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别夢寒。
這是弘一法師出家之前因為朋友别離而作的一首詞,在這其中,有一種隐隐的惆怅,又有一種看透世事後的清明。
弘一法師在藝術領域有着極高的造詣,但很奇怪,在每一個領域内能夠達到很高境界的人,最終似乎都會走向這樣一種清明。
他們會選擇出家。
比如說弘一法師。
比如說,我們印象中的“大俠霍元甲”——黃元申。

黃元申,祖籍重慶,1948年出生于上海。在他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就随着父母移居到香港。
因為家庭條件清苦,年幼的黃元申很早就學會照顧弟弟妹妹,為了幫補學費,每年暑假他都到處做暑期工。
12歲那年,為了強身健體,他拜師學習武藝,但沒想到有一天,這個最初的發心竟然為他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黃元申讀書很厲害,他曾考取加拿大大學土木工程系及紐約大學工程系,但因為家庭條件限制,他放棄出國留學的夢想,選擇進入社會,勤懇工作。
在這期間,黃元申做過點心仔、地盤雜工、工廠、送外賣等,他曾自言:
“七十二行,我已做到七十三行”。
後來,他做過玉器學徒,對于玉器的鑒定、打磨,很有經驗。
在古代,隻有君子才能佩戴玉器,寓意着“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而黃元申的性格,與玉器有着一種奇妙的默契。
當年做玉器的師傅很喜歡他,便送給他一塊玉,據說有護身的功效,後來,黃元申一直将這塊玉佩帶在身上。
那時候香港功夫片初興,這種類型的影片有着極大的市場空缺,但黃元申從來沒想過去當演員。他的小弟認為自己的哥哥武藝高強,憑他的身手,一定能在影視圈做出一番成績,于是偷偷給黃元申報名了邵氏電影電視藝員教育訓練班。
六千多人報考,最終錄取六十人。抱着随遇而安心态參加的黃元申竟然被錄取,他和米雪、李修賢等人成了同學。
從此,也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
1972年,黃元申在試鏡功夫片《餓虎狂龍》中,因為武藝精湛,深得導演贊賞。
因為黃元申出色的表演,在這部影片之後,他開始不斷接到片約,而他的表演,也一直被稱贊為“英氣其外,靈秀其内”,他的身手是力與美的結合,既夠勁,又潇灑。
短短幾年時間,黃元申接拍了《猛虎下山》、《大小通吃》、《販賣生齒》、《生龍活虎小英雄》、《強中更有強中手》等一系列武打片,同時,黃元申也學到了很多拍攝與制作電影方面的知知識:對電影拍攝技巧,市場分析,影片發行,人際關系等都有了了解。
1975年,黃元申自組成立國際電影公司,并自制、自導、自演影片《賭鬼》。
這一年,黃元申遇到台灣影星史倩予,兩人一見鐘情,随後在香港注冊,後來到台灣公證結婚。
——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當紅明星公布戀情婚姻都是一件容易“掉粉”的事,但黃元申大方承認,并沒有絲毫遮掩。
這與他行事光明磊落的性格是一緻的。
出道多年,黃元申绯聞極少,他為人儒雅,生性随和,做人做事總是遵循着“順其自然”的原則。
但作為藝人,绯聞有時候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劑”:有绯聞要炒作,沒有绯聞制造绯聞也要炒作。
不管黃元申是不是願意,當時的媒體還是把他和當時經常合作的tvb女星黃杏秀捆綁起來,組成“雙黃cp”,當時的媒體最喜歡拿二人的合照做封面、做文章,眉目間默契有情,假可亂真,坊間當時戲稱“雙黃蓮蓉”。
但黃元申最大的绯聞,來自于後來的“白娘子”趙雅芝。
1978年,黃元申在參演《撥錯大牙拆錯骨》時,遇到趙雅芝。當時的趙雅芝在圈裡的風評不是很好。
據說她和鄭少秋拍戲時,傳出兩人绯聞,惹得秋倌當時的原配肥肥姐怒火中燒,甚至打了她一巴掌;還有傳聞說她暗戀倪匡,結果被倪匡的妹妹亦舒寫在書裡,暗諷她不檢點。
敬業的黃元申并沒有在乎這些绯聞,而是專心拍戲。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外界傳言黃元申和趙雅芝“有情”。這樣的資訊,随即遭到了二人的否認。
記者不放過一絲蛛絲馬迹,後來爆出,那段時間趙雅芝和第一任老公黃漢偉之間,确實出了問題,兩人經常吵架,黃漢偉甚至大打出手,最終,兩人選擇離婚。
而黃元申這邊,他的夫人史倩予在接受采訪時,隻是淡淡說了一句:我們之間的感情确實出了一點問題,不過沒有第三者。
這段迷案,因為當事人的否認與沉默而落下帷幕,但事情遠沒有結束。
随後的日子,兩人各自安好。
1981年,黃元申出演《大俠霍元甲》,他儒雅的氣質,精湛的武藝,一下子将霍元甲演繹的形神兼備。
1983年,《大俠霍元甲》被引入内地,瞬時風靡全國,萬人空巷,時至今日,每當那一首《萬裡長城永不倒》響起,聽到的人還是會熱血翻湧。
這就是經典吧,它總是能立時喚起你心中沉睡的記憶。
1989年,一次事件爆發,黃元申退出娛樂圈,并選擇了削發出家。
這一年,趙雅芝前夫黃漢偉生活并不如意,是以經常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有一次他在聚會上說起自己當年撿到過黃元申寫給趙雅芝的一封情書。
當時在座的朋友中有一位周刊老闆,出于職業敏感,他立刻要到那封信并公布出來。
一時之間,輿論沸沸揚揚,大家拎出陳年舊事,一頓狂歡。
這時候,黃元申卻選擇了出家。
1990年,黃元申拜德高望重的聖一法師為師,取法号衍申。
當年的媒體紛紛報道,黃元申因為“迷戀”趙雅芝而不得,是以選擇出家。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黃元申生性恬淡平和,他并不适合娛樂圈中的紛繁複雜。早在他成立公司第一次拍攝影片《賭鬼》時,就已顯示出了他與娛樂圈的“格格不入”。
70年代香港影片品質一般,很多都是依靠暴力血腥甚至色情作為噱頭來吸引觀衆,這樣的做法讓黃元申很反感,他覺得拍電影不能為了錢而丢失良知。
由于他的電影沒有什麼噱頭,是以票房也就一般,但正義凜然的黃元申決不允許自己失去底線。
是以,雖然越來越火,但黃元申心裡,卻越來越不開心。
1984年,黃元申在拍攝《變成龍虎鬥》時,認識了皈依佛門的林國雄,通過林國雄的引導,他開始接觸佛門。
1989年,因為“绯聞事件”重提,他終于選擇了正式剃度出家,後來,黃元申定居寶林寺。
曾有記者跟蹤采訪黃元申多年,發現他過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每天三點半起床,四點做早課,五點多吃早飯,七點開始誦一個多小時經,然後在寺院裡種種菜養養花,現在吃的用的都是自己動手。
在飲食上,他戒煙戒酒戒肉,每天隻吃兩頓,午間過後到第二天早上辟谷不進食。
當時記者問:“衍申法師,你當了和尚,觀衆失去了一位好演員,好遺憾。”
黃元申淡淡的回答:“人生就是在演戲,過去我演影視劇中人物,現在我演寶林寺裡的和尚,将來年紀大了,就是演老和尚啦!”
從這樣的回答中,隐隐可以看出他對人生的參悟。
曾經有人用“絢麗至極,歸于平淡”形容弘一法師,但在很多年後,這句話用來形容黃元申,竟也如此貼切。
弘一法師臨終前曾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
而成為衍申法師的黃元申也曾寫過一首詩:
生命托化三世通, 死神來去無影蹤。 事主不論貧與富, 大限忽來戲即終。
這首詩句首四個字連起來就是“生死事大”,或者,衍申法師是在告訴我們“名利事小”。
既然如此,何必牽連不放呢?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
有人甘願在風塵裡起舞,比如趙雅芝,多年來,她绯聞绯聞不斷,可她并不在乎;有人要逃出風塵,還得一身清淨,比如黃元申。
可以看出,當年黃元申退出娛樂圈,削發出家并不是為了趙雅芝,而是他一直追尋的一種内心的滿足。
2006年底,《大俠霍元甲》劇組25周年聚首,黃元申被爆已于2005年還俗,搬到了美國和兒女們頤養天年。雖然離開了寺廟,但黃元申還是過着僧人的習慣,每日粗茶淡飯,青燈為伴。
不慕浮華,甘于寂寥,一個人能如此沉靜度日。如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