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說影視,下筆千言離題萬裡。
1、緣起

《第一滴血》作者美國暢銷書作家戴維·默萊爾
小說《第一滴血》
《第一滴血》是美國暢銷書作家戴維·默萊爾david morrell于1972寫的一部小說,同名電影《第一滴血》就是根據此書改編的。《第一滴血》是由特德·科特切夫執導,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理查德·克裡納、布萊恩·丹内利、大衛·卡羅素聯合主演的動作片。影片于1982年10月2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榮民蘭博在小鎮上屢受警長的欺淩,逼得他逃入山林,被迫對警察展開反擊的故事。劇組拍攝了蘭博自殺的另外一個結尾,但在影片試映時觀衆一緻反映過于壓抑,于是劇組修改了這個結尾,給蘭博留了條生路。
值得一提史泰龍對影片的初剪版本非常不滿,甚至想自己掏錢将影片購回并銷毀,當他得知無法如願後,建議制片人将自己的戲份盡量剪掉,于是影片時長被縮減了一半。
2、《第一滴血》在中國
《第一滴血》由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在1985年7月國内公映
翻譯:朱曉婷 譯制導演:楊成純
主要配音:喬臻、畢克、尚華
第一滴血在中國上映時的海報
《第一滴血》中文版
3、《第一滴血》的時代背景
蘭博系列可以說代表整個裡根時代的美國精神。
在近半個世紀以來,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的洛奇(rocky)系列和蘭博(rambo)系列,堪稱影響力最大的右翼電影作品。當時,七十年代的美國正處于越戰後遺症中不可自拔,在與蘇聯的對抗中處于守勢,被蘇聯壓着打,國内失業率和通脹嚴重,加上石油危機,美國進入大蕭條以來最艱難的時代。
裡根總統與史泰龍
史泰龍與大統領
蘭博系列則可以代表整個裡根時代的美國精神。1980年,裡根當選美國總統。1981年,史泰龍開拍電影《第一滴血》。同名小說原本是部反戰小說,把主角rambo塑造為一個殘忍的瘋子。但史泰龍親自操刀,将劇本變成“反反戰”電影。
蘭博在電影中終于打破沉默,憤怒地控訴對越南老兵不公:沒有結束!沒有!這場仗本不屬于我,是你要求我參戰,我拼了命要去打赢這場仗,但偏偏有人不讓我們打赢。我們為這個國家出生入死,回國後卻看到機場擠滿了蛆蟲們,抗議、吐痰,叫我嬰兒殺手和各種卑鄙的話!
影片中,蘭博代表着所有的熱愛美國者、所有出生入死的退伍美軍、所有戰死的英靈,向反戰示威、出賣軍人和越南的民主黨,以及小半個被煽動起來的“蛆蟲美國”迸射出憤懑和怒火。
沉痛悲怆的片尾曲it's along road奏響,蘭博在上校陪同下昂然步出警局,好似一位凱旋的英雄。
左右翼對《第一滴血i》的評價是嚴重分裂的。左翼認為該片“歪曲了對越戰的評價”,而右翼則認為這是偉大的經典之作。
史泰龍的電影甚至比裡根自己對重塑美國的大國形象、激發人民的自信心态起了更大的作用。在《第一滴血第二集》和《洛奇第四集》(洛奇英勇擊敗了蘇聯拳手)上映時,電影院的觀衆齊聲高呼“usa!usa!”蘭博這個角色成為了裡根時期政治、意識形态和軍隊的标志。
某種程度,蘭博也預言了蘇聯的衰落——《第一滴血3》(劇情是rambo代表美國政府幫助阿富汗遊擊隊消滅了一個蘇軍基地)上映後一年,蘇聯被迫從阿富汗撤軍。
史泰龍的電影對重塑美國的大國形象、激發人民的自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滴血3》片尾:本片謹獻給英勇的阿富汗人民
随便說一句,在《第一滴血3》的片尾出現了一句,本片謹獻給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很有意思。
不知道怎麼獻的,是蘭博托那幾千名美軍親手獻的吧,就沒有回來了。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名頭可不是白給的。
4、蘭博所屬部隊
從上校貝雷帽上的帽徽可以看出,蘭博隸屬陸軍第五特種大隊。
陸軍第五特種大隊盾形章
這個盾形章曾在1964年——1985年使用,非常經典,2016年重新啟用。
“綠色貝雷帽”的部隊識别标志
“綠色貝雷帽”的部隊識别标志,拉丁文“de oppresso liber”是陸軍特種部隊的格言,意思為“解放受壓迫的人”
為了應對北韓戰場的特種作戰需求,第一支“綠色貝雷帽”部隊——陸軍第10特種大隊(10th special forces group)在1952年6月建立起來,不過就在其形成戰鬥力準備部署之際,北韓戰争的交戰方宣告停戰了。第10大隊最終被派往了歐洲,部署在西德。
美國陸軍随後又建立了數隻特種大隊,不過越南戰争後裁掉了負責中東方向的第6大隊和負責南美地區的第8大隊,20世紀90年代又裁掉了第11、第12大隊。當時,陸軍特種部隊現役有第1、第3、第5、第7和第10這五個大隊,還有第19和第20兩個國民警衛隊。其中第5大隊總部駐地為,肯塔基州坎貝爾堡,負責西南亞與東北非。
陸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主要部署在布萊格堡,那裡有一個訓練中心、第75别動團、5個戰鬥小組及“三角洲”特種作戰部隊。第18空降軍82空降師也駐布萊格堡。
5、國會榮譽勳章
電影中提到蘭博得到過國會榮譽勳章,這勳章來頭不小。
它的曆史可追溯至1862年美國内戰期間,迄今隻頒發了3460次,最近一次在2016年。海、陸、空三軍的成員皆有資格獲頒這份榮譽,而每個軍種授予的榮譽勳章各有其獨特的設計。它由擔任美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美國總統親自頒發。要求獲獎者必須“在與合衆國的敵人進行的戰鬥中,冒着生命危險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英勇無畏精神” 。
國會榮譽勳章
在榮譽勳章的授予證書上有“以國會的名義”(in the name of congress),它常常被誤稱為“國會榮譽勳章”;事實上官方名稱裡并無“國會”二字。
randy david shughart &gary ivan gordon
事實上越戰以後比較有名的一次頒發是授予1993年在索馬裡陣亡的陸軍軍士蓋瑞 i.戈登和陸軍一等軍士長蘭德爾 d.shughart。
1993年10月3日,美軍以160人組成的突擊部隊突襲摩加迪沙以捉拿當地最大軍閥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的左膀右臂。但由于兩架黑鷹直升機先後被擊落,在地面部隊無法趕到代号super64的第二墜機點情況下,由三角洲部隊狙擊手 蓋瑞 i.戈登和陸軍一等軍士長蘭德爾d.shughart自願前往墜機地點。
最後兩人為救出機組成員特拼死抵擋民兵圍攻,并最終戰死沙場,死後屍體遭索馬裡民兵鞭屍遊行,最終引發克林頓下令部隊撤出索馬裡。兩名三角洲隊員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super64飛行員邁克爾杜蘭,并被克林頓總統親授國會榮譽勳章。
在沙漠風暴行動和在格瑞那達、巴拿馬和黎巴嫩服役人員未被頒發榮譽勳章。
越戰期間頒發了246枚,蘭博得了一枚,據我所知,其中阿甘也獲得了一枚。
阿甘與“總統夫人(紙牌屋)”
忘記了,将軍還有一枚。
《石破天驚》海軍陸戰隊法蘭将軍(艾德•哈裡斯 飾)
将軍也有一枚
6、《第一滴血》電影與原著小說的差異
整體上看,警長是一個盡忠職守的公務員,而電影中比較片面的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反派。警長是參加過北韓戰争的老兵,但看不出警長有什麼戰争創傷,說明兩場戰争對于兩代美國軍人的心理創傷完全不在一個程度。原著有關于警長夫婦之前的婚姻問題的叙述,這些全被删除了,警長在小說結尾時傷重而死,死前得知了妻子決定與自己離婚的消息。
小說中警長與牽狗老人的關系情同父子,而電影中把相關情節删掉了。
小說裡的上校隻是蘭博讀軍校時的校長,兩者之間的關系很一般,隻能說是互相認識,不像電影裡那麼彼此關心,上校也不是電影中那樣一心想拯救蘭博。
小說中是蘭博先殺了人,警察們去追捕蘭博;而電影中變成了警察在追捕蘭博時企圖殺死他。電影中蘭博明顯理智了很多。
小說的結局蘭博被警長打中胸部,爬到小土丘上等死。被他打中肚子垂死的警長和上校一起找到蘭博,被蘭博打死。重傷的蘭博連自殺都無力了,被上校開槍打死。電影中蘭博和警長都沒有死。
7、八卦時間
首先回顧一下曆史。1977年,史泰龍(1946年生于紐約)和施瓦辛格(1947年生于奧地利)在第34屆金球獎頒獎典禮上相識。當時,史泰龍憑借電影《洛奇》成為當紅巨星,而施瓦辛格還沒有太大名氣。
1986年的施瓦辛格與瑪利亞·施萊沃結婚照
1986年,施瓦辛格與電視記者、前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外甥女瑪利亞·施萊沃結婚,瑪利亞的母親尤尼斯·肯尼迪·施萊沃是約翰·肯尼迪總統的親妹妹。以後對施瓦辛格競選加州州長助力很大。
這時候女星布裡吉特·尼爾森一開始迷戀施瓦辛格,追着他從歐洲追到了美國。而施瓦辛格當年是娛樂圈有名的風流浪子,并不想被一段感情糾纏。
得知布裡吉特·尼爾森還有一位偶像是史泰龍之後,在她再來糾纏的時候,施瓦辛格就把史泰龍的位址給了她。布裡吉特·尼爾森很開心的接納了,通過這個位址和史泰龍搭上了線,并且與其結婚了。
在勾搭上施瓦辛格之後被施瓦辛格甩給史泰龍,與史泰龍結婚期間不停剝削史泰龍财産,并且布裡吉特當時在歐洲已經結婚并早已産子,而史泰龍與前妻的結婚手續也沒有完全辦好,加上布裡吉特不少欺騙史泰龍的傳言。
電影《金蟬脫殼》
兩人反目成仇,多年後兩人首次共同作為主演合作的電影《金蟬脫殼》才算和解,可謂相逢一笑泯恩仇。
魂鬥羅
可是玩了這麼久的遊戲後,誰知道這其中的比爾·雷澤(藍色)、蘭斯·比恩(紅色),這兩位持槍壯漢的原型是誰呢?“魂鬥羅”的含義是指“具有優秀戰鬥能力和素質的人”,隻有最強的戰士才能夠擁有這個稱号。遊戲是在1987年出現的,而這個年代,史泰龍和施瓦辛格則是熒幕中最強大的戰士,最有魅力的硬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