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伺服器需要分區
近來,unix伺服器的分區技術成為一個熱點。分區技術在某些應用領域的确能帶來實際的好處,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這些年分區技術的作用有被逐漸誇大的趨勢,在有些時候還被描述成無所不能的技術,目前主流的分區技術可以分為實體分區、邏輯分區和動态邏輯分區。
分區的優點
伺服器集中
伺服器的集中管理和應用模式的集中可以減少總擁有成本(tco)。這是目前的一個趨勢。這種集中式的應用模式加上伺服器的分區管理為客戶提供了一種更好的使用伺服器的方式,同時可降低系統管理方面開銷。
隔離生産環境和測試環境
在一台實體的機器上,一個分區作為生産環境;另一個分區作為測試環境。它們有各自獨立的系統環境,互不幹擾。這是一個很誘人的工作模式。
提高硬體的使用率
當一個較大的應用執行個體不能充分發揮整個機器的硬體能力時,可考慮将其劃分成若幹個較小的應用執行個體,運作在機器不同的邏輯分區上,以提高整體的生産能力。
隔離不同的應用環境
如果應用程式需要不同的系統環境(例如時鐘)時,可将其運作在不同的邏輯分區上。
提高硬體資源配置設定的靈活性
在業務高峰時,為該應用配置設定更多的系統資源(如cpu、記憶體等)。這通過調整不同
邏輯分區 之間的硬體資源來實作。
實體分區
實體分區簡稱為ppar,是一種将一台smp伺服器分為多個處理單元的技術。這些處理單元可以被看作一台台小伺服器。之是以稱為ppar,是因為這些處理單元必須按伺服器體系結構所限定的邊界來劃分(如下圖),是以這種分區方式有兩個缺點,其一是分區缺乏靈活性,系統無法按照應用的具體要求進行劃分;其二是由于這種體系結構的限制,當分區較大時,系統的性能不好。

邏輯分區
lpar 即邏輯分區指的是将一個實體的伺服器劃分成若幹個虛拟的或邏輯的伺服器,每個虛拟的或邏輯的伺服器運作自己獨立的作業系統,有自己獨享的處理器、記憶體和 i/o資源。動态邏輯分區允許在不中斷應用操作的情況下,增加或減少分區占用的資源。ibm将這些靈活的技術從大型機(mainframe) 平台帶到了基于power4處理器的ibm pseries平台上進而極大的降低了該技術的價格和成本。
簡單說,邏輯分區(lpar)就是将單台伺服器劃分成多個邏輯伺服器,彼此運作獨立的應用程式。邏輯分區不同于實體分區(physicalpartitioningppar),實體分區是将實體的将資源組合形成分區,而邏輯分區則不需要考慮實體資源的界限。相對而言,邏輯分區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可以在實體資源中自由的選擇部件,這需要有比較好的保證,即最大化的使用系統資源,但又最小化不必要的資源再配置設定。在邏輯分區的環境下,如cpu、記憶體和i/o都可以獨立的配置設定給每個分區。邏輯分區的配置和管理是通過硬體管理控制台(hardware management console)實作的。
動态邏輯分區
在單台伺服器上管理、協調工作量,邏輯分區給我們提供許多靈活性,因為我們可以将單台伺服器劃分成多台邏輯伺服器,而且每台邏輯伺服器都具有自己的資源,然而,邏輯分區也有些限制,如要增加或删除資源,必須停止邏輯分區的運作,然後重新開機分區。
動态邏輯分區,則消除了以上的局限,例如,aix 5.2具有動态增加、删除資源的能力,可以動态的增加、删除cpu、記憶體和适配卡,而不用重新啟動機器。動态邏輯分區,具有邏輯分區的所有優點,又增加了動态改變系統資源使用的能力。
動态邏輯分區的優點
在動态邏輯分區的環境下,給我們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硬體資源可以按需配置設定,
以下詳細列舉動态邏輯分區的優點:
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性能進一步得到提高。有故障的cpu可以動态删除,另外動态邏輯分區組合cuod是cpu可動态備份,故障的cpu可以
被後備的cpu透明的替換。
更新pci系統主機闆(帶熱插拔功能),更新可不需重新啟動而又不影響其他的分區
轉移系統資源到最需要的分區中。例如,應用程式如耗盡cpu資源,另外的cpu可以動态的配置設定到此分區
通過cuod功能可動态的激活并使用資源,這些後備的資源,可以在系統管理者認為機器需要更多的處理能力時激活使用,而這些後備資源可以在客戶确定要激活時才付費。
安裝新的作業系統,以供測試。為了使應用可以跟蹤作業系統的更新,可以建立新的分區,供測試使用。為獲得足夠的資源,動态邏輯分區使得從運作中的分區釋放資源變得更加容易。
再配置設定i/o裝置,如光驅、帶機。這些裝置可以很快又容易的從一個分區再配置設定到另一個分區以供安裝、備份等用。
在系統運作的高峰時刻,可以在分區之間移動cpu,記憶體,高峰過後則可将這些資源重新轉移回去。
維護一個空閑的資源池(cpu、記憶體和i/o),因而新建立的分區可以比較簡單的從空閑池中擷取資源。
邏輯分區和動态邏輯分區軟硬體支援表
ibm pseries 支援分區的伺服器的機型 lpar 動态lpar 最大分區的個數
pseries 630 6c1 支援 支援 4
pseries 630 6e1 支援 支援 3
pseries 650 支援 支援 8
pseries 655 支援 支援 4
pseries 670 支援 支援 16
pseries 690 支援 支援 32
上面的伺服器需要配置硬體管理控制台 (hmc) 才可以支援邏輯分區和動态邏輯分區。
對于上面的伺服器是否可以使用動态lpar,還要看安裝在伺服器上的軟體: 可以使用動态 lpar : 在動态 lpar 可用狀态下,調整資源的配置設定可以不需要停止或重新啟動相關的分區。如果希望實作動态lpar需要在相關的分區安裝 aix 5l 5.2 版本,并且hmc recovery 軟體必須至少是3.1 版本(或更高)。 如果分區運作的是 aix 5l 5.1 版本或linux作業系統,則不可以使用動态邏輯分區。
不可以使用動态 lpar: 如果沒用動态lpar的功能, 分區的資源是靜态的。動态lpar對于運作aix 5l 5.1 版本或linux作業系統是不可用的。當需要改變或重新配置分區的資源時,由于沒有動态lpar,所有相關的分區必須被停止或重新啟動以使得資源的改變生效,但是不會影響其它分區的操作。 (一個伺服器的分區可以同時擁有可以做動态lpar的分區和不能做動态lpar 的分區。)
注意:reboot一個正在運作的分區隻會重新啟動分區上的作業系統并不會重新啟動lpar. 如果想要重新啟動lpar,必須shut down 作業系統然後再啟動作業系統,不能用reboot方式。
分區的硬體要求
每個lpar至少需要一些資源,下面是每個lpar的最小需求:
每個分區至少一個處理器。
至少256 mb 記憶體。
至少有一塊硬碟用于安裝和存儲作業系統(對于aix, 做為rootvg)。
至少一塊硬碟擴充卡或內建的擴充卡用于連接配接硬碟。
至少一塊網卡用于每個分區與hmc的連接配接。
每個分區必須有一個安裝模式, 例如nim。
參考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f5200010006yc.html
http://book.51cto.com/art/200911/164447.htm
http://hi.baidu.com/xayangjing/blog/item/bcf0f6ce3eb0d631b600c8e2.html
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作者:czmmiao 原文位址:http://czmmiao.iteye.com/blog/117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