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嶽,1959年生于北京,幼年師從愛新覺羅. 溥佐,1985年畢業于天津美院(學士),1994年畢業于廣州美院(碩士)。曾任天津商業大學赴美通路學者,兼職任教于天津廣播電視傳媒大學,早期作品有《孔雀裙》、《吊腳樓》、《基諾女孩》等。後期作品有《馬到成功》、《望月》《四季荷鹭圖》《雲上清音圖》《荷塘月眠》《葉下聽雨圖》《芭蕉烏雞圖》《嚴冬抱雪圖》等。
經過王嶽近兩年的探索,創出了用沒骨的筆法加墨、中國顔料、重彩、水彩、丙烯顔料在生宣紙上作畫的獨特方法,這一新的畫種運用沒骨重彩法,使得王嶽在中西融合的硬筆重彩之後又拓展出更加超越畫種、跨越媒質、更加多元化的沒骨重彩花鳥畫。
沒骨是中國寫意畫用筆方法之一,屬于比較嚴謹的用筆方法,很像寫書法的用筆。筆涵着墨色留在生宣紙上的形狀就像一個筆觸或墨迹,沒有線。筆觸之間也沒有豐富的色彩變化,隻有濃淡變化和互相洇染的效果。不過這種在宣紙上用筆方法和效果也正是西方繪畫材料無法達到并令他們不了解的效果之一。這是中國寫意畫獨特的表現手法,在表現動物禽鳥豐富的質感時更能發揮極大的表現力。
基于沒骨法在宣紙上筆觸間的互相洇沁的效果具有極為豐富的表現力,王嶽認為在他的藝術作品中應該保留這些中國元素,并加入西方繪畫元素以發展、拓寬、延伸這種豐富的表現力。讓沒一個筆觸不僅發揮其原有的豐富的洇沁的效果,而且也能表現結構、體積、色彩、光影、肌理、質感等西方繪畫效果,進而進一步強化這些筆觸的功能,賦予這些筆觸更豐富的内涵,讓這些融彙着中西繪畫兩種基因的豐富的筆觸閃爍出新的光澤。
王嶽沒骨重彩畫的創立需要從三個層面入手:a.物質層面包括紙、筆、顔料; b. 技術層面包括構圖、用筆、用色、技法步驟;c. 精神層面包括意境、内涵、情感、審美等。
a.物質層面:
1.沒骨重彩畫的紙(美習稱媒質):沒骨重彩畫用的是中國的生宣紙,這是保留這些中國元素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畫布、水彩紙等其它媒質都無法達到水暈渾厚,潤柔化滋,洇沁朦胧的藝術效果。需要更精細的刻畫時,需要将生宣紙的局部用礬水處理,使局部變成熟宣紙。王嶽作品《芭蕉烏雞圖》:
2. 沒骨重彩畫的筆:以中國毛筆為主,中國毛筆分羊毫和狼毫兩大類,羊毫軟、含水多,狼毫硬、含水少,需要根據不同的描繪對象,選用不同硬度、不同大小的筆。另外畫小而精準的筆觸時,也會用到小号的油畫和水彩筆。需要更精細的刻畫時,需要将生宣紙的局部用礬水處理,然後用沾水筆尖畫硬筆重彩。王嶽作品《早春初戀圖》:
3. 沒骨重彩畫的顔料:沒骨重彩畫所用得顔料種類比較複雜,幾乎除了油畫顔料,所有顔料都可以用。首先用中國畫顔料,用沒骨筆法,畫水墨淋漓的中國元素部分;然後用透明的水彩顔料,用筆觸塑造物象的受光、背光、反光等色彩的西畫元素部分;再用蛋彩顔料、丙烯顔料刻畫細節。王嶽作品《金秋紅葉圖》:
b.技術層面:
1. 沒骨重彩畫的構圖:沒骨重彩畫的構圖是以中國的“多點透視”法為主,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法為輔的原則。多點透視友善畫家制作立軸和長卷,使畫家構思出更加自由、更加靈活的構圖成為可能。王嶽作品《仲夏吐哺圖》:
2. 沒骨重彩畫的用筆:沒骨重彩重在沒骨,而沒骨重在筆法,筆端随翎羽走勢而動,筆勢就羽絨虛實而行。故出筆有形,形中有色。沒骨重彩畫的用筆十分講究,也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要讓每個筆觸,不僅要生動地描繪出物象形狀,還要表現出物象的陰陽向背顔色和質感。有時筆的兩側要分别沾上不同的顔色,一筆出冷暖兩色,如畫鳥的羽毛,這是需要長期訓練的。王嶽作品《葉下避雨圖》:
3. 沒骨重彩畫的用色:中國畫對色彩的應用與認知是朦胧的,色彩學是二十世紀表德國化學家w·奧斯特瓦爾德(1855~1932)和美國畫家a·h·孟塞爾(1855~1918)創立的。傳入中國不過幾十年,色彩學與透視學、藝術解剖學一起成為西方美術的基礎理論。沒骨重彩畫的用色,要求畫面中每一個參與塑造物象的筆觸都要符合色彩科學的要求,而且要富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每一組筆觸都要既能表現物象的客觀特征,又能提供視覺的愉悅和精神享受。王嶽作品《竹下抱暖圖》:
4.沒骨重彩畫的技法和步驟:沒骨重彩畫的技法繪畫步驟不受單一畫種的局限,而是多畫種多程式的交替協同的繪畫過程。中國畫的飄逸的運筆、神秘的洇沁與西洋畫的嚴謹的造型、真實的色彩融合在同一個畫面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創出了一條即可取各畫種之長而揚長避短,又可跨畫種之分野互相彌補的充滿樂趣和挑戰的藝術創作方法。王嶽作品《桃花朝露圖》:
c. 精神層面:
1. 沒骨重彩畫的意境:沒骨重彩畫的意境營造,需要沿用中國傳統的“緣詩入畫”的方法,詩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的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蘊含着豐富的想象力,集中反映主客觀狀态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詩具有極強的畫面感,将詩中的美感凝聚在畫面中,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中國古老的藝術智慧,沒骨重彩畫需用這一古老的智慧賦予自身以新的生命。王嶽作品《嚴冬抱雪圖》:
2. 沒骨重彩畫的内涵:沒骨重彩畫的内涵是東西方融合的,是以老莊道家思想為核心,以西方的美學價值為基礎,追求自由、博愛等理想。王嶽作品《雲上清音圖》:
詞《滿江紅》作者—王嶽:
釋舟放懷,望秋水,長天沁色,又聞得,咕咕鶴語,勾剔弦和。
長霓如絮影瀚水,扁舟似羽飄雲河。
恍然間:不知江上曲?雲上歌?
需擇時日,攜清流,邀散雲,舉觞酌,再聽得,百鳥鳴唱,琴平瑟仄。
清音浩蕩迴天際,濁色萎靡陷泥澤。
君子樂:需知音幾個,伴雲鶴。
3. 沒骨重彩畫的情感:沒骨重彩畫的情感表達要比西方繪畫更側重主觀因素,這樣容易釋放畫家對客觀事物獨特的心靈感受,進而給繪畫帶來鮮明和獨特個性。王嶽作品《荷塘月眠圖》:
我們可以把繪畫中物質、技術、精神三個層面的關系概括為“物”、“能”、“神”,三者互為條件,互為因果。藝術創作是将“物”通過“能”達到“神”的過程,即所謂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 這個“化”就是“能”力,能力包括精湛的技藝、深厚的學養及豐富的情感,藝術作品則是通過“能”羽化升華的結果,任何想不付出艱辛而直達神奇的閃念,都是違背藝術創作規律的徒勞之舉。
綜上所述,沒骨重彩畫在物質層面、技術層面和精神層面還在進一步探索中,随着沒骨山水、沒骨人物等題材的研究與實踐,沒骨重彩畫将在中西審美文化題材和意境的融合方面,展現更絢麗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