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binder而不是其他(semaphores , message queue, pipes)作為ipc通信機制的理由:
沒有一種程序通信機制有android需要的定位service(service location)的能力。在unix有prc portmapper,而android也需要相似的功能。(android中的servicemanager可以用來友善地注冊/查找service)
有大量需要序列化的場景--比如intent、或其他message。binder提供parcel抽象,它可以使用parcel.java對資料進行封裝。
sysv 有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說競态條件、缺少權限控制。
message queues和管道不能傳遞description。unix domain socket可以,但是不被使用(理由同1)
binder真的很輕量,并且自帶權限機制。它也有一些非常漂亮的特點,比如喚醒recipient process,以及共享記憶體,這是其他機制所沒有的。
binder從palm開始就被使用了。以前的palmer去了android,然後同時将他們的代碼帶了進去。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配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http://www.cnblogs.com/kissazi2/p/446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