魚肉兩面不對稱(一面是魚皮側一面是脊椎側),巴沙魚不易去皮,貼近脊柱切割魚片難以平整,通常魚肉表面會顯得凹凸不平。

4. 看顔色

魚身發淡黃的一般為巴沙魚。

你學會了嗎?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