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52個世界遺産,廈門鼓浪嶼一直以來深受歡迎,以文藝、複古、爛漫、獨特的閩南文化等吸引了無數遊人慕名而來。這座不足2平方公裡的小島,卻是風光無限,有迷人的山海風光,也有古老的人文情懷。其中,讓我印象頗為深刻的還是位于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的菽莊花園。

這個花園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别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有白水洋水景風光,有火山島之礁石,又有兔耳嶺高山草甸之美。在1955年獻作公園。
中國園林,以蘇州最負盛名。江南溫婉之氣質,令人陶醉不已。 蘇州園林中的水,作為自然景觀中的一個主要因素,它是來展現園林之美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可以說,蘇州沒有一座園林是缺了水的。如果說,蘇州園林的水有“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之意境,那麼菽莊花園的水則是令人驚歎不已。
整個花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緻,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如此巧妙布局,不僅是天然環境之優良,更展現了原主人對園林的向往,海上花園如此美妙。
菽莊花園在當年修建時,參照江南名園而建,取名“菽莊”。花園内設定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聽浪閣、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小巧别緻,自成一格。
今天的菽莊花園已是鼓浪嶼一大勝景之一,它不僅是海濱花園,更是一座鋼琴博物館(所在位置,花園内的聽濤軒)。裡面收藏了諸多世界有名的古鋼琴。來到這裡,終于明白鼓浪嶼為何還有“琴島”之美譽。裡面展出的古鋼琴全是旅澳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
這裡的鋼琴不僅曆史悠久、種類多樣,而且奇特。在展出的古鋼琴中,有十九世紀上半葉美國制造的“士坦威”、奧地利的“博森多福”、德國皇室專用的皇家鋼琴等。還有稀世珍品镏金鋼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最大的立式鋼琴,最老的手搖鋼琴,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八個踏腳四套琴弦鋼琴等等。
頗為神奇的是,這裡的許多鋼琴經曆了兩次大戰歲月,作為裝飾物的燭台燈飾也有百年以上曆史。走進聽濤軒,參觀一次鋼琴博物館,可以說是等于浏覽了一遍世界鋼琴發展史。 因為它,鼓浪嶼“琴島”名符其實。如此博物館,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
胡友義,澳洲著名“鋼琴人”。1936年出生于鼓浪嶼,祖籍福建永定。他從小與音樂就結下深厚的緣分,更是對收藏鋼琴視作生命的一部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100多架古鋼琴。當他得知鼓浪嶼區政府要将音樂文化的開發和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發展旅遊業的一項重大措施時,他便有了以藝術回報故鄉的決心。
2000年1月8日,中國首家、世界罕有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在風光秀麗的菽莊花園“聽濤軒”成立了。對于胡友義來說,鋼琴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樣,鼓浪嶼則是他的生命搖籃。“把珍藏的鋼琴放在鼓浪嶼,就像是把心愛的東西帶回家裡一樣,總讓人放心。”于是,他成了中國第一個鋼琴博物館的締造者。
走在這裡,不論懂不懂鋼琴,會不會彈鋼琴,相信每一個遊客都會被老先生的那份一世琴緣、畢生鄉情所感動。在欣賞這些古鋼琴的同時,耳畔還會傳來悠揚琴聲。據說是一台1928年美國制造、價值昂貴的全自動「海那斯」名琴,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譜逼真地彈奏出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的作品,這些作品成為博物館的背景音樂。
當走出鋼琴博物館,站在聽濤軒門口,不由發現,那悠揚的鋼琴名曲,與這鼓浪嶼的拍岸濤聲,是如此契合。優美的環境、獨特的建築、濃厚的文化氛圍,“琴島”之美令人陶醉不已。
聽着古老、又自然的曲子,看着洶湧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看着遠處的南太武,近處的擔嶼、青嶼、浯嶼,煙波浩渺、風姿綽約;看着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滄的嵩嶼角......這些都成成為菽莊花園的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