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紅小豆館主
老字号吃的是風味,吃風味就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特色,隻要是成功的館子,無論是不是老字号,在這方面都要做好。比如您有一天坐家裡,突然想吃哪個菜了,自然就能想到某個館子,無論是獨家,還是他們家最好,反正漸漸的就能成為一個人或者很多人的潛意識,而老字号可能培育的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這種潛意識。
紅燒牛尾
芫爆散丹
清真菜是北京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菜品支脈,做清真菜的老字号也是各有各的高招,一定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笈。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家清真老字号,又一順是老北京清真菜裡“四順”之一,咱們就說說他們家都有哪些别人沒有的好吃的。
又一順是北京所有清真老字号裡開業最晚的,1948年的時候,東來順的丁家在西單新開了一家館子,與東來順的涮肉不同,主營的是清真宴席菜。據說當年清真菜大師儲祥去世後,丁家從老西來順挖走了大量技術人才,也就讓又一順一躍成為清真筵席菜頂尖的館子。那時候的又一順常常有社會名流在此吃飯,比如平劇大師馬連良先生在長安大戲院演出,便總是順道來此用餐,還根據他的要求,成就出了“醋溜木須”這道名菜。
醋溜木須
又一順在解放後是個老合營戶,也就是在1956年之前便成為了國營企業,是以它的菜品特色和技術力量基本儲存了下來,傳承有序。如今的又一順依舊以清真筵席菜為主,也兼有涮肉火鍋,什麼扒肉條、燒牛尾、芫爆散丹、醋溜木須、清真烤鴨等等傳統經典菜,包括涮羊肉,都非常是味兒。但要說特色,我覺得倒是有幾樣非常值得談一談。
沙鍋散丹是一款傳統的宴席菜,據說這是平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當年最愛吃的三個菜之一,而且還好吃不貴。散丹其實是一種内髒,牛和羊都有一種叫瓣胃的器官,按照習慣,牛的瓣胃被稱為百葉,羊的瓣胃被稱為散丹,散丹在北京的飲食中很常見,小吃中有爆肚(散丹是爆肚的一種),大菜中有芫爆散丹。
砂鍋散丹是一個湯菜,其做法是先将散丹用開水鍋煮爛,擠水備用,再調以高湯與散丹同煮,開鍋後,倒入砂鍋,再小火煨上10分鐘就好了。同為湯菜,沙鍋散丹類似于砂鍋羊頭,但是砂鍋羊頭裡的肉以軟爛為特點,而這個菜不僅有一口鮮美的湯,還有散丹脆嫩的口感,因為脆嫩會使人增加咀嚼,在咀嚼的過程中,使高湯的鮮美更深層次地進入人的味蕾,不僅是口感的享受,也加深了口味的享受,這在湯菜裡是很不尋常的。
铛炮羊肉對于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它就是我們常見的蔥爆羊肉的前身。“炮”在今天的标準用字就是“爆”,在本号《東派清真菜有哪些好吃的》一文中,對它的始末緣由曾進行過介紹,它是清真菜裡“炮、烤、涮”中一項重要技法,不同于豆汁、燒餅、面茶這一類以裹腹為目的的碰頭食,這是有錢人街頭臨時解饞的小食品。從烹饪的角度來說,铛炮也是炒菜技法的前身(乾隆十九年早膳檔案就有鹿筋炮肉的記載),是将肉切成薄片,在鐵铛加醬油上幹炒,再佐以蔥段,有點像鐵闆燒。
鐵铛炮肉火力更足,較之炒勺颠出來的肉,炮出來的肉更焦酥有咬勁,更有原生态的煙火氣,無論是蔥爆肉還是铛炮肉其實都很好吃,隻是風格上的不同。自從我們常見的蔥爆肉流行以來,早年的铛炮肉就漸漸消失了,這幾年,各大館子都在挖空心思創意新菜,而又一順則從老傳統中又恢複了鐵铛炮肉,并且為此還制作了炮羊肉專用的鐵铛,雖說是老吃法,但放在當今來說,其實是為我們的餐桌添加了新的風味。
燒三絲這種菜多見于天津,比如魚翅三絲、幹貝三絲,往往都是與海味同做,在這些昂貴食材面前,三絲往往都是配搭,但其實無論是魚翅三絲還是幹貝三絲,都是先燒好魚翅或幹貝,同時再燒好三絲,最後拼到一塊兒,是以單把三絲抽出來作為一個菜,美味是一樣的,還更經濟實惠。
所謂“三絲”,就是雞絲、海參絲和冬筍絲,用滾水焯熟後,再以雞湯文火煨制,鮮嫩汁濃,說實話,加上魚翅或幹貝,我感覺對于三絲來說,真的隻是個輔助作用而已,因為它本身已經足夠好吃,而又因為它常常和高檔海味放在一起,從菜品設計上就要求它要帶給食客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我覺得燒三絲算是濃汁菜裡的一款小清新吧。
罾蹦鯉魚
官燒目魚
獨魚腐
由于三絲屬于天津的菜品路數,是以在北京并不多見。這些年又一順其實也常常把天津清真菜的特色帶給北京的廣大食客,這也是因為他們現在的楊經理當年在鴻賓樓做過副經理,鴻賓樓就是50年代從天津請過來的老字号,是以要想品嘗像罾蹦鯉魚、官燒目魚、獨魚腐等這樣天津清真館裡的名菜,咱們現在就不用再跑趟天津了。
尤其是官燒目魚、獨魚腐,大概得算是北京的獨一份了,連鴻賓樓自己現在都不做了,不過可能是由于這兩款大菜過于清淡,與當代人的口味有些差距,并不是很叫座,在此我也就不做過多的推薦了,如果您想嘗嘗的話,現在可能需要提前打電話預約。
扒口條
爆雞胗
卧虎餅
又一順的楊經理是廚師出身,是以對菜品的把控很是嚴格,這幾年又不斷從傳統中推陳出新,是以經典菜、特色菜也在不斷翻新,包括扒口條、爆雞胗、卧虎餅等等,層出不窮,而且味道也都非常不錯,但要說這幾年讓我感到最為驚豔的便是上述這三味,從獨特風味的角度來說,這三款菜更是“東來西去又一順,南來北往隻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