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作者介紹:

陳奕禧(1648-1709),清代書法家。字六謙,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浙江海甯鹽官人。出身名門,自幼即愛作詩學書,其詩"斜陽一川汧水北,秋山萬點盆門西"曾得當時詩壇盟主王士祯贊許。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官戶部郎中,分司大通橋。康熙帝乘船經過,命其登船,于素絹上寫字,深得贊賞。雖無科舉功名,破格被召入直南書房。後出任貴州石阡府知府,康熙四十七年(1708)擢江西南安知府,修學宮、纂府志、興文教,卒于官(即卒于任内),年六十二。

(此處已添加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陳奕禧詩歌、書法,著名當世。陳奕禧書法專法晉米芾、黃伯思一流人,于秦、漢、唐、宋以來曆代文字搜羅極富,精勤鑽研,皆為題跋辨證。好作小楷亦穩稱,但留心字樣而不知筆法,故媚而少骨,大字條幅沉着渾融,絕無輕佻之态,有"用筆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當代,海内翕然"之稱,号稱"香泉體"。遠近争求其作品,日本國天皇也出重金收購。所書《夢墨樓法帖》、《予甯堂法帖》,流傳甚廣。雍正年間(1723-1735)曾将《夢墨樓法帖》撫勒上石,貯于内府。他還是位金石收藏家,集有大量秦、漢、唐、宋金石,逐一辨證題跋,輯為《隐綠軒題跋》。又曾仿《文選》體例編《文海》,搜集曆代詩文刊刻行世。此外,尚著有《金石遺文錄》、《春霭堂集》、《臯蘭載筆》、《葑叟題跋》、《小名補錄》、《益州于役記》、《北解雜述》、《北行日記》、《晉陽行記》、《雲中紀行》、《陳子日記》《奇花異木記》、《含香新牍》、《秋雨齋集》、《虞州集》、《笑門集》、《綠蔭亭集》等。

釋文一: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衆人事紛擾,志士獨悄悄。何異琵琶弦,常遭腰鼓鬧。

三杯忘萬慮,醒後還皎皎。有如辘轳索,已脫重萦繞。

家人自約敕,始慕陳婦孝。可憐原巨先,放蕩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今誰吊。

平生嗜羊炙,識味肯輕飽。烹蛇啖蛙蛤,頗訝能稍稍。

憂來自不寐,起視天漢渺。闌幹玉繩紙,耿耿太白曉。

正月九日有美堂飲醉歸徑睡五鼓方醒不複能眠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起閱文書得鮮于子駿所寄古意作雜興一首答之。

沈郎清瘦不勝衣,邊老便便帶十圍。躞蹀身輕山上走,

歡呼船重醉中歸。舞腰似雪金钗落,談辯如雲玉麈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飛。

憶在錢塘正如此,回頭四十二年非。次韻王鞏顔複同泛舟

我有方外客,顔如瓊之英。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朅來従我遊,坦率見真情。顧我無足戀,戀此山水清。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新詩如彈丸,脫手不暫停。昨日放魚回,衣襟滿浮萍。

今日扁舟去,白酒載烏程。山頭見月出,江路聞鼍鳴。

莫作孺子歌,滄浪濯吾纓。吾詩自堪唱,相子棹歌聲。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韻答王鞏

蘧瑗知非我所師,流年已似手中蓍。正平獨肯從文舉,

中散何曾靳孝尼。賣劍買牛真欲老,得錢沽酒更無疑。

雞豚異日為同社,應有千篇唱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和詩。次韻曹九章見贈

青李扶疏禽自來,清真逸少手親栽。深紅淺紫從争發,

雪白鵝黃也鬥開。斫竹穿花破綠苔,小詩端為覓桤栽。

細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南花自開。次荊公韻

但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濕芒屦。

唯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梵天寺僧守诠韻

壬午(1702年)閏二月海甯陳奕禧書 钤印:陳憘 亦禧

清代書法家 陳奕禧1702年行書蘇東坡詩冊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