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圖|埃及-開羅

為了讓大家更全面地認識我,我從我的健身旅行号轉了我的大學四年生活,海涵。

關鍵字:圖書館,程式設計,健身,旅行,英語學習

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目前大四在校,已收到一線城市的大資料開發offer;健身四年,是國家健美健身教練;業餘癡迷窮遊,已獨自一人遊曆十餘個國家,近50座城市,還在不斷增加;也從一個英語口語白癡到現在的能跟國外好友講講段子,也會一些小語種。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大學四年,熱愛合理逃課,去班級上課的時間沒其他同學一年上的多,那去幹啥?大一到大三,沒人在圖書館待的總時長比我長,榮獲周邊朋友授予的「圖書館之王」稱号。那除了讀書你還會幹嘛?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大一開始進健身房健身,堅持了三個月瘦了30 斤,然後就一直健身到現在。期間帶動了近百位身邊朋友一起健身,因為我,他們相信了健身,也在他們健身過程中幫忙解答一些問題。我就不說我剛開始健身的時候,舍友還有朋友對我各種威逼利誘了,但我最終堅持下來了,也成功了。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因為自己在健身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學習健身相關知識,包括解剖以及營養學,是以前段時間決定去教育訓練國家健美健身教練并且通過了考核,過幾天拿證了朋友圈發。

大一的時候流行「說走就走的旅行」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然後就在暑假考完試的那天晚上訂了隔天早上去北京的18h 的綠皮火車,第一次出遠門,激動的一宿沒睡。到了北京,首沖天安門,拍了幾張合照,然後去了向往已久的「日落東單」,跟吳悠打了場球。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天安門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街球聖地

由于第一次出遠門,沒有經驗,在某度地圖上面搜尋一家飯店,一晚上 80。沿着地圖走,竟然在王府井後面城中村的地下室。交了錢準備入住了,竟然發現是紅燈區,年少稚嫩的我又不敢說退房什麼的,忍着住了一宿。我的四年窮遊之旅開了個這樣的好頭哈哈,後面都住青旅了,一路上碰見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奇人異事,以後公衆号慢慢分享。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迪拜建築

大學的專業被調劑為車輛工程,一個要畫圖紙的專業,吓得我泡了一學期的圖書館,考到了專業第二,成功地轉到了計算機專業。

但轉專業之後也是一度迷茫,和大部分同學一樣,是合群甘于平庸還是讓自己獨處變得優秀。我選擇了後者,因為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吃吃玩玩這種不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這樣不僅互相浪費時間精力,還不能讓自己好好思考自己未來的一個道路。這是大學生的一個通病!

選擇獨處,并不代表着不合群,隻是這樣更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足夠自己的空間去思考以及規劃未來道路。為什麼我不喜歡紮堆?一個人墨迹一下,半天就過去了,好不容坐下去說個話,頓時牛逼四起,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畢竟人多,不免的有人虛榮心泛濫,更何況大家沒認識多久,你吹什麼都會有人信。偶爾還行,次數多了,真心接受不了。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多瑙河湖畔

那時候一個人健身,一個人泡圖書館,其實也想有人一起的,畢竟剛上大學。但是當你健身,泡圖書館的時候,别人還拿異樣的眼光看你。畢竟在他們眼中,健身就是浪費錢,泡圖書館是隻有在期末考前兩天才會做的事。

因為自己一個人,是以迷茫期來得早,會思考很多。那時候通過看書,刷知乎,在值乎提問大v,看微信公衆雞湯什麼的,大概過了一個學期,從迷茫期走出來了,确定了一條路線,大二開始找一份實習,然後大三借這個跳闆找個大廠,然後轉正收offer,大四一年好好休息好好玩兒。

事實證明,我這個路線一點毛病沒有,一步一步都做到了,當然裡面還有很多細節,比如如何大二去找一份java 開發的實習?如何去學習什麼的?甚至剛接觸程式設計的時候還會糾結要走哪個方向?前端還是背景?java好還是c++?這個每個自學程式設計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現在網上這方面的資料齊全,能給你提供建議的前輩也很多。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土耳其

前面提到我滿世界亂跑,在别人眼中的出國旅行就是:要有很多錢,英語要狠好,地方不安全,外國人不友好。no, no, no!隻有當你走出去之後才會知道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差別。

同樣的錢,在國外的購買力不會比國内的差,而且還不用擔心什麼品質,食品安全問題。如果出國你想吃好玩好睡好,還想不花錢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像我隻看看,吃吃,稍微玩玩,比一線城市玩不知便宜多少。

還有就是外國人不友好和地方不安全問題,無論在國内還是在國外,都會存在這種問題。你在國内買東西被人坑了就覺得正常,到了國外被坑了就說這個國家人民不友好嘛?見仁見智。我朋友圈今天剛發了我朋友在埃塞俄比亞的原始部落裡與一群語言渾然不同的原始居民相處融洽,還跟酋長比射箭,赢了兩個老婆和一個兒子。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并沒有崇洋媚外的意思,也沒有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就某些方面來看國外确實做的比較好,但由于中國很多不可控因素,是以也沒啥可比性。

再說英語好,如果你不是出國找對象,英語真心不是問題。畢竟大家萍水相逢,沒人興趣你房子有幾套,幹過多少多麼牛逼的事情。回頭整理一篇國外旅行英語必備20句,會這20句就能走遍天下了,不會也能出國。我在迪拜遇到了國中未畢業的大哥,一個人環遊世界,一路上到哪都跟人喝酒合照,談笑風聲。還有一位沒上過大學的小姐姐,也是有空就滿世界跑。

國外旅行,更多的是玩經驗,畢竟現在手機那麼發達,衣食住行交流都可以手機解決,再說世界上通用的語言是手語!缺乏的是你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但是,英語好的話玩起來的體驗就不一樣了。一路上可以勾搭各國小姐姐,了解她們的過去,以及探讨将來。大一的時候我英語還行,但是是口語白癡,我是典型的中國英語應試教育的産物。發音不準,不敢說,說不出來,說一句hello都像中了彩票一樣,好激動!

我大二堅持了一學期的口語訓練,每天早上五點半起來練發音,練音标,風雨無阻地堅持了一學期。連晚上睡覺說夢話都在說英語,舍友一度認為我有病哈哈,幹嘛那麼認真學口語,在中國又用不到,還嘲諷我說你又出不了國。确實,那時候的确還沒出國玩,但當我後面幾年遊曆了十餘個國家回來之後,他們也就隻有羨慕了。

“别人家孩子”的大學四年

至于現在的英語水準,日常交流是沒啥問題了。旅行我更喜歡當地的風俗文化,是以我喜歡與當地人聊聊天啊,吹吹水什麼的。

至于英語的口語練習,後面出一篇比較詳細,口語的話還是音标為王,一定要先把音标學好,然後再學一些連讀什麼的,關注公衆号就對了。

好了,到此應該介紹的差不多了,總結一下我對大學生的見解吧,也是給還在校大學生的一些建議:

1.不要太在意别人對你的看法,會嘲諷别人的人本身水準就不高。我大學一路走來不知多少冷嘲熱諷,規劃好走自己的路就行。

2.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會有迷茫期,這很正常,這代表着你要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了。敢于面對迷茫,不去逃避,越早面對越好。

3.宿舍是休息的,想學習想提升自己的話去圖書館。

4.不用特意去追求所謂的人脈,大學裡面你能接觸到的人脈真的不值錢,讓自己變得優秀,那些潛在的優質人脈會主動接近你。

5.給自己多留時間和空間提升自己和思考未來,不要在大學時期信什麼活在當下。當然,追求平淡生活的除外。

6.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能旅行就多旅行,能早點接觸企業就趕緊接觸,保持一顆開放的心态。

7.培養自己對事物獨特見解的能力,但别否決别人,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很正常,要去思考為什麼會不一樣。

8.别把所有的未來都放在課堂和老師手裡,不要以為有上課就能有一份好工作。大學隻負責通識教育,教你有這樣一個東西,更多的是給你提供一個平台,一個學生的身份,畢業了還是你自己一個人,是以大學有四年的緩沖時間讓你思考。

9.有空的話就去健身,健身能帶給你一個好的體魄,更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的自律,健身過程中也是需要補充知識的,也是要學會自己做一些訓練計劃什麼的,畢竟”先健腦後健身“。

10.多看書。我國中看劉墉寫給她女兒成長教育類的書,高中喜歡看心理學相關的書,比如拖延心理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以及弗洛伊德系列的。大一的時候看雞湯,那時候迷茫;大二的時候看時間管理和認知相關的,比如《精進》,還會看《窮查理寶典》等等,大三喜歡看文學,楊绛錢鐘書的等等。看的每本書都像是一條線,時候到了就繪成了一個面。

11.不用羨慕别人的大學生活怎麼樣,适合自己性格以及節奏就行,認清自己很重要。但是别過那種既不滿于現狀,又不想做出改變的生活。

12.找準自己的定位。「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話沒錯的,但是要靠自己去發掘,不要被環境限制,平台是靠自己創造的。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對我的大學生活産生懷疑,為什麼可以曠那麼多課?怎麼把健身堅持下來的?為什麼可以去很多地方旅行,富二代嘛?幹這麼多事,時間怎麼配置設定?

1. 曠課這種真的看運氣,剛好我們學校不怎麼管,然後老師那邊可以含糊過去,跟班委關系又不錯。而且我把曠課的時間去圖書館精進自己,有些課你跟老師展示你的能力就可以免修的,而且你的能力能給班委們帶來幫助,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2. 健身堅持真的沒門道,咬着牙堅持下去成為一種習慣就好了。後面公衆号分享一些健身心得。

3. 我大學出去旅行我家裡人是一點都不知道,我朋友圈都是屏蔽他們的,錢都是我平時生活費,過年紅包,實習,獎學金攢下來的,最重要的是會做攻略,窮遊。

4. 時間管理這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列計劃,提前回未來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大概規劃一下,再慢慢精細。每個人的節奏不一樣,可以看一些這方面的書籍多實踐。       

後續會繼續分享我在路途中的攻略,各種新鮮人和事兒,以及一些健身知識的普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