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沒有未能選擇的未來。未來沒有任何一樣是确定的。但是,正因如此,對我們女人來說每一次選擇都是命運。——《你是我的命運》
《你是我的命運》講述的是女主人公亞紀從二十九歲到四十一歲的命運,橫跨十年的人生成長,有對生活的思考;對生育的了解;對愛的诠釋;對命運的抉擇。書中沒有激昂的文字,卻傳達出了透骨的深刻,準确細膩地反映出女性的心理變化,被稱為女人20-40歲的人生劇本。
冬木亞紀是個才色兼備的女子,在她二十九歲這年,收到前男友佐藤康妻子寄來的結婚請柬。佐藤康卻懇求她不要出席婚禮,原因是因他母親對于這位前女友有着“準兒媳”的執着。當人半腳邁在三十的門檻,總會黯然憂傷起來,之前還求婚的男友轉眼就娶她人作婦。
随後,她随着工作的調動,調到福岡,邂逅比她年輕的工業設計家純平。“我就是為了與這個男人相遇才來到這麼遙遠的城市”。亞紀試圖相信這次已遇見真命天子的緣分。
在作者的引領下,似乎真的以為如此了,亞紀會跟純平結婚,前男友也幸福的與妻子生活在另外一個城市。
事實上,男女主人公命運才剛剛掀開幕。
亞紀與純平分開了。她認識到純平并不是她想像的那樣子。也許,要為愛情負責的,是我們的想象,而非對方。
佐藤康患上了肺癌,也與妻子離婚了。
十年後的一次機會的工作交叉,亞紀采訪了佐藤康。眼前的彼此都已不再是青蔥少年,看似彌漫尴尬的空氣中卻暗湧着暧昧的波濤。
亞紀對佐藤康的患癌一直抱有抱歉,認為是她當時的拒絕求婚,導緻一向不抽煙的男主人公抽起了煙以至于患病。
見面後,看到被疾病折磨消瘦的佐藤康,數年來的時有時無的思念全部爬上了心頭,亞紀忍不住的萌生了照顧他的沖動。經曆十年的闊别,亞紀明白了最想珍惜的還是他。于是向佐藤康寫信,表示想與他結婚,照顧他。
“想到重逢的機會終于來臨,不禁感慨良久。對我,以及對你來說,這十年的歲月未免都過于漫長了。”男主人公在闊别十年的回信中這麼寫到。看到這裡不禁有點熱淚盈眶,十年,我們的人生有多少十年來錯過。
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結婚了,亞紀還在40歲的時候懷上了孩子,佐藤康的身體恢複的也不錯,好像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人生無常,卻在孩子誕生的那個夜晚,佐藤康因為地震永久地離開了。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文中有三處探讨孩子的話題。
對亞紀來說,想留下自己的後代子孫的這種願望,雖然在字面上可以了解但是心裡卻是無法了解。将新生命送來這個世界,就某種角度而言堪稱有勇無謀的行為。
亞紀的弟媳沙織在生命的彌留之際,仍然堅持着用不可懷孕的身體想為弟弟雅人留下一子半女,成為雅人的陪伴。最後卻在早産中,與孩子雙雙離世。
亞紀的朋友鄉美甚至提出“單是能生小孩的這種感覺就讓自己知道自己這個人打從一開始就不孤單,即自己的生命與遙遠的未來有着緊緊相系的感覺就很棒。”
最近的閱讀從《82年生的金智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到《你是我的命運》,無一不巧的都提到女性、孩子的話題,讓我微微有些動容且對生育這件事産生改觀,開始憧憬生命延續感的美好,卻也一邊擔心自己可以盡職盡責嗎?
亞紀在有孩子前也曾不認可“留下子孫後代”的願望,有了孩子後身體與心理上卻都發生了變化,正應了那句話:“孩子,是你的铠甲,也是你的軟肋!他不僅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更是我們能力的延續。”
原來人哪到頭來,最大的願望不是實作自己的夢想或希望,把那個夢想或希望寄托在某人身上或許反而會更滿足。
女主人公亞紀與佐藤康的兜兜轉轉,錯過——拾回——永久錯過。當意識到佐藤康患病後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慶幸,分外珍惜。雖然結局還是天人兩隔,但起碼曾經擁有過、熱烈地愛過。
我們在面對每一次選擇時,不知何去何從,憑全部的智慧來應對,試圖抓住最想要的人生。最終回望那麼多的岔路口,才了悟這樣編織而成的結果就是命運。
我擁有的都是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當歸屬感還沒有降臨,人海浮沉,終究不是歸來人,隻是過客。就像博爾赫斯說過:任何一種命運,盡管它也許是漫長而複雜的,實際上卻反映在某一瞬間,正是那一瞬間,一個人才永遠明白了他自己究竟是什麼人。而我們每次拼盡全力的選擇,其實命運都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