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接觸過各行各業的客戶,在跟他們交流以及溝通需求的過程中,很明顯的會感受到,在資料的基建和應用層面,除了重視資料分析外,也越來越重視資料資産在更多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标簽畫像的建設和應用就是其中一類很常見的需求和期望。
事實上,我認為從對業務的價值來說,标簽和畫像是類似中間層的系統子產品,具體來說,資料資産本質上是一些采集、采購所獲得的資料源,但企業希望在資料源的基礎上,實作資産變現,而且不斷擴大資産價值。
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需要把資料轉化成一類真正對業務有價值輸出的産物,然後在這些産物之上實作上層業務的應用,如類似 crm 産品對客戶做一些營銷、個性化推薦等應用,真正将資料變為實作業務價值的利器。很多企業都意識到,這個中間層就是标簽畫像。那麼,在标簽畫像建設之上,更加具體的應用目的是什麼呢?
很多企業雖然做标簽和畫像考慮的側重點會不一樣,但是全部抽象出來分析,可以分成以下幾類(如下圖):
圖 1 做标簽畫像的目的
大多數處于對标簽和畫像探索階段的客戶,在早期會側重在類似客戶生命周期管理、高價值的客戶深入開發、交叉營銷等角度(如圖 1 左側),其本質原因是,企業希望把現有客戶資産挖掘和客戶營運做的更好,随着人口紅利降低,使用者擷取成本越來越高,尤其對業務相對成熟的行業,如銀行和證券這類公司,雖然在庫裡沉澱了幾億、幾千萬使用者,但是真正活躍的使用者量并不多,所釋放的使用者價值也比較少。
在以前,銀行的個人業務服務資産有的需要達到 6 百萬以上,才會進入私人銀行範疇,是以長尾客戶群體的價值在業務營運範圍内是被忽視的。現在,企業希望挖掘這類人群的價值,但因成本受限無法像以前使用理财經理、專人理财服務的方式去服務這群人,銀行開始借鑒網際網路理财和網際網路營運方式挖掘使用者價值。與此同時,企業開始極為重視資料,希望通過資料和資料資産花最小化成本将這群客戶服務的更好,這是現階段金融業相對主流的側重需求。
另外一類需求主要與個性化相關(如圖 1 右側),之是以将兩類需求分開是因為圖 1 左側這一類是以分群的思路來考慮的幾個方面,把客戶劃分成幾類,還沒有細化到為某個客戶做定制化的服務,相反,圖 1 右側的幾個方面個性化程度會更深一點,整體的投入成本也會顯著比左邊高。舉個例子,個性化推薦本身對于資料資源、基礎硬體、人力成本等方面的消耗都大于左邊。是以,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業務訴求、投入産出比、可投入成本等決定企業是以上圖左側為主,還是以圖 1 右側為主。
事實上,從早期應用來說,我們也會推薦客戶先主攻圖 1 左側部分,因為相對而言,這部分使用較小的投入、可産生更大的邊際價值,當這部分達到業務提升的天花闆時,可以開始通過圖 1 中右側的手段來進一步增加價值。也就是說,左側的方式到達一定的上限以後,企業需要使用更極緻的手段實作突破,如個性化推送、個性化推薦、個性化實時營銷。
如頭部電商企業基本都實作了個性化實時營銷,當使用者準備購買一個商品,卻在付款頁面流失了,表明客戶是有成單意願,但存在某些疑慮,或者就是被打斷後忘記回來了,系統就會在大概十分鐘之後,基本上等于實時給客戶做營銷推送,push 使用者成單。當然,如果業務發展快,有明确的場景和充分的資源,想要兩者一起來做,那當然也是可以的。
更多資料驅動幹貨和案例,請關注【神策資料】公衆号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