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7月,太平洋戰場上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又東向西進攻,麥克阿瑟率領的西南太平洋艦隊由南向北打,兩支大軍對日本占領下的菲律賓形成鉗形之勢。但在先攻打台灣還是菲律賓的問題上,陸、海兩軍種又發生了激烈的争執。
羅斯福隻得拖着病體親自調解雙方的沖突,最終支援了麥克阿瑟的方案,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支援麥克阿瑟進行菲律賓戰役。于是,哈爾西的第3艦隊受命前往呂宋島一線,揭開了萊特灣大海戰的序幕。
想解釋這個問題,還要從尼米茲“照顧”哈爾西說起。随着戰局的發展,昔日“熱鬧非凡”的南太平洋戰區成為了遠離戰線的大後方。而哈爾西手中原屬陸軍的部隊還給了麥克阿瑟,屬于海軍的又調回太平洋艦隊。
此時哈爾西的部隊“淪落”為守備部隊,整天無事可幹。想當初,因為皮膚病沒有趕上中途島海戰,他推薦下級斯普魯恩斯接替自己的職務,現在是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有仗打,這讓他十分的着急上火。尼米茲的“兩班制”解決了問題。
首先,兩人的交情從軍校時期就建立了,盡管哈爾西比尼米茲高一屆,但他們的友誼是深厚的。尼米茲十分欣賞哈爾西敢打敢沖的風格,更同情他此時的境遇。出院後的哈爾西在南太平洋配合麥克阿瑟打了一些仗,但都是支援性任務。
現在,像哈爾西這樣有經驗、有能力的進階将領又回到了中太平洋戰區,如何發揮他更大的作用,但又考要慮到斯普魯恩斯幹的正如火中天,将他“無理由”地撤換下來顯然不合适。于是,他決定實行“兩班制”,哈爾西一樣有仗可打。
其次,解決人才多的問題。“兩班制”,是指同一支海軍艦隊和隸屬部隊,在斯普魯恩斯指揮時稱為第5艦隊和第58特混編隊;哈爾西指揮時則稱為第3艦隊和第38特混編隊。說白了,就是兩套指揮機關輪流帶領同一支部隊執行任務。
這樣做,不僅避免了指揮機構過于臃腫,人浮于事的現象,而且這些優秀的将領都有機會發揮才幹,還能緩解戰争的緊張情緒,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可以有時間充分論證下一個任務的作戰計劃,一舉多得。
更讓人叫絕的是,通過艦隊番号的變更,使日本人誤以為在太平洋上,美軍擁有兩支艦隊,而且兩人的作戰風格不一樣,更讓日本人确信美軍的實力雄厚,能做到輪番出戰。以至于戰争中,不少人以為美軍第3、第5艦隊是兩支不同的艦隊。
1944年9月,受領任務的哈爾西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動,立刻乘坐4.5萬噸的“紐澤西号”戰列艦,率領第38特混編隊先期到達菲律賓海域,對其附近的島嶼進行炮轟和飛機轟炸,為随後的登陸戰役掃清障礙。
在帕勞群島的戰役中,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大部分島嶼,并在此修建機場和軍港錨地。但佩勒硫島的戰鬥卻打得異常艱苦,島上1萬名日軍躲在岩洞内負隅頑抗,海軍陸戰隊第1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苦戰一個多月才拿下該島。
美軍傷亡1萬多人,這與美軍雜亂的指揮系統不無關系。例如,負責運送兵員的第7艦隊歸麥克阿瑟指揮,哈爾西的第3艦隊聽尼米茲的,而他們二位又分别聽命于參謀長聯席會議,造成指揮分散,任務重疊,缺乏現場指揮,導緻重大損失。
為了步調一緻、互相配合,海軍部要求哈爾西的第3艦隊在西南太平洋艦隊攻占菲律賓群島的作戰中給予掩護和支援。當然,作為一份正式的檔案,需要尼米茲的簽字同意,他二話不說在檔案上簽了字。大戰在際,他不會和麥克阿瑟一般見識。
10月20日,在哈爾西第3 艦隊包括16艘航空母艦在内的近100艘戰艦的掩護下,738艘艦隻搭載麥克阿瑟的18萬登陸部隊,在萊特灣登陸成功。當天下午,麥克阿瑟涉水上岸,通過大功率電台向菲律賓人民宣告:“我回來了!”
此時的尼米茲心中五味雜陳,一邊為收複失地而高興,一邊麥克阿瑟大出風頭,過分表演“個人秀”,将光複菲律賓的功勞全部攬在自己名下,他十分生氣。倒不是尼米茲喜歡沽名釣譽,而是他應該為海軍取得的功勞,去争取榮譽。
不過,好在羅斯福沒有忘記這次戰役中海軍付出的努力,他一邊給麥克阿瑟發賀電的同時,也給尼米茲和哈爾西發來了祝捷嘉獎。第38特混編隊再接再厲,在一個多月的支援行動中,擊毀日機700餘架,擊沉幾十餘艘日本各類艦隻。
12月15日,對于尼米茲來說是個高興的日子。他被美國總統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将,這是海軍的最高軍銜。換句話說,他的事業已達到了最高峰。同時獲得晉升的還有麥克阿瑟等9人,麥克阿瑟也是無比的高興。
同樣為尼米茲感到高興的,還有與他朝夕相處的部下,這些細心的部下連夜為他趕制了一副将五顆星排成一個圈的領章,讓他既高興又驚奇。當麥克阿瑟前往尼米茲的指揮部商讨下一部作戰計劃時,看到自己還是4顆星,十分惱火。
極要面子的麥克阿瑟回去後将副官大罵了一通,并指令第二天一早讓他戴上自己的五星軍銜。這也充分說明了兩人的品性,麥克阿瑟專橫跋扈,手下習慣于聽命行事;而尼米茲與部下關系和睦,手下自然擁戴他,為他做領章是必然之舉。
支援麥克阿瑟的行動還在繼續,被逼瘋的日本人進行“神風”式攻擊,10天之内,美軍損失43艘艦船,人員傷亡近2000人。盡管哈爾西的第38特混編隊給日軍以大量殺傷,但自己也遭到日軍拼命反撲,損失不小。
1945年1月25日,哈爾西完成了輪換任務,斯普魯恩斯接管艦隊,第3艦隊再次改為第5艦隊,隸屬的第38特混編隊也相應改為第58特混編隊。與此同時,尼米茲也在謀劃着将指揮部從珍珠港挪換到關島。
一是,作為艦隊總司令應該靠前指揮,而不是在後方,影響士氣;二是,現在的珍珠港随着戰事擴大,指揮部已變得擁擠不堪,效率低下,行政事務多。更加難受的是,影響情緒,不能全身心地去考慮戰局發展,這是尼米茲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于是,尼米茲帶領一支精幹的參謀班子,在關島建立了一個“前進指揮部”。在這裡,指揮作戰是輕松的事情,再也不用考慮紮着領帶去機關,甚至可以穿制式短褲(也是軍裝的一種)去上班,更讓人覺着惬意的是,他将他的愛犬也帶到了島上。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也有這樣的體會,幹工作可以不怕苦、不怕累,但要處理和工作不相幹的事情,如大量的會議、處理不完的彙報總結等,确實很影響工作情緒。二戰中,許多優秀的将領為了擺脫繁瑣的行政,都選擇“躲”得遠遠的。目的就一個,專心打仗。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曆?歡迎讨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海上騎士:尼米茲》
歡迎搜尋關注“白楊樹下談曆史”//學習曆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