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

而又難能可貴的文人唱和。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

陳陶遺(1881-1946)

陳陶遺(1881-1946),原名公瑤,更名劍虹,一名水,字止齋,一字卧子,别字淘夷、陶怡,号道一、天真道人,江蘇省金山縣松隐鎮(今屬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清光緒廿七年(1901),陳陶遺中秀才,此後他在松隐鎮教書。清光緒卅一年(1905),陳陶遺進松江的融齋師範學堂讀書,因為和同學共同反對喜淫樂好賭博的學堂經理楊蔭安,被學堂開除。此後他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政。在日期間,陳陶遺經由其同鄉高天梅介紹,和吳江的柳亞子等人加入了同盟會,遂更名為“劍虹”。不久陳陶遺奉命回國,和高天梅等人在上海創立了中國公學,成為同盟會設在上海的秘密機關。後健行公學成立,陳陶遺和柳亞子、高天梅、朱少屏等人任該公學講師,積極宣傳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民主革命。 同盟會在健行公學内設立了秘密機關後,他常在此散發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出版的革命報刊。其間,孫中山經常來往于日本和南洋,途經上海時,陳陶遺和柳亞子、高天梅、朱少屏等人多次面見孫中山并接受他的訓示。陳陶遺在松隐教書時,已以出衆的書法享譽當地。馮超然初到松江謀職,無親無故,人地生疏,與陳陶遺接觸後兩人即刻成為好友。他們與松江地區的詩朋文友如費龍丁、高吹萬、楊了公、王念慈、金仲白等,常在一起抨擊時政,感歎世風,陳還常與馮、費一起出遊地方名勝、文化古迹。馮超然與陳陶遺的投契,還在于兩人的革命思想。未久,馮超然離開松江去蘇州,陳陶遺不久也去了日本,兩人别後的二十年中,即便有見面機會,時間也極其短暫。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陳陶遺回滬隐居方得機會經常面晤,這是後話。

清光緒卅二年(1906)秋,陳陶遺第二次去日本。除做同盟會之機要工作外,又接辦了《民報》以及《醒獅》周刊,且擔任了暗殺部的副部長。章太炎在日本講學,他是熱心聽衆。章太炎給他改名為“陶遺”,意為“陶唐氏之遺民”。隔年,陳陶遺繼高天梅、章梓之後任中國同盟會江蘇分會會長,并仍擔任暗殺部副部長。同年初夏,他奉命攜帶槍支、炸藥回國,謀刺兩廣總督端方,事遭洩露被關押入南京監獄,一年後被營救獲釋。端方曾以官職加以籠絡,然遭拒絕。出獄後寫詩明志,有“死别未成終有死,生還而後始無生”句。清宣統元年(1909),柳亞子等人組織南社,陳陶遺為南社骨幹。宣統二年(1910),他奉命去南洋任教,并替同盟會在當地華僑界募集革命經費。翌年3月,黃興、趙聲等準備到廣州發動起義,陳陶遺奉命趕赴廣州,但途經香港時黃花崗起義已告失敗,無功而返。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後,陳陶遺攜款從南洋趕回上海,接濟經費短缺的滬軍都督陳其美。此後,陳陶遺與馬君武代表滬軍到武昌聯絡,又和章梓等人到江蘇省鼓吹革命,此後江蘇省很快脫離清政府宣告獨立。革命黨人擁護陳陶遺任江蘇都督,被其辭讓。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陳陶遺被選為南京臨時參議院副議長。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民國元年(1912)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陳陶遺當選為國民黨江蘇省支部長,随孫中山、黃興等往北京和袁世凱會談。次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孫中山、黃興即刻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失敗後出國流亡。陳陶遺回家隐居,并設法掩護讨袁失敗的第一師長章梓和第九師師長冷遹到松隐避難。民國十四年(1925)冬,軍閥孫傳芳割據蘇、浙、皖、贛、閩,自稱五省聯軍總司令,提出“蘇人治蘇”口号,陳陶遺被友人張一麟推薦,至南京就任江蘇省長。任職期間,他盡力維護地方治安;不輕易撤換下級官吏,重視農業,關心治螟;清理财政,償還省縣債務;廢除若幹苛捐雜稅,減輕人民負擔;還提議收回租界。民國十五年(1926)某日,陳陶遺得悉孫傳芳密令吳江縣公署逮捕柳亞子,即派親信星夜通報,使柳幸免于難。民國十六年(1927)初,他勸說孫傳芳聯合北伐軍,未被采納,遂憤然挂冠而去。

民國二十二年(1933),陳陶遺應上海市臨時參議會會長史量才之邀,擔任該會秘書長。1937年,陳雖身體欠佳而留滬,仍與上海市博物館董事長葉恭綽、上海通志館館長柳亞子共同發起組織“上海文獻展覽會”。1938年,國民黨在重慶成立“國民參政會”,“聘任”他為“國民參政員”。他以年老體弱婉辭,回電“古井不波”。1939年,陳陶遺與張元濟、葉景葵發起籌組合衆圖書館。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組織漢奸政府,事前來到上海,請他出任政府江蘇省長或上海市市長,不但被其拒絕,反而曉汪精衛以大義,加以勸阻。他曾向馬叙倫回憶:“二十九年(1940),精衛至上海,亟欲訪我。我因就之談,問精衛:‘是否來唱雙簧?’精衛即泣下。”在此時期,他力所能及地做了不少有利于抗日之事,如掩護了民主人士陳叔通,接待中共地下組織的代表等。1941年,太平洋戰争爆發,日寇進駐上海租界,日軍大頭目岡村甯次上門“請”他當官做漢奸,被當面拒絕。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

馮超然為陳陶遺作《松隐圖》

自1933年陳陶遺擔任上海市臨時參議會秘書長後,方得減輕栉風沐雨遊曆四方之疲勞。他有時居于滬齋,有時回松隐故裡,工作之餘則寄情于詩文書畫,與馮超然常有面晤。1936年4月9日,内地書畫收藏家在上海舉辦古畫展覽會,當日便在甯波同鄉會開始展出。馮超然、陳陶遺與黃賓虹、陳叔通、孫雪泥等著文介紹此展覽。馮超然終于為陳陶遺有時間與他一起煮茗夜談,品畫讀碑而倍感高興。他為陳陶遺所作畫中有幅《松隐圖》,題跋為:“明月松間石上,谡谡舞袖郎當。适眼白雲蒼狗,山空容我疏狂。丁醜元夜戲寫松隐圖奉壽,陶遺吾兄笑正。”贊譽了陳雖已不欲參政且力避是非之争,然無論世事如何變幻無常,依舊不棄針砭時弊之慷慨激昂。當陳陶遺得知嵩山草堂門弟子為老師影印 《馮滌舸先生畫集》時,即為之題跋。話語中如:“……五十後,自号慎得,蓋服膺宣聖戒得之訓也。不以藝自炫,藝始進道,君之修養從可知矣。今秋,為君六十覽揆之辰,及門諸子以君堅拒稱壽,集君作景,印以為紀。念青山不老,腕底常存歲寒,蓋保松柏同春。”對馮超然人品藝名之贊賞溢于言表。陳陶遺對馮超然門下品貌俱佳之才女孫瓊華也極為推崇,他與王同愈、葉恭綽在民國5月6日的《申報》,聯名發起孫瓊華個人畫展的啟示雲:“瓊華女士為青浦盛君祖江之夫人,故孝廉諸暨孫先生藹人之女公子,問清太史公之女侄。幼承家學,詩禮餘暇,雅好揮翰。禀藹人先生命,師事老友馮子滌舸,畫藝益進,清健蒼秀,不為凡豔,書法亦娟秀有緻。茲出所作,陳列首都,非以問世,實供賞評。女士不為物役,寄情筆硯,貞靜之操,得自庭教,以藝博名,非女士志,亦非同人公益也。本月十二日起,南京中央飯店開個人展覽會,展覽七日,非賣品。”孫瓊華後不幸遭受丈夫精神刺激而身心俱傷,年僅42歲便離世。吳湖帆與陳陶遺分别在她的畫冊上題寫,對這位人品畫品俱佳之女性的英年早逝,表示深切的緬懷與哀悼。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

陳陶遺題跋

陳陶遺與吳湖帆在上海文獻展覽會的事務方面,有過長期的合作。1937年展覽會的籌備期間與整個過程中,吳湖帆與陳陶遺均付出了不少時間與精力。1937年5月8日《申報》有“葉譽虎等籌開滬文獻展覽會 十日下午開籌委會”之報道曰:“本市為東南重鎮,畿輔屏藩,名賢大儒,自昔稱盛。近由上海市博物館董事長葉譽虎、館長胡肇椿,聯合地方耆宿、各地藏家,如鈕惕生、王一亭、劉三、柳亞子、陳陶遺、黃任之、秦硯畦等數十人舉辦上海文獻展覽會,拟于本年七月初旬舉行,出品分典籍、圖像、金石、書畫、史料及名人遺物六大類,每類再分子目若幹,出品範圍以上海為中心,兼及毗連各縣,如松江、青浦、寶山、南彙、川沙等地。已定于本月十日下午四時,假座八仙橋青年會九樓召開首次籌備會,商議進行步驟,推進各項職員等,以便即日開始征集。”而十日下午的籌委會情況可從吳湖帆《醜簃日記》上讀得:“今日上海文獻展覽籌備大會在青年會舉行,葉公與江(小鹣)、王(季遷)、徐(邦達)及餘五人同去。六時散……展覽會會長為葉遐翁,副會長為陳陶遺、沈信卿,常務理事為館長胡肇椿及餘等十人,江、王、徐等皆為理事四十人,尚有名譽會長、名譽理事等若幹人。”明确指明了吳湖帆為常務理事。6月16日,《申報》又刊出文獻展覽會上吳湖帆與陳陶遺等被推舉為鑒審委員的報道:“上海文獻展覽會征集出品大緻就緒,日内收到各地出品每日均在數百件以上。最後推舉蔡孑民、葉譽虎、王一亭、鈕惕生、張菊生、柳亞子、沈信卿,秦硯畦、陳陶遺、滕若渠、丁輔之、吳湖帆、姚虞琴、龐萊臣等十四人為鑒審委員,至三時許散會。”可見陳陶遺、吳湖帆在文獻展覽會事務上的合作過程。陳陶遺曾為吳湖帆因夫人潘靜淑早逝而向名家廣征書畫題詠的《綠遍池塘草》作詩曰:“不栉寸名似畫連,千秋佳句萬人傳。可憐綠遍池塘草,腸斷黃門又一年。湖帆先生有黃門之痛,追理遺墨,得千秋歲詞,其綠遍池塘草五字已脍炙人口。泫然命題,即乞郢政。陳陶遺。”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

陳陶遺為《綠遍池塘草》作詩

說吳湖帆與陳陶遺,還不應遺漏他們力挺梅蘭芳拒為日寇與漢奸演戲的故事。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華之上海淞滬戰事爆發,不久上海陷落。當得知梅蘭芳乃藝術界名人且居住上海時,日寇便要他到電台講話,表示他願為日本的“皇道樂土”服務。梅蘭芳洞察到此陰謀即準備擺脫糾纏,于是他一邊給日寇帶口信,說最近外出演戲極忙,一邊攜家率團随時準備乘船赴港。1938年初到香港後,他深居簡出而不露面,除練習太極拳、打羽毛球、學英語、看報紙外,還把精力用來繪畫以消磨時光。他喜繪飛鳥、佛像、草蟲、遊魚、蝦米和人物舞蹈,家人和劇團人員見其所繪均十分欣賞,稱亦是為他們帶來了歡樂。但在1941年,日軍又侵占了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為了擺脫日本人找他演戲,他與妻子商量,決心留蓄胡子罷歌罷舞。他對友人說:“别瞧我這一撮胡子,将來可大有用處。日本人要是蠻不講理,硬要我來唱戲,那麼坐牢殺頭,也隻好由他了。”隔年初,香港的日本駐軍司令酒井看到留蓄胡子的梅蘭芳,驚詫地說:“梅先生怎麼留起胡子來了?像你這樣的大藝術家,怎能退出舞台?”他當即回答說:“我是個唱旦角的,如今年歲大了,扮相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經不能再演戲了。這幾年我都是在家賦閑習畫,頤養天年啊!”酒井聽後雖不悅而走,但仍賊心不死而派人找梅蘭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幾場,以表現日本統治香港後的繁榮。也正巧,此時梅蘭芳确患了嚴重牙病而半邊臉腫,酒井無可奈何隻好作罷。翌日,梅蘭芳感到香港亦乃是非之地,不易久留,于是立即坐船而返上海。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

梅蘭芳像

當時的汪精衛已在南京成立僞國民政府,在上海也設立有特務機關。特務頭子吳四寶提出要宴請梅蘭芳,并勸其作一次慰問演出。然無論如何威逼利誘,梅蘭芳始終不為他們演戲。梅蘭芳有一筆很大的演出收入,赴香港時已存入香港銀行,日寇統治香港後這筆存款全部當機,根本無法取出在上海使用。原本一直靠利息過日子的梅蘭芳,家庭生活頓時舉步維艱,他與夫人商量怎麼辦?夫人說:“最近報上登出何香凝女士賣畫謀生的消息,我們不妨學她,你有繪畫才能,賣畫度日如何?”這恰與他自己早有的想法一拍即合,故不到八天,他就畫了二十多幅魚、蝦、松、梅等作品。當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蘭芳先生近日畫作,歡迎光臨”的廣告時,競相購買,不到兩天,二十多幅畫全部出走。該事傳出,上海新聞界、文藝界、企業界均反響強烈,許多知名人士提出要為其辦畫展。梅蘭芳得知十分興奮,為不負衆望,他苦戰半月,畫了幾十幅作品面交主辦者安排展售,主辦人員亦標明重陽節在上海展覽館展出,屆時将請梅蘭芳夫婦光臨剪彩儀式。如此大的消息當然不胫而走,日僞漢奸獲知後,當時便互相勾結,提前進入展廳肆意搗亂,人們見狀覺得無趣紛紛離開。梅蘭芳夫婦到場後,見門口冷冷清清覺得奇怪,入場一看,隻見畫上都用大頭針别着紙條,分别寫有“汪主席訂購” “崗村甯次訂購”……還有一些則寫着“送東京展覽”等。梅蘭芳目睹此景,怒火中燒,當場把這些畫全部撕碎。此義憤填膺的毀畫舉動,很快傳遍整個上海與大江南北。上海的報紙搶先釋出頭号新聞,言稱:“褚部長目瞪口呆,一場畫展一場虛驚!”宋慶齡、郭沫若、何香凝、歐陽予倩發表聲援講話,稱贊梅蘭芳民族氣節凜然,應為世人所敬仰。廣大群衆亦紛紛來書信,支援梅的愛國行動。梅蘭芳看到人們對他如此的贊賞與支援,感動得熱淚盈眶,興奮地對夫人說:“我梅蘭芳再也不是一隻孤雁了!”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

梅蘭芳《天女散花圖》

梅蘭芳斷了經濟來源,生活自然拮據,隻得揮淚出賣北京的房子,接着又出賣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盡管這樣依然舉債度日,還是向親友借了錢。1944年的端陽節,陳陶遺、吳湖帆、李拔可、葉譽虎、湯定之諸位聚集梅宅。梅蘭芳拿出他的畫請大家指點,李拔可說:“你的畫大有進步,不妨開一個展覽會。”他再問吳湖帆、湯定之兩老畫師: “我的畫能賣錢嗎?”湯定之說:“能!不過一個展覽會,總得有二百件畫才像樣,且展品又須挑選比較精緻的,故你還要多畫。”吳湖帆說:“我給你出個主意,譽虎先生近來的畫竹興趣甚濃,你們如果合開一個展覽會,就顯得熱鬧。”葉譽虎說:“我畫竹,興到為之,存畫不多,隻能參加一部分。”湯定之還建議葉、梅二人可以合畫梅竹圖,或歲寒圖。陳陶遺即刻對梅蘭芳說:“你挑出你畫的精品,讓人在畫心上題詞,這樣也可壯聲勢,我第一個先報名。”在座的人都說:“我們都可以效勞。”老朋友慫恿舉辦畫展,梅蘭芳得到了極大的鼓勵。在以後的八九個月裡,他積極作畫。1945年春天,梅蘭芳與葉譽虎合辦的畫展在上海開幕。展出的一百七十幾件作品中,題材廣泛,包括仕女、佛像、翎毛、花卉、松柏等,當場就售去十之七八,且尚有許多人複定畫件。被吳湖帆題為“攝神之作”的那幅臨摹改七芗之《雙紅豆圖》,當場就有人複定了五張。展品中梅蘭芳與吳湖帆、葉譽虎合作的《歲寒三友圖》,如今原件還完好如新。梅蘭芳筆墨下之《纨扇仕女圖》,展示了仕女之眉眼神态,參觀者贊之為即是梅本人的舞台形象,還戲問梅是否确以自己作為藍本?梅蘭芳笑答曰:“不知不覺把自己的某種神情畫了出來,然并非有意為之。”試想當時的上海還是淪陷區,不是停水停電,就是空襲警報,梅蘭芳能在如此的艱苦環境中作畫,筆墨技法還能大獲長進,實屬不易。他繪畫所得收入一是還債,二是安排家庭生計,三是資助劇團内生活更困難者。梅蘭芳常說:“一個演員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際,卻因為抵抗惡劣的社會環境,而蓄須謝絕舞台演出,連嗓子都不敢吊,這種痛苦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之是以繪畫,一半是為維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則,我真是要憋死了。”陳陶遺、葉譽虎、吳湖帆等為了支援梅蘭芳不為民族敵人演出的行動,表現了一代中華文化豪傑不屈不撓的剛強骨氣,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奮勇抗戰至死不渝的決心。

抗戰勝利後,陳陶遺看到國民黨接收人員巧取豪奪,非常氣憤,告誡自己的小輩不要做官。1946年國民黨要他出任上海市參議會會長,遭到他的拒絕。民國三十五年(1946)4月27日,陳陶遺在貧病憂憤中去世,黃炎培等人為他舉辦了喪事。為了永久的紀念,鄉鄰友好則用贊譽頌揚其人格的“貞毅”兩字,作為他的谥号。

(本文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書與畫》雜志授權刊發)

陳陶遺與馮超然等人交往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