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語》解讀:未知。焉得仁?人物介紹字詞解釋大意導讀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5.19

《論語》解讀:未知。焉得仁?人物介紹字詞解釋大意導讀

令尹子文, 姓鬥,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國的令尹即宰相。按:“鬥”讀dou(逗),繁體作“關”;“谷”,讀gou(夠), 繁體作“穀”,通“彀”“彀”,楚語哺乳的意思;“於菟”讀wu tu(巫圖),楚語老虎的。傳說子文是楚國大夫鬥伯比的私生子,被棄于山林,是一隻母老虎哺乳養大的,故名“谷於菟”。

《論語》解讀:未知。焉得仁?人物介紹字詞解釋大意導讀

崔子,崔杼,齊國大夫。齊君,齊莊公,名光。陳文子,齊國大夫,名須無。

“三仕”,三次出來當官

“三已之”,三次罷掉官

“已”,停止,終止。

“弑”,下殺上叫“弑”

“有馬十乘”, 有馬四十匹

《論語》解讀:未知。焉得仁?人物介紹字詞解釋大意導讀

“乘”,量詞,讀sheng(剩),一乘是四匹。

“違”,“離開”

子張問孔子說: “楚國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沒有高興的樣子;三次被罷官,也沒有不高興的樣子。每次交班的時候都會把原來的政令完全告訴接位的人。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是個忠于職守的人。”子張說:“可以算仁了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麼就算仁呢?”

《論語》解讀:未知。焉得仁?人物介紹字詞解釋大意導讀

子張又問:“崔杼殺了齊國的國君,陳文子有四十匹馬,都抛棄了,然後離開了崔杼。到了另外一個國家,他說:‘這裡的執政者也跟崔杼差不多。’又離開了。再到另外一個國家,又說:‘這裡的執政者也跟崔杼差不多。’又離開了。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個人是個潔身自好的人。”子張問:“可以算仁了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麼就算仁呢?”

《論語》解讀:未知。焉得仁?人物介紹字詞解釋大意導讀

前面說過, 孔子從不輕易以仁許人,這又是一個例子。因為仁是全德,仁的境界太高了,哪一方面做得好隻能說哪一方面好,不能就說這個人做到了仁。

用閱讀去了解這個世界,然後愛上它

——閱世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