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零零計劃#“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每個君王都希望自己的臣子不管處于什麼情況之下都能做到的,不能因自身的原因做出一些不義之舉。三國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軍閥之間的戰争,戰争就有勝有負,是以有些武将就被迫投降新的君主,然而一些大将,不管發生何事,都在保持本心。今天我們盤點下三國7位最忠義的大将。

高順是呂布手下的大将,曾經掌管着呂布手下最為精銳的部隊——陷陣營,此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高順也對呂布十分的忠心耿耿,經常勸谏呂布做一個有作為的君王,呂布不聽反對高順是非常的反感,乘機還把高順統領地陷陣營,交給魏續,因為魏續和呂布有外内之親。
下邳之戰,曹操和呂布之間展開了最終的決戰,呂布聽從陳宮之言準備截斷曹操的糧道,但呂布的妻子說:“陳宮、高順兩人之間不和,現今兩人共守一座城池難免會有反叛之心。”呂布在猶豫不決之時錯失了良機,曹操攻破下邳,高順甯死不降,被曹操所殺。
張任跟随的主公是胸無大志的劉璋,劉璋為了平定漢中的張魯,就引劉備進西川,但劉備狼子野心,不久之後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劉備和劉璋交惡,劉備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在一位近臣的舉薦之下劉璋重用李嚴鎮守綿竹,但最終的結果是李嚴投降劉備。
張任隻能敗退至鄒城,在鎮守鄒城之時,射殺了蜀漢的重臣龐統,然而因為勢單力薄的原因,在雁橋戰敗被俘。張任被俘之後,劉備欣賞張任的才能,想勸谏張任投降,可張任甯死不降,被劉備所殺。《三國志》記載:
先主聞任之忠勇,令軍降之,任厲聲曰:“老臣終不複事二主矣。”乃殺之。
龐德被稱為“立義将軍”,龐德起初跟随的是馬騰,在馬騰被曹操征為衛尉後,龐德就一直跟随馬超,跟随馬超征戰四方,在馬超投奔張魯之後龐德也随之投奔,在馬超迎戰劉備之時,龐德因身體的原因未能随同,馬超在被逼無奈之下投奔劉備,而龐德隻能跟随張魯投奔曹操。
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龐德是主動擡棺作戰以表決心,可惜由于于禁軍事上指揮的錯誤,龐德被關羽所擒。關羽本想勸降龐德,反遭到了龐德一頓大罵,關羽最終殺了龐德。
在演義之中關羽是“義絕”的代表,在曹操被劉備擊敗之後,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妻子無奈投降了曹操,但沒有被曹操給予的高官厚祿、金錢美女所迷惑,一直在等待劉備的消息,而當時的劉備無兵、無根據地、無将,關羽還願一直追随劉備。
廖化在關羽鎮守荊州之時,一直是關羽的主薄。在關羽被殺之後,廖化成為了東吳的俘虜。在東吳之時,廖化一直思念蜀漢,采用詐死的方法,帶着自己的老母親千辛萬苦地回歸蜀漢。《三國志》記載:
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後來廖化逐漸成為蜀漢的大将,可見廖化也不失為一個忠義之人。
典韋在三國之中有“古之惡來”之稱,主要任務是負責曹操的安保工作,按理說典韋一直在曹操的身邊,沒有很大的生命危險,但曹操此人比較好色為此留下了禍端。
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張繡,張繡自認不敵曹操,張繡舉衆投降。然而曹操看上了嬸子鄒夫人,作為一方豪強的張繡豈能忍,于是對曹操十分的憎恨,曹操看出了張繡的不滿,于是準備秘密殺掉張繡,但被張繡所察覺,張繡就主動出擊,趁着夜色偷襲曹營。典韋為了保護曹操能安全的逃脫力戰而死,還被人割下了頭顱。《三國志》記載:
韋複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公元215年,孫權大軍進攻合肥,可是久攻拿不下,孫權就準備撤軍,但張遼突至逍遙津打的孫權措手不及,孫權想讓前頭兵的部隊回援,但前頭兵已經走遠。以至淩統和300親兵被包圍,淩統好不容易把孫權救出,但橋梁已被破壞,隻剩兩條長闆,幸而谷利著鞭助勢,孫權才借機逃脫。
孫權逃脫之後,淩統則回頭繼續應戰,為了給孫權争取更長的逃生時間。而這時跟随淩統的親兵均已戰死,淩統身上也受了許多的傷。随之淩統穿着铠甲在水中潛行。後遇孫權的大船,在精心的治療之下,淩統才活了下來。《三國志》記載:
統創甚,權遂留統於舟,盡易其衣服。其創賴得卓氏良藥,故得不死。
綜上所述,此七位堪稱三國時期最為忠義的大将,但“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上述有所片面。那麼你心中三國最為忠義的7位大将都有誰呢?
歡迎關注,談笑風史,感受古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