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現在的喬·約翰遜,他在nba仿佛就幹了一件事:數錢……
最新的消息顯示,由于認定喬·約翰遜已經成為球隊的拖累,是以籃網很希望在近期将喬·約翰遜交易出去。而不僅僅是籃網,在如今大多數人的眼睛裡,拿着僅次于科比的2489萬美元年薪,喬·約翰遜、“單打喬”,确實是已經成為“高薪低能”、“球隊毒藥”的絕佳代表。好吧,就算喬·約翰遜真的是“高薪低能”的代表,可在喬·約翰遜之前,你見過一個連續11個賽季收入都超過千萬美元的“高薪低能”球員嗎?
2005-2006賽季,結束新秀合同的喬·約翰遜,從太陽轉投老鷹,這也是他邁入“千萬美元先生”的起點。在太陽的最後一個賽季,喬·約翰遜正常賽期間交出場均17.1分、5.1個籃闆的資料,而在那年的季後賽中,他的場均得分上漲至18.8分。總之,在納什、小斯等人的身邊有這樣的表現,足以讓年輕的喬·約翰遜獲得一份更加不錯的合同。老鷹随即用迪奧換來了喬·約翰遜,并且迫不及待給他提供了一份5年價值6967萬美元的合同。
在老鷹的第一年,喬·約翰遜是全隊唯一一個收入過千萬美元的球員——約什·史密斯那年的收入是137萬美元。盡管老鷹那一年隻是取得26勝56負的戰績無緣季後賽,但喬·約翰遜交出了20.2分、4.1個籃闆以及6.1次助攻的資料。1200萬美元換回來一個如此全面的球員,你能說那個時候的喬·約翰遜是“高薪低能”、能說他是“球隊毒藥”嗎?第二個賽季,場均25分、首次進入全明星賽的替補陣容,看上去,喬·約翰遜依然不能算是“高薪低能”。
随後的三個賽季,喬·約翰遜的場均得分依然維持在20+的水準,而老鷹也成為季後賽的“常客”。這個時候,喬·約翰遜的5年合同即将到期,老鷹所能做的,當然是留住這位帶給他們希望的球員——還要說一句的是,喬·約翰遜從2006-2007賽季開始,再也沒有缺席全明星賽。2010年夏天,老鷹給喬·約翰遜送上6年價值1.236億美元的合同。連續兩份合同如此壯觀,這讓喬·約翰遜職業生涯的總薪金,接近2億美元——準确的數字是1.9865億美元。
簽訂這份合同的那一年,喬·約翰遜29歲,而在老鷹陣中,“千萬美元先生”已經增至3個——除了喬·約翰遜,還有約什·史密斯和賈馬爾·克勞福德。而那個賽季結束之後,喬·約翰遜的場均得分從20+跌至18.2,這是一個細微的下降,但足以引起老鷹的警惕。這個時候的喬·約翰遜,已經開始與“高薪低能”聯系到一起了。又一個賽季之後,曾經的“鷹王”終于在籃網的球場降落。曾經有一種說法認為,老鷹決定送出喬·約翰遜的一個原因,當然是霍福德、蒂格等人的成熟,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在季後賽中的“隐形”。
但這顯然不是全部的事實,不管在老鷹還是籃網,季後賽的喬·約翰遜,總是能略微提升自己的資料,至于球隊無法走得更遠,顯然更不可能怪罪到喬·約翰遜一個人的身上——當然,如果将他的薪水考慮進去,扮演“出頭鳥”角色,就成了喬·約翰遜當仁不讓的工作。是以,将喬·約翰遜的整個職業生涯歸入“毒藥”,顯然是不合适的——至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持續、而緩慢地下降的他,并沒有拉沙德·劉易斯等等“高薪低能”球員堕落得那麼快、那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