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新開的一家粵菜館裡,暗戳戳地做出了瀕臨失傳的太史名菜——戈渣。甚至有部落客斥巨資複刻,并頻頻翻車,以證明這道菜是多麼優秀。
然而有北方的朋友看後卻提出了異議,表示“戈渣”這種食物在她的家鄉應該是一種酷似山東大煎餅的食物。直到和朋友們交流後,發現饹馇、咯吱、戈渣……這些叫法類似的食物,其實全都不是同一個東西!

戈渣丨openrice / shukudon
唐山人:我們的特産饹馇,甚至衍生了招待貴賓專門的饹馇宴!
北京人:咯吱盒從小吃到大,通州的味兒倍兒道地!
廣東人:雞子戈渣可是我們的曆史名菜!難度超高,用料奢侈!
好的,今天就來講講饹馇/咯吱/戈渣吧!
01
饹馇、咯吱、鍋炸
/ 都是豆面的不同形态 /
■ 饹馇
在唐山,饹馇的實際讀音很像用唐山話念“擱着”。(請自行加趙麗蓉老師的唐山口音)
饹馇本身是用綠豆面做的大煎餅。它自帶綠豆香氣,可以包容很多味道,清香而不突出,口感可酥脆、可綿軟,這也就造就了它多種多樣的吃法。
大饹馇餅丨豆果美食網網友悠遊魚2
尋常人家一般會選擇炒着吃或者炖菜吃,而孩子們則更喜歡它炸蓬松後,酥酥脆脆裹上糖醋汁的樣子。以及唐山人一到年節,就會用饹馇卷上調好的肉餡,炸成“饹馇簽子/饹馇盒”,餐桌地位堪比黃桃罐頭在東北。
炸饹馇簽子|豆果美食網網友***ile6902
饹馇是用優質綠豆澱粉攤出來的,同時也具有豆制品易變質的特點,基本上隻能賣半天,是以現在即便是在唐山市區,也很難買到優質的饹馇,想吃好的隻能去下面的區縣找老手藝人訂做。
■ 咯吱盒
如果說沒吃過咯吱盒,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咯吱盒在老北京人的記憶裡,地位絕不亞于豆汁、鹵煮、炒肝這幾位。
不同于饹馇的易變質,油炸後的咯吱盒水分含量很低,可以儲存很久。吃起來焦香酥脆,咔嚓咔嚓直響。一旦入嘴,非“死”不願停~
咯吱盒丨拍攝 呲呲
仔細看看,它和唐山饹馇多少有點像。都是綠豆面做的、看得出咯吱盒下鍋前也是大型煎餅的形狀。不過咯吱盒的厚度比起饹馇要薄,追溯油炸前的原型,更像是天津的嘎巴。而天津嘎巴也是綠豆面所做。總之,它們都是從綠豆煎餅發展出來的。
咯吱盒丨圖蟲創意
其實在北京城裡,還有另一種咯吱。它也是用綠豆面做的,看起來像大型豆幹。北京人會用油煎後蘸醬油加蒜末食用,吃起來的口感是外脆裡嫩。
炸咯吱丨拍攝 呲呲
把目光從北京城移開,來到河北保定涞水縣,那裡的饹馇做法和北京的咯吱一樣,隻不過經常被切成長條狀。在涞水,饹馇除了油炸,還可以拔絲、醋溜、糖醋等。
■ 鍋炸
和涞水饹馇很像的,還有很久以前的川府名菜——蜜汁鍋炸。雖然看起來長得像極了甘梅薯條,但硬要說的話,炸鮮奶才是它的優秀後輩。
不同于放了煉乳和大量牛奶的炸鮮奶,鍋炸就是很簡單的面粉糊糊,凝固後炸成型。還是不太建議大家嘗試的,畢竟炸鮮奶會更好吃一些。
鍋炸丨meishij.net
02
鍋炸&戈渣
/ 戈渣=鍋炸頂配版 /
終于來到了戈渣。在廣東,戈渣大多指太史戈渣,是江太史公家的名菜之一。
其實太史家的雞子戈渣本來也是叫饹馇的,隻是因為其中加入雞子、海膽等名貴食材,才稱雞子/海膽戈渣。
太史海膽戈渣丨tripadvisor
太史戈渣和饹馇/鍋炸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用料。之前不論是饹馇、鍋炸、還是咯吱,都是用綠豆面和水制成。太史公表示:草率了!太史戈渣用雞肉、火腿、精肉煨的高湯替代了水,在面粉中加入雞子、海膽等食材,成凍後裹粉油炸。吃的時候,一口咬下,酥脆的外殼裡,溏心流出,才是正宗的太史戈渣!
03
追根溯源
/ 曆史到底是怎樣的 /
這幾種看似相同,其實又不同的食物,我們仔細觀察後,還是能有個大緻的推斷。北京咯吱盒、天津嘎巴、唐山饹馇,都是薄款大煎餅的分支。
天津名小吃:嘎巴菜丨豆果美食網網友沙小囡
北京咯吱、河北涞水饹馇、四川的鍋炸,都是厚版的澱粉糊餅的發展,而粵菜戈渣是在此基礎之上的創新改良。
證據就是梅府家宴。梅府家宴指的是梅蘭芳老先生的家庭菜單,其中就有一道鍋炸,看起來和四川鍋炸及太史戈渣非常相似。而太史公也提到過,戈渣這道菜,本是他在京為官時吃到的北方菜,是一道甜口菜,隻是後來他回到廣東後,命家中廚師按照粵菜做法改了鹹口,才有了粵菜的溏心鹹口戈渣。
松茸戈渣丨mandarinoriental
在你的家鄉是不是有這種饹馇?快來看看它更像哪種!
來源:吃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