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碗浏陽蒸菜中的經典之一——蒸浏陽火焙魚

1

小碗菜來源于浏陽的小碗蒸菜。由客家人在五百年之前遷入浏陽河的源頭——大圍山時,把客家人獨特的幹菜、壇子菜、臘制品加工技藝與秦漢時期産生的浏陽豆豉結合,慢慢形成的一種特色風味菜系。浏陽蒸菜中有很多經典菜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道“蒸浏陽火焙魚”。

小碗浏陽蒸菜中的經典之一——蒸浏陽火焙魚

2

如果哪位貴客突然造訪浏陽鄉裡人家,主家在招待客人吃中餐時,一定會端上一碗香噴噴的“蒸火焙魚”。魚的長度在十公分左右,成亮亮的金黃色,魚的品種不一,有“墨冬魚”、“石河公”、“紅須怕”等,這些叫法都是小時候夥伴們一起抓魚時大人告訴我們的,真正要寫成文字還不知道書面叫法是什麼,可能各地有不同。

小碗浏陽蒸菜中的經典之一——蒸浏陽火焙魚

3

浏陽因為水系發達,到處是河溪水庫,是以浏陽人都學會了用一些秘密工具撲魚。捕到的大一點的魚從肚子上開一刀,叫“破肚子”,把裡面的腸肚去掉;小一點的由于體積太小,一般就不“破肚子”,因為拿着刀無法下手,吃的時候難免有點苦味,但浏陽人對于吃火焙魚非常有經驗,吃的時候會把腸肚吐掉。

小碗浏陽蒸菜中的經典之一——蒸浏陽火焙魚

4

經過破肚清洗的小魚先放在一個篦子上把水瀝幹,在竈裡面點着一把柴火,鍋子裡淋上幾勺茶油,把小魚一隻一隻地擺在鍋裡,等下面一層基本變成黃色就翻過來,等兩面都成黃色就可以先夾起來放在碗中。所有的魚都走完這道工序後,在鍋裡放點米糠,再把篦子放在鍋上,把剛才加工好的魚又擺在篦子上,再把鍋蓋蓋上。竈裡始終保持小火,讓米糠産生的煙把魚熏成金黃色,利用鍋裡的溫度把魚的水分焙幹。一般自己家裡吃不需要留太久,就隻會焙至半幹,這樣肉質更松軟。

小碗浏陽蒸菜中的經典之一——蒸浏陽火焙魚

5

火焙魚的加工流程是非常複雜的,還要掌握好火候,不然就會燒掉。是以,每戶人家的女主人在加工好火焙魚後,都會有如獲至寶的心情,一般都會留一點招待家裡來的貴客,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經過精心加工出來的,招待客人才能展現他們的誠意。蒸火焙魚的技術要求就比加工簡單多了,一般隻要放點辣椒、豆豉、白醋、茶油、味精或者雞精就可以了。因為食材新鮮,工藝獨特,再沒有廚藝的人蒸出來都是美味。

小碗浏陽蒸菜中的經典之一——蒸浏陽火焙魚

很多到過浏陽的人,念念不忘的都是浏陽的火焙魚,是以“浏陽火焙魚”成為了浏陽蒸菜的經典。但近年來,随着浏陽蒸菜館開遍全國各地,由于火焙魚對于食材要求高,加工流程複雜,是以價格很高并且供不應求。為了滿足市場需要,魚販子制作了一種“手撕魚”,加工這種魚一般用的是市場上的廉價魚,工藝流程也更簡單,加上是半幹更加沒有安全保障。它與浏陽的火焙魚有天壤之别,更不能代表浏陽的火焙魚,這也是何爹浏陽蒸菜一直不采用手撕魚的原因。

火焙魚是浏陽蒸菜中的經典,要吃就吃真正的浏陽火焙魚!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