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強縣位于陝西省西南端,川陝交界,走進甯強縣,印象最深的就是街道上一家家核桃馍攤點和糕點鋪。甯強核桃馍曆史悠久,其用料考究,加工精細,色澤澄黃,香酥可口,是當地人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也是外地人來甯必購的特色食品之一。

甯強核桃馍以王家“福興老号” 核桃馍最為有名。這家店從清乾隆時代問世至如今,已有百年曆史,傳承五代。王家核桃馍以面粉、核桃仁、菜油、鹽、堿等制餅烤熟,此馍小如瓷盞,色澤橙黃,香酥爽口,令人回味,放置十多天不變質。
關于核桃馍還有一段曆史故事,據傳在清光緒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後逃至西安,甯強縣官吏曾将次馍做
為貢品進獻慈禧太後食後,慈溪吃後非常喜歡,就問此餅為何物?當地官員回答,核桃餅,哪知慈禧聞聽勃然大怒,因為她很忌諱這個“桃”字,“桃”和“逃”諧音,還是多虧一位官員靈機一動,請慈禧賜名,慈禧就賜名為“滿漢龍鳳喜餅”。從此名聲大震。
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公私合營,王家核桃馍的第四代傳人王亞非的母親,把祖傳的核桃馍工具作為股份,投入了公家的食堂,使得這門手藝逐漸從人們視線中消失了。改革開放以後,王家核桃馍的第五代傳人王亞非重新開機振興核桃馍的計劃,從一開始的艱難沿街走巷叫賣,到開店,慢慢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慕名而來品嘗記憶中的味道。
王家核桃馍的第五代傳人王亞非
每天還沒有開門,就有顧客早早來排隊,購買新鮮的剛出爐的核桃馍。王家核桃馍
最大的秘密就是它的祖傳秘制調料,這麼技藝不外傳,隻有王家傳承人才知道。
相傳,清朝末年,都督周玉姬兵敗領罪後,他的兒子帶廚師逃來甯強,在王家做了上門女婿,他的廚師在王家做廚藝,主要制作海味醬菜、糕點等。時間一長,廚師熟悉了甯強的情況,就将甯強盛産的核桃及其當地制作核桃馍的方法融進了自己生産的糕點中。于是就産生着融合口味的甯強核桃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甯強盛産核桃,特有的山水物産,造就着特色的地方美味。王家核桃馍手工制作,每天最多隻能做1000個核桃馍,每天中午兩點就會全部賣完,現已經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藝名錄。
【美食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