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食品浪費法》的出台,意味着“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從道德層面走向了法律層面。這句話也從一句口号變成了要求人們付諸行動的指揮棒。
對于反食品浪費來說,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在推進落實的過程中,各監管部門之間協同、企業配合、大衆一齊參與,環環相扣,必不可少。
■記者 胡銳 丁興威 實習生 嚴德赢
業态
企業推出“半份菜”,“經紀人”精準賣貨
5月28日,在小風唐華創店内,三湘都市報記者看到,店裡的餐台上擺了不少“半份菜”和“一人餐”。這些小碗菜、小份湯,其份量剛好能滿足一人用餐的需求,在杜絕餐桌浪費的同時,又讓消費者體驗到豐富菜品。
“我們通過大資料分析和樣本歸類統計,研究出白領消費人群的特點,推出精緻、可口、美觀、多樣的小份菜肴。”唐人神小風唐總經理靳莎向三湘都市報記者介紹,他們對肉品的管控也從飼料、種豬、養殖、屠宰到加工上桌貫穿了全産業鍊始終,在保障食材安全的前提下,為消費者降低綜合成本。
去年疫情期間,堂食用餐人數銳減、儲備物資難以消耗,食材浪費現象陡升。彼時,長沙的盒馬工坊适時上線了剁椒魚頭、日式肥牛壽喜鍋等半成品菜;蒸浏記上線“易做菜”微信小程式,面向長株潭消費者提供酸辣豬皮、手撕火焙魚、百合蒸南瓜等半成品菜品……這些預制半成品一經上市,便受到不少長沙市民的青睐,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廚房中食材的浪費。
在杜絕浪費的道路上,農業b2b電商惠農網則采取農産品“經紀人”模式,可将農産品的損耗降低到3%至5%左右。即農産品“經紀人”對農産品做好品控、分類、定價、營銷、售後等一系列工作。同時,他們還負責把控和分析市場行情,并及時向生産基地傳遞供求資訊,避免出現浪費、等待和延誤。
為解決國内水果、蔬菜、生鮮等商品由于供求資訊對接不暢而造成平均20%以上的損耗率,湘企佳沃股份聯合電商平台推出一系列加工後的海産品。佳沃股份董秘楊振剛對媒體介紹到,他們是利用全魚資源、全蝦資源,減少對有效資源的丢棄,把浪費的行為消滅在廚房當中。同日,記者在京東電商上看到,佳沃股份的一款去皮去刺三文魚2000條以上的評論和98%的好評率,似乎在說明,這一做法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商家
開辟“臨期食品促銷櫃”
生活中,常聽人說,家裡的水果、酸奶什麼的忘了吃,卻已爛掉、過期了,最後“含恨”丢棄,形成浪費。然而,相比一個小家庭,水果商、大型超市每天需管理更多的水果和食品,他們是如何避免浪費,減少損耗的?
近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長沙多家超市、零售賣場發現,商家們紛紛開辟“臨期食品促銷櫃”,銷售因臨近保存期限而特價銷售的商品或部分包裝破損但仍不影響使用的日化用品,以減少商品流通環節的損耗。
在沃爾瑪黃興南路店一側的入口附近,藍底白字的“臨近保存期限商品貨架”十分醒目。記者看到,4節半貨架上不僅有蜜餞果幹、可樂、雪碧等零食飲料,還有葡萄酒、烹饪佐料等。
長沙市銀杉路某綠葉水果店負責人表示,雖然他們每次進貨前都會分析上段時間的銷售資料,并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銷量,但仍無法做到每批進貨都會及時售罄。一旦出現産品積壓,該店就會推出各種促銷活動。
站在商家角度,開辟“臨期食品促銷櫃”,與通過降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購買“賣相”不好的水果、蔬菜,臨近營業時間結束,高價豬肉、豆制品等被捆綁銷售“買二送一”等,其目的都一樣,是一種以“小賠”換“大虧”的市場行為。隻是,“臨期食品促銷櫃”的概念更顯新穎。
記者發現,這些離保存期限僅剩兩三個月、被貼上“骨折價”促銷标簽的臨期商品,正孕育了一個新的消費市場。《2020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食品金額已經高達908.1億美元。若以行業普遍認可的5%沉澱庫存計算,臨期食品市場規模已超過800億元。
食堂
浪費就罰款 攝像頭監督節約
記者注意到,企業在業務端口不斷嘗試厲行節約之外,在員工食堂的營運商,為了節約糧食也下了一番苦功。
“大家餐桌上的剩飯、剩菜比以往少了很多。”拓維資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食堂管理者付傑告訴記者,自去年食堂掀起一波“反對浪費”風後,同僚們就餐的浪費現象大大減少,“大家吃完起身時盤子基本已空空如也,食堂内的餐廚大垃圾桶也撤走了2個。”
去年疫情期間,山河智能食堂還推行一種“網上報餐”的就餐模式。“員工通過系統提前預約,價格是10元/餐,沒有提前預約,價格是13.5元/餐。”山河智能工會辦主任助理李湘濱向記者介紹,這樣可以限制員工通過預約減少浪費。
去年8月3日,廣汽三菱釋出了一則《關于加強員工文明就餐行為管理的通知》的内部檔案,鐵腕整治食堂就餐不文明現象,重點打擊浪費。管理人員通過食堂攝像頭、現場巡邏等方式監督食堂就餐文明;一旦發現不文明行為,将通過食堂電視進行視訊循環播放曝光;違反規定三次以上或不聽勸阻、無理取鬧者,取消其一個月的食堂就餐資格。
消費者
“節約是一種時尚”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思想要根植每個人的腦袋。”在長沙市民黃女士看來,首先要樹立節約的思維,再在行為上逐漸養成節約的習慣,如出去吃飯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記得打包,“不要覺得那樣丢面子,反而要覺得很自豪、很時尚。”
“1.5元一盒的友善粉、特價進口巧克力……買了一購物車零食,才花了不到100元。”5月29日,長沙90後小陳開心地向記者展示她購物車内的“戰利品”——臨期食品。在小陳看來,她所購買的食品都是品質過硬的好産品,卻讓她享受了很實在的優惠,“某種意義上,也是在避免浪費,倡導節約”。
在長沙,像小陳一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他們對臨期商品持有更加包容的态度。2020年9月17日,“我愛臨期食品”豆瓣小組成立,組員們秉持着“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的理念,推薦着值得回購的店鋪以及線下超市的打折攻略。
“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消費者王女士提出,像是沐浴液、洗發露等日化用品,臨近保存期限也不影響功效;但現做糕點、新鮮豬肉等短保商品,可能因變質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她認為,在購買臨期商品也應多注意,比如選擇正規管道。食品從業人士表示,在購買臨期食品時,可從食物的外觀、顔色、口感、味道等方面來進行辨識,此外,食品衛生品質大多以微生物名額作為判斷标準,保存期限内的食物不應出現由微生物引起的腐敗、變質現象。
連結
餐廚垃圾變廢為寶也是一種節約
2017年,長沙成為全國首個實作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全覆寫的城市。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長沙市約2.75萬家餐飲企業已簽署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合同及承諾書,每日集中收集及處理餐廚垃圾約800噸。
聯合餐廚董事長易志剛介紹,他們通過集中回收和統一處理,将餐廚垃圾中的廢油、廢水和廢渣進行分離,其中廢水通過處理後達标排放,厭氧發酵過程中産生的沼氣可用于發電發熱,廢渣可通過蠅蛆、黑水虻養殖轉化成高蛋白飼料原料,沼液沼渣可作為液态、固态有機肥用于農林施肥,廢油脂則通過加工制成工業級混合油和生物柴油。“這樣把餐廚垃圾變廢為寶,既是支援‘餐桌上的革命’,也是對糧食資源的節約再利用。”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