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再吹蓋·裡奇了

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 編輯|樸芳

上周末,蓋·裡奇執導、傑森·斯坦森主演的《人之怒》剛剛在北美拿下周末票房冠軍。

但這個票房冠軍實在有點水,入賬830萬美元,在冷冷清清的北美大盤砸出了一點水花;亞軍隻有305萬美元票房。在内地,《人之怒》截至11日票房為3733.9萬。

别再吹蓋·裡奇了

成績似乎過得去。但放在160萬英鎊拍《兩杆大煙槍》全球入賬2800萬美元、兩部《大偵探福爾摩斯》砸下全球10億美元的蓋·裡奇身上,似乎很難讓人滿意。

曾幾何時,蓋·裡奇是幾乎被國内影迷捧上神壇的人物,他的《兩杆大煙槍》和《偷拐搶騙》更是長期位居豆瓣top250之列。

對于較早期的影迷們來說,這位以多線叙事、淩厲剪輯和搖滾配樂為風格化手法的導演,是與同樣街頭的昆汀·塔倫蒂諾同樣突破了觀影想象力的邪派高手,更是代表個人觀影品位和審美最好用的标簽。

别再吹蓋·裡奇了

昆汀·塔倫蒂諾&蓋·裡奇

但今時已不同往日。《芝加哥太陽時報》影評人richard roeper評論《人之怒》:“這部蓋·裡奇新作翻拍自2004年法國電影《運鈔車》,仿佛他帶着最好的動作影星随便翻新了一下。”

時隔20年,喜歡蓋·裡奇已什麼都代表不了。

“蓋·裡奇不值得”

在《人之怒》的豆瓣評論區,還能看到這樣的評價:“導演蓋·裡奇多年來在叙事上成熟的技巧和品味,在《人之怒》裡完美發揮。讓看片的人意識到,好電影就該這麼拍!”當然這已經不是常态,大部分影迷都能中肯地定位該片——“一部行活”。

這或許源于多年來國内影迷對于蓋·裡奇的善意。如果對比以往蓋·裡奇電影的豆瓣評分和imdb評分,會發現其差距要大于兩個體系正常的內插補點。

别再吹蓋·裡奇了

比如imdb上7.3分的《秘密特工》(the man from u.n.c.l.e.),豆瓣分直接飙到8.1,這部蓋·裡奇評價尚可的作品成為國内影迷的驚喜,可以參考的是該片爛番茄新鮮度僅為68%。

最誇張的是蓋·裡奇為前妻麥當娜打造的那部驚世爛片《浩劫妙冤家》(swept away),imdb評分3.6,爛番茄新鮮度5%,在豆瓣居然還及格了(6.2分)。這差距除了所謂“粉絲濾鏡”很難有别的解釋。

對于這位普遍被認為高開低走的導演,國内影迷有着相當高的認知度和出圈程度。

曾經,在國人通過網絡得以大規模接觸海外電影并線上上讨論時,追逐國外高概念的電影叙事和手法一度成為流行。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克裡斯托弗·諾蘭的《記憶碎片》等成為最早封神的作品,而蓋·裡奇和昆汀成為英國混混和美國痞子的“一時瑜亮”。從作品到個人經曆,他們都在确立一種完美電影人的标準。

别再吹蓋·裡奇了

蓋·裡奇

比較有趣的是蓋·裡奇出圈的方式。2007年甯浩的《瘋狂的石頭》上映時,曾遭遇大批質疑其抄襲蓋·裡奇的網絡評論。這一輪論戰,最大的受益者或許就是蓋·裡奇,頗有從影迷圈破圈的架勢。

以至于時至今日,蓋·裡奇失去“鬼才”光環多年後,很多影迷對其态度還頗有點愛恨交加,并産生了一系列影迷深梗。

如“蓋·裡奇不值得”的梗,是因為他的“大腐3”(《大偵探福爾摩斯3》)、舅男2(《秘密特工2》)都遙遙無期,被視為電影行業挖坑不填的典範,結合其低學曆還有了“蓋·裡奇數不到三”的笑話。2017年,脾氣暴躁的蓋·裡奇在倫敦大鬧一家中餐館,不顧餐館提前24小時預訂的規定非要吃烤鴨,讓其又多了“蓋裡奇不配吃烤鴨”的梗。

别再吹蓋·裡奇了

随着《大偵探福爾摩斯3》2019年宣布不再由蓋·裡奇執導,這些影迷梗在這兩年被提起的已經越來越少。或許他們也意識到,真不是蓋·裡奇不想拍。

蓋·裡奇的“三闆斧”

世紀之交,和麥當娜一見鐘情的蓋·裡奇是好萊塢不折不扣的“金童”,投資收益比超十倍的《兩杆大煙槍》,全球入賬8300萬美元的《偷拐搶騙》,已經讓好萊塢片商趨之若鹜。

在大神滿地走的1990年代,帶有鮮明個人印記和風格标簽的蓋·裡奇能脫穎而出,可見他的處女作是何其驚豔。在他的鏡頭裡,街頭混混、小偷、打手、黑幫大佬等都被深度融入叙事,《兩杆大煙槍》一共有22個主要角色,所有人都是主角卻又沒有主角,每一個角色都在為故事服務。

别再吹蓋·裡奇了

《兩杆大煙槍》劇組

這是蓋·裡奇的本事,他鏡頭裡的街頭充斥着某種隐隐的危機感和躁郁感,并在黑色幽默的故事架構裡展示出色的草根群戲,信奉街頭智慧的人們以一種獨特的世界觀生存。在其早期兩部電影裡,手法與叙事實作了完美統一。

但不同于在碟店工作多年的昆汀,蓋·裡奇似乎沒“學到家”,當昆汀在動作、西部、戰争等類型裡來回橫跳,他卻隻能在街頭上獨自搖擺。不談災難性的《浩劫妙冤家》,《轉輪手槍》和《搖滾黑幫》的失敗也代表市場對這些套路感到膩煩。

仿佛程咬金夢裡沒記全的“三闆斧”,隻會三招連變順序都不會,見誰都挺硬,成敗全看命。

在《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中,我們看到了一位街頭版的神探夏洛克。這一次蓋·裡奇成了,小羅伯特·唐尼的玩世不恭和《鋼鐵俠》之後飙升的人氣,讓這位酗酒賭拳口無遮攔的福爾摩斯很是吸引了一波流量。尤其是“福華”cp的小暧昧,在腐文化挑起大旗的節點上大行其道。

别再吹蓋·裡奇了

但到了《亞瑟王:鬥獸争霸》,街頭版的亞瑟王就直接被噴。無論是該片中世紀的背景還是作為騎士圖騰的亞瑟王角色本身,都與蓋·裡奇所擅長的一切風馬牛不相及。尤其是後半段複仇故事的拉胯,徹底讓蓋·裡奇宣稱的五部曲計劃偃旗息鼓。

這也涉及到蓋·裡奇個人在叙事能力方面的下降。《兩杆大煙槍》和《偷拐搶騙》階段對故事情節高度依賴,才搭建起多線叙事的精巧結構。但後來的作品叙事邏輯上的漏洞已經越來越明顯。有外媒調侃,與麥當娜離婚拿到的巨額财産讓蓋·裡奇失去了創作欲。

事實上,蓋·裡奇的“三闆斧”也形成了某種觀影門檻,如果對他的快剪和多線叙事缺乏耐心,很難進入他所建構的獨立世界。這些問題随着蓋·裡奇個人聲量下降也在被放大。

從“鬼才”到平庸

蓋·裡奇新作《人之怒》,可以視為國内影迷們對其熱情冷卻的一個分水嶺。目前首周末過後,該片豆瓣評分7分,而imdb評分7.4分,是其唯一一部豆瓣分相對更低的作品。這可能也因為内地影迷印象的某種反噬。

雖然蓋·裡奇很大程度上成為這部b級動作片的加分項,但故事的薄弱讓三段式的叙事看起來故弄玄虛。比如電影宣傳中那段入職測試“卡70分”的操作,随後一場劫車戲主角就彈無虛發時,顯得毫無必要且滑稽;女性角色的故事也比較尴尬。

别再吹蓋·裡奇了

一些影迷認為,這是蓋·裡奇電影“好一部壞一部”的某種規律,畢竟上一部《紳士們》在回歸個人風格和黑幫題材之後受到了不少好評。

但如果歸納他近幾部電影的口碑和票房表現,實際上都算不上出色。

别再吹蓋·裡奇了

由他執導的《秘密特工》以7500萬美元的預算,在全球範圍内拿到1.07億美元。《亞瑟王:鬥獸争霸》的表現更差,這部大制作以1.75億美元的預算,在全球隻撈回了1.48億美元的票房。

這兩部華納電影的失利,或許也是其在《大福3》項目上放棄了蓋·裡奇的原因,轉而選擇了同樣來自英國的導演德克斯特·弗萊徹(《波西米亞狂想曲》)。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2019年的《阿拉丁》,全球票房高達10.5億美元,也是當年幾部迪士尼真人電影裡相對表現較好的。但也被認為是“最不蓋·裡奇”的一部作品,如其他迪士尼真人電影一樣,導演蓋·裡奇似乎隻是看鏡頭的工具人,imdb評分6.9,爛番茄新鮮度57%。從賣片角度說,相比迪士尼ip的号召力,蓋·裡奇發揮的作用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别再吹蓋·裡奇了

《阿拉丁》片場照

除了這部電影,從《秘密特工》開始的幾部電影都保持着北美約3000萬美元、全球1億美元的票房表現,隻能保證中小體量電影的回本。以《人之怒》目前的表現,大概也會在這條線上徘徊。

2019年《紳士們》的表現,讓曾經以标榜喜歡蓋·裡奇為榮的影迷們進入一次短暫的狂歡。走過了颠簸起伏的職業道路之後,蓋·裡奇在自己的舒适圈裡再度奉獻了一部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但這樣的故事類型和手法已經很難在當下打開聲量。

别再吹蓋·裡奇了

或可一歎的是,過了知天命之年的蓋·裡奇在該片中講了一位大佬退休的故事,面對虎視眈眈的後輩顯得各種力不從心。當年《兩杆大煙槍》在耳朵裡點火的年輕人活成了老炮,沒了火氣也沒了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