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盜取川圖一級文物,16年後他将自己包裝成“名人”

2004年,四川省圖書館館藏古籍被盜,被盜物品中包含一級文物唐代佛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警方在案發現場未能提取到有價值的痕迹物證,加上受制于當時的偵查條件,這起案子一直未能偵破。

直到去年,一則拍賣資訊給案件帶來了轉機,警方順線倒查,發現關鍵線索鎖定嫌疑人,這起積案終于成功告破。

盜取川圖一級文物,16年後他将自己包裝成“名人”

警方追繳回的文物《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

6月10日,公安部召開新聞釋出會,現場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王慶紅通報了四川省圖書館文物被盜積案的情況。封面新聞記者采訪到了負責辦理該案的專案組民警,成都市警察局刑偵支隊教導員浦雲懿詳細介紹了這起案件的偵辦過程。

川圖文物失竊

案偵工作陷入僵局成16年積案

2004年12月13日,四川省圖書館管理古籍的從業人員來到書庫六樓時突然發現,書庫鐵鎖遭到破壞,裝有古籍的木盒被随意的丢在一旁,盒内的唐代佛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的經卷早已不知去向,失竊的這一卷唐代手抄本是該館的一級文物,具有重要曆史和文物價值。當即,從業人員向春熙路派出所報案。

由于現場未提取到有價值的痕迹物證,受制于當年的偵查條件,偵查工作陷入了僵局。浦雲懿介紹,2005年,四川省圖書館搬遷,舊址不複存在,加上當年圖書館的報案人去世,當時的從業人員退休的退休,警方調查走訪更是難上加難。

這些年來,四川警方和相關文物部門一直沒有放棄對這起案子的追查,這件積案終于在去年迎來了轉機。

一則拍賣資訊給案件帶來轉機

警方順線倒查發現關鍵線索

2020年8月29日,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釋出“西南名儒林思進和他的友朋書劄|崇正2020春拍”消息,拟拍賣的謝無量、劉師培等近現代名人書信信劄,均為四川省圖書館藏品《魚雁集》的組成部分。

盜取川圖一級文物,16年後他将自己包裝成“名人”

魚雁集

這則拍賣資訊引起了四川省圖書館從業人員的注意。《魚雁集》本為四川省圖書館的藏品,那麼即将拍賣的到底是真品還是赝品?經四川省圖書館清點,發現原為7冊本的《魚雁集》有6冊确實不知去向。

接到情況通報後,四川公安機關迅速開展核查工作,并将情況上報公安部。公安部立即部署廣東警方将文物撤拍并暫扣,指揮四川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開展調查,并組織協調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公安機關全力配合。

9月8日,專案組會同文物部門和川圖從業人員趕赴廣州,經現場辨識及初步鑒定,确定拍品為四川省圖書館藏品《魚雁集》後,專案組依法對涉案文物進行了扣押,并全面開展案件調查工作。

專案組通過《魚雁集》的委托拍賣人順線倒查,發現《魚雁集》與川圖2004年被盜的唐代佛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以及其他8件古籍,曾于2005年4月在上海崇源拍賣有限公司被拍賣,委托人系“劉得成”。

盜賊被抓時已洗白成地方名人

持有人将唐代佛經捐贈川圖

專案組圍繞涉案文物曆次交易的委托人開展深入調查,終于鎖定了盜竊犯罪前科人員陳某軍。2021年1月28日,專案組在我省德陽市将陳某軍抓獲。

經審訊,陳某軍對其于2004年底潛入川圖古籍書庫盜竊藏品10件,并以“劉得成”等虛假身份多次委托拍賣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四川省圖書館文物被盜16年的案件成功告破。

據嫌疑人陳某軍交代,2004年12月的一個周末,他在四川省圖書館裡閑逛時,看到古籍書庫無人看管,便心生歹念,想把裡面的文物盜走再賣出去謀取暴利。

陳某軍專門去對面的商場買來了鉗子、改刀等盜竊工具,實施盜竊前還多次踩點。自2004年至2020年間,陳某軍化名将将手中盜竊來的文物陸續拍賣,獲利近90萬。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被警方抓獲前,陳某軍早已将身份洗白,他在德陽當地是一名文化人,辦起了藝術教育訓練班,并多次登上媒體。目前,陳某軍已被檢察機關批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據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王慶紅介紹,專案組對該10件被盜藏品全面開展順線追查,發現除《魚雁集》外的9件拍品自2005年以來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經過多次拍賣、轉讓,陸續流入多位買家手中。經反複溝通做工作,唐代佛經的持有人将文物捐贈川圖。

封面新聞記者 鐘曉璐 實習生 魏狄辰

來源: 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