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豬年隻剩臨門一腳,一年一度的電影市場狂歡——春節檔如約而至,并注定要再次創造令人贊歎的票房奇迹。在一系列博弈較量之後,最終有包括《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流浪地球》、《廉政風雲》、《神探蒲松齡》等在内的多部強片于大年初一開畫,讓這個早就成為各大影視公司兵家必争之地的新春佳節到處彌漫着硝煙與戰火。

“現在導演這個行業門檻低,誰都可以當導演”,用《一秒鐘》再次回歸今年柏林主競賽的張藝謀曾如此總結。近些年,随着大陸電影市場熱錢湧入,票房火爆,一大批演員、歌手、編劇、主持人紛紛轉行,搖身一變,手執導筒,至于“x而優則導”的佳話早已被抛諸腦後,和演員必須有演技一樣淹沒于時代浪潮中。而從作家轉行成導演的韓寒也帶着自己的第三部作品《飛馳人生》強勢回歸,在今年熱鬧非凡的春節檔中成為種子選手。借此機會,特來總結一下近幾年風頭正盛的作家導演。
韓寒
距離憑借《杯中窺人》在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中一鳴驚人已經過去整整二十年,韓寒早已從一個文藝少年變身國民嶽父。韓寒通過《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一座城池》、《光榮日》、《他的國》等作品進一步鞏固了自己作家的身份,成為圖書暢銷榜常客。韓寒不僅是一名職業賽車手,而且還出過唱片、填過歌詞、當過演員、做過編劇,用強大的存在感身體力行地诠釋着“文體兩開花”的深刻内涵。
2014年,韓寒自編自導的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搶灘暑期檔,豆瓣7.1的評分和6.3億的票房在轉行導演中算是一股清流,首份答卷堪稱優秀。集結了鄧超、彭于晏、趙麗穎等超強卡司的《乘風破浪》毅然進軍競争慘烈的2017年春節檔,在排片和預售都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攜手成龍的《功夫瑜伽》上演了一出逆襲《西遊伏妖篇》和《大鬧天竺》的好戲,低價票補終究敵不過觀衆口碑。而《飛馳人生》之後,希望傳了多年的《三重門》和《天空制造》可以提上日程,導演韓寒可以保持初心,繼續“像少年啦飛馳”!
郭敬明
說起韓寒,就不得不提到郭敬明,這個同樣發迹于全國新概念作文的後輩。相似的人生軌迹注定要被一直拿來比較,無可奈何。2002年,郭敬明出版了第一本個人作品集《愛與痛的邊緣》,在聯考結束後,又在《萌芽》上發表了首部長篇小說《幻城》,創作之路從此越走越寬,《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系列和《爵迹》系列等作品一經問世,便引發轟動。
2013年,郭敬明将自己的暢銷小說《小時代》搬上銀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小時代》四部曲狂攬近18億票房,彰顯了其驚人的市場号召力。成功的态勢延續到第五部電影《爵迹》,而原本計劃去年暑期檔上映的《爵迹2》因“制作原因”臨時撤檔,前途未蔔。郭敬明的後續導演計劃還有《陰陽師》的劇場版和科幻電影《未來未來》。喊了多年的國産科幻元年在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原著的《流浪地球》出現後終于不再是無盡的歎息與等待,郭敬明和韓寒的《天空制造》将繼續在科幻片領域一決雌雄。
落落
落落是郭敬明好友,不得不感歎作家也是一個圈。原名趙佳蓉的落落和韓寒同歲,但成名較晚,23歲時才通過首部長篇小說《年華是無效信》名聲大噪。雖然兩人關系一度起起落落,郭敬明旗下簽約作家的标簽還是讓落落背靠大樹好乘涼,《塵埃星球》、《須臾》、《不朽》、《剩者為王》、《全宇宙至此劇終》等都成為風靡全國的“青春文學”。
郭敬明在電影界的成功激發了一大批裹挾着資本轉行而來的導演,落落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落落同樣把自己的大熱作品《剩者為王》改編成電影,時光荏苒,四年前“剩女恨嫁”還是熱門話題,如今“小狼狗”才是最佳選擇。落落導演的腳步沒有停下,其執導的《悲傷逆流成河》在去年九月竟靠口碑逆襲,“校園暴力”恰好契合2018年華語電影現實主義的最新潮流。
張嘉佳
相較于上面提到的三位,趕上八零後末班車的張嘉佳就特别像“鄰居家的小孩”,學習成績優秀,課外活動達人。剛剛大學畢業兩年,張嘉佳就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幾乎成了英雄》,首印量驚人。張嘉佳繼續寫作的同時也積極開拓電影事業,初次參與編劇的《刀見笑》就提名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可謂春風得意。而微網誌故事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把張嘉佳的知名度推至巅峰,溫暖的文字治愈了鋼鐵森林的萬千讀者。
在科幻、驚悚等類型片持續裹足不前的當下,喜劇、愛情等題材一直是各大新人導演的不二之選。張嘉佳挑中了自己的一篇微網誌故事《擺渡人》,再請來大導王家衛擔當編劇和監制,加上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angelababy、鹿晗等全明星陣容,勾起觀衆極高期待的一手好牌終被打爛,7億的市場票房成了口碑坍塌後的最佳遮羞布。
徐浩峰
北電導演系科班出身的徐浩峰畢業後并沒有急于拍片,而是在家收集民間國術,撰寫硬派武俠小說,醉心于學術研究。而同屆的賈樟柯早已蜚聲國際。徐皓峰将形意拳大師李仲軒晚年所感所悟整理成《逝去的武林》,震驚整個國術界,大獲成功。《逝去的武林》之後,《大成若缺》、《武人琴音》應運而生,構成武俠三部曲。《道士下山》、《國術館》、《大日壇城》、《武士會》等作品層出不窮,電影劇本般的文風配上硬橋硬馬的寫實技擊,讀起來快感十足,酣暢淋漓。
執意要用兩個不同名字的徐浩峰導演從2011年至今有四部作品,推廣戚家軍刀法的《倭寇的蹤迹》、實為武林仲裁者的《箭士柳白猿》、終嘗出名甜頭的《師父》和宣稱放棄導演署名的《刀背藏身》,平均兩年一部的節奏中聽出的是始終講究門道的民國武行,是令人心馳神往又終将逝去的武林,是“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萬瑪才旦
藏語導演萬瑪才旦對小說一直有着旺盛的創造力,自大學開始就陸續通過《誘惑》、《崗》、《乞丐》等作品獲得衆多文學獎項。萬瑪才旦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有相對應的小說打底,不得不聯想到日本的文藝片大導是枝裕和和殘酷青春派掌門人岩井俊二,總會有同名小說出版,文字與影像兩個不同世界的勾連無比神奇。
早已成為“藏地新浪潮”代表人物的萬瑪才旦從始至終都在用鏡頭訴說着民族文化的命運,用藏語講述着藏族人自己的故事。《塔洛》把萬瑪才旦推到更多觀衆面前,這也恰好是他多年努力方向的最好注腳,縱使在貌似冰冷的黑白色調中,萬瑪才旦所展現的也是飽蘸深情的五彩斑斓。
說起來,作家和導演天生就有剪不斷的關聯,小說和電影兩種不同藝術載體之間的轉化更是司空見慣。其實,内地作家圈帶有玩票性質的跨界并不少見,比如王朔就曾把自己的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成電影《冤家父子》,由當時的好搭檔馮小剛編劇并主演。
從韓寒、萬瑪才旦、徐浩峰等人的經曆可以看出,由作家到編劇再到導演的身份轉變成功機率較高。而南韓導演李滄東則是個中翹楚,他在80年代寫過多部小說,拿過《南韓日報》的創作文學獎,在參與編劇了《想去那座島》、《美麗青年全泰壹》等作品之後,李滄東推出導演處女作《綠魚》,随後持續帶來《薄荷糖》、《詩》、《密陽》、《綠洲》等多部佳片,最近作品《燃燒》在去年堪稱“神仙打架”的戛納中拿下場刊曆史最高分并入圍今年奧斯卡外語片9強名單,在國際影壇強勢留下姓名。
春節檔的爆炸熱潮舉世矚目,必将給予電影從業者更多市場信心。希望在接下來的豬年中,有更多的跨界導演為電影市場帶來新鮮血液,創作出值得大家多多關注的優秀作品,延續2018年口碑決定市場走向的良好趨勢,真正做到“文體兩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