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猛犸象和劍齒虎滅絕的後果是什麼?</h1>

北美給人以廣闊和野性的印象,是棕熊,北美,灰狼,美洲野牛和駝鹿等大型動物的家園。數萬年前,猛犸象和劍齒虎等更強大的巨人遍布北美,但它們最終消失了。這個龐然大物的消失對北美産生了什麼影響,它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檔案照片:野牛在北美大陸徘徊,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圖為:冰河時代的北美,圖檔來自網絡
更新世末期,雖然地球處于冰川期,但陸地卻是巨獸的世界。長着螺旋形牙齒的猛犸象、毛茸茸的犀牛、嘴裡長着長牙的劍齒虎等等,都是标志性的動物。但自5萬年前以來,随着澳洲大陸巨型動物的消失,大規模滅絕的巨浪席卷全球,北美也不例外。
在北美,有大群的哥倫比亞猛犸象,駱駝和野馬在平原上漫遊,而美洲獅,刃虎,鋸齒虎和狼等猛犸象則追逐獵物。但自15,000年前以來,巨人已經消失了。在短短5000年的時間裡,北美最初的47種大型哺乳動物中有33種已經滅絕,除了上述動物之外,滅絕的物種是:美洲駝,美洲駝,羊駝,角羚羊,角駝鹿,灌木叢,林地牦牛,巨型飛蛾海狸,高鼻羚羊,pinckney豚鼠,蛞蝓,巨型爪子,準磨獸,巨型短臉熊, 佛羅裡達奇觀熊,北美獵豹,乳糜瀉大象,古代風野牛,古代屬和平頭豬等。
Image caption 生活在北美的猛犸象來自網際網路
Image caption 美洲獅比虎獅還大,在網上拍下
附圖:一隻巨大的短臉熊,高三米,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Image caption 高腳美洲駝與人類和單色駝峰的大小形成鮮明對比,圖檔來自網絡
這種大規模滅絕的原因被認為與人類直接相關,研究表明,智人直到15,000年前才通過白令陸橋從亞洲進入北美,這些雙足靈長類動物是優秀的獵人,他們可以使用武器殺死比自己大得多的野獸。在人類狩獵和氣候變化中,北美的大型哺乳動物已經消失,龐然大物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
圖:人類圍捕猛犸象,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Image caption 人類狩獵猛犸象的照片來自網際網路
注:人石矛,非常鋒利,圖檔來自網絡
這個看似是孤立物種滅絕的龐然大物的消失,似乎并沒有導緻北美生态系統的崩潰,是以影響真的是有限嗎?
在這個問題上,内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在2019年9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在新世界末期巨型哺乳動物滅絕後重建幸存哺乳動物群落的結構"。該論文指出,大型哺乳動物的消失導緻幸存動物之間的互動減少,這反過來又導緻生态系統更加脆弱。
Image caption 哥倫比亞猛犸象化石,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Image caption 今天的人們隻能通過博物館的骨架來了解消失的猛犸象,線上圖檔
為了獲得準确的資料,研究小組選擇了93種仍然生活在北美的哺乳動物,然後計算了它們在北美數百個化石遺址中出現的頻率,以确定它們有多少相關性。化石遺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20,000年前至2,000年前,這一時期是大規模哺乳滅絕的主要時期。
在确定了物種之間随時間推移的關聯程度後,研究人員深入研究了這種關聯是由生物因素還是非生物因素主導的。研究表明,在大型哺乳動物物種豐收的時代,物種聯系更緊密,不同物種形成複雜的生态網絡。生态網絡中的物種越多,互相聯系就越複雜,生态系統就越穩定,抗風險能力越強。相反,随着大型哺乳動物的消失,物種的減少,生态系統的喪失變得不穩定和脆弱,物種的喪失可能導緻整個生态系統的崩潰!
Image caption 人類狩獵是巨獸滅絕的主要原因,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Image caption 猛犸象的消失對整個生态系統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網絡上的圖像
通過研究北美大型哺乳動物滅絕對生态系統的影響,我們确定了大型動物對生态系統的喪失所造成的危機。這項研究不僅具有古生物學意義,而且對我們今天保護大型哺乳動物也具有重要意義,而我們對大熊貓、東北虎、華北豹、雪豹、藏羚羊等的保護,不僅是為了延續單一物種,也是為了保證自然環境和生态系統的健康穩定。
資源:
Anikó B. Tóth, S. Kathleen Lyons, W. Andrew Barr, Anna K. Behrensmeyer, Jessica L. Blois, René Bobe6, Matt Davis, Andrew Du, Jussi T. Eronen, J. Tyler Faith, Danielle Fraser, Nicholas J. Gotelli, Gary R. Graves, Advait M. Jukar, Joshua H. Miller, Silvia Pineda-Munoz, Laura C. Soul, Amelia Villaseñor, John Alroy, 在更新世末期巨型動物滅絕後幸存哺乳動物群落的重組,科學 2019年9月20日:
圖像/網絡(入侵)
文字 / 古生物學探索(蔣偉)
排版/古生物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