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末漫談丨西奧多·羅斯福關于中國幾件事的“曆史回音”

作者:日常惡魔
周末漫談丨西奧多·羅斯福關于中國幾件事的“曆史回音”
周末漫談丨西奧多·羅斯福關于中國幾件事的“曆史回音”

衆所周知,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年,以下簡稱羅斯福),這個在上世紀初把美國從地區性國家帶向世界大國的人,堪稱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即使在彼時,甚至不少中國人也對這位美國總統頗有好感。究其原因,不外乎羅斯福先生在任内對中國做過幾件“善舉”:

一者,

羅斯福積極奉行前任美國政府即已實施的對華“門戶開放”政策,客觀上阻止了列強對中國的繼續瓜分。對這麼一件貌似“施恩”的事,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來的美國政客都喜歡樂此不疲地挂在嘴上。尤以1949年時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和現任美國副總統彭sir為甚,兩人都把這件事上升到“維護中國獨立和主權完整”的高度進行極力美化。

次者,

次者,羅斯福還成功地調停了1904-1905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日俄戰争,避免了兵禍帶來的生靈塗炭,羅斯福本人也因之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再者就是,

在羅斯福的推動下,确實辦了一件“善事”,即美國拿出所得“庚子賠款”的一部分返還中國,辦了“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堂,也即今天的清華大學,還辦了協和醫院等。對此,艾奇遜和彭sir一直都是大談特談的。

毋庸置疑,同當時的其他列強比起來,這幾件事在侵略中國上确實沒有那麼“赤裸裸”,甚至還有點“恻隐之心”。不過,筆者想說的是,如若天真地“當真”,把這些事看成是“友誼”,那就要上當受騙了。

“門戶開放”政策的最初緣起是,因為當時美國忙于同西班牙争奪古巴和菲律賓,一時無力顧及中國,待回過神來,其他列強基本已在中國劃完勢力範圍,美國不得不祭出“門戶開放”這面旗子,目的是“利益均沾”“分得一杯羹”。羅斯福雖不是這一政策的首倡者,但卻憑此讓美國的在華利益得以迅速擴張。事實上,這正是美國在中國謀求最大利益的“棋高一着”。

“調停日俄戰争”的背後是,美國對日本在華實力膨脹的擔憂,正如羅斯福在給其友人的一封信件裡講的,“日本是可怕的新生力量,它貪婪、小器而又好戰,一旦獲得海上優勢,如受到刺激,就會一舉而占領我們的菲律賓和夏威夷。”

至于“用庚子賠款辦學、辦醫療”的真實意圖,更是為了培植親美的精英。對于這一點毛主席看得很透徹,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一種更加隐蔽的“精神侵略”,美國“在很長的時間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動,由宗教事業而推廣到‘慈善’事業和文化事業。”

從這裡可以看出,美國的對華政策不隻有光鮮的a面,也有不可告人的b面或者說不光彩的一面。這就是毛主席講的,美國這些不光彩事“盡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書上,卻總是滿篇的仁義道德,或者多少帶一點仁義道德”。而羅斯福本人在涉華問題上的另一些表現,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美國對華政策的很好截面。

固然,羅斯福的“善舉”,博得了當時清政府乃至國人的好感,以至羅斯福的女兒艾麗斯1905年前往中國旅遊時受到慈禧太後的熱情接待,1906年在白宮舉辦婚禮時又收到慈禧太後特意送上的一份厚禮。但這并不說明羅斯福“親華”,盡管其敬仰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但在内心裡、骨子裡又非常鄙視她。1899年4月,西奧多·羅斯福在紐約州州長任上曾發表過一篇《贊奮鬥不息》的演講,表達了他的“中國觀”:

我們決不能扮演中國的角色,要是我們重蹈中國的複轍,自滿自足,貪圖自己疆域内的安甯享樂,漸漸地腐敗堕落,對國外的事情毫無興趣,沉溺于紙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奮發向上、苦幹冒險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滿足我們肉體暫時的欲望,那麼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中國今天已經發生的這一事實:畏懼戰争、閉關鎖國、貪圖安甯享樂的民族在其他好戰、愛冒險的民族的進攻面前是肯定要衰敗的。

這段話,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毛骨悚然”,倒是提醒國人,貪圖安甯享受隻會磨滅人的血性與進取。然在羅斯福眼裡,當時中國舉國上下已然都在“裝睡”,而且無可救藥。正如有人講的,“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他自己醒來”。這個印象,構成了羅斯福對華“種族”偏見的重要一環。

周末漫談丨西奧多·羅斯福關于中國幾件事的“曆史回音”

排華法案

盡管中國人與日本人同屬亞洲黃色人種,但羅斯福卻相當看不起中國人,認為日本人是“順從的雅利安人”,而“華人是種族敵人”。這種偏見,在其頭腦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羅斯福在總統任上,在排華方面極為賣力,美國曆史上最為嚴峻的反華法案《排華法案》,就是由羅斯福簽署的。設想,如若當時的國人知道羅斯福的這種對華偏見,又作何感想呢?是不是那種好感要大打折扣呢?

其實,曆史已反複提醒我們,個人也好、民族也好,如果沒有血性、缺乏進取,如果在精神上站不起來,是難以在強者面前赢得尊重的。硬要去跟人家套近乎,不可避免要遭遇“熱臉貼冷屁股”的窘境。美國對華政策的“b面”,如果從這種觀念層面進行觀察,似乎也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迹。畢竟,“柿子還是軟的好捏”。

回到今天,經過幾十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從“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中國不再是當年那個被動挨打的中國了。面對今天的中國,美國的對華政策的“b面”日益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并不斷顯現出失靈的狂躁。

周末漫談丨西奧多·羅斯福關于中國幾件事的“曆史回音”

9月13日基辛格在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出席活動,分享對目前中美關系的看法。

(圖檔來自威爾遜中心官網)

今年以來,美國挑起并不斷更新中美貿易摩擦,其目的無非是迫使中國甘願讓其“剪羊毛”。然而,日益強起來的中國已不可能再照别人的設計或意圖來走路。中國永不稱霸,但中國也絕不任人宰割。最近,一位叫彭sir的美方上司人,一面誣稱中國的崛起是在“實施經濟侵略”和“地緣政治擴張”,一面又口口聲聲美化美國過去的對華政策,但不管是哪“一面”都經不起事實和邏輯的推敲,反倒折射出自身對中國崛起的内心焦慮感,折射出其妄圖幹擾、分散和轉移中國乃至國際注意力,進而遲滞中國發展步伐的真實意圖。

周末漫談丨西奧多·羅斯福關于中國幾件事的“曆史回音”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貿易摩擦的經濟恫吓也好,“中國威脅論”的陳詞濫調也好,中國都不是第一次碰到,既不能吓到我們,也不能牽着我們的鼻子走。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隻要我們穩住心神、保持定力,堅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就無懼于任何外部挑釁,無懼于任何困難挑戰,無懼于任何風吹浪打。這也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0月19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講的,“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上司下,中國實作和平發展是曆史必然,我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隻要大家牢記這一點,心就會靜下來,中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