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好幾年幾乎不怎麼出現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康嬸在今年下半年的戲份明顯增多了。

最新上線的角色程天樂就是由康嬸從老人院帶回來的。
康嬸依舊是康家穿針引線式的人物。
已經年過80的康嬸為康家盡着最後一份力。
在劇中,康嬸是生活在昌盛街的、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她和康伯生有四個兒子。
本來希望兒子們都娶本地媳婦的康伯,最後迎來了四個康外來媳婦。康家老廣州的原有的生活秩序便被全盤打亂了,各種帶有喜劇色彩的家庭沖突輪番上演,折射出嶺南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融。
而康嬸在這中間起到的是家中的“潤滑劑”的作用,無聲地包容發生在家中的各種變化、沖突和融合。
雖然康伯經常主持家庭會議,但其實康嬸才是康家的“大家長”,她總是能夠成為沖突和沖突的化解者,總是忙裡忙外地,在父與子、婆婆與媳婦之間奔走和尋求平衡。
當孫子輩一個個出來的時候,康嬸又成了孫子們的照看者,既對他們寵愛,又害怕他們做錯事誤入歧途。
看着兒孫們都長大了,康嬸和康伯也搬去了老人院,西關大屋從搬走再到搬回去,再到離開那個地方去養老。
康嬸看着自己和西關大屋逐漸走遠。康嬸還能夠堅持多久呢?
原本黃錦裳并不是康嬸的首要人選。
因為康伯的推薦,才讓作為第6号候選人的黃錦裳有了試鏡的機會。
2000年的一天晚上,一個名叫關聰的陌生人打了個電話給她,他自稱是廣東電視台的制片,說有一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粵語電視劇要請她演媽子,但是片酬不高,問她願意不願意。
當時黃錦裳覺得不錯就答應了下來。後來,因為前面5位演員因為檔期等原因無法參演之後,才由自己接下了這個後來影響深遠的角色。
至今,黃錦裳都對“伯樂”兼“老伴”龔錦堂感激萬分。
從2000年到2021年,21年的時間,從60歲一直拍到了81歲,黃錦裳已經成為了不少老廣心目中最典型的西關媳婦代表。
經常被人稱為“康嬸”的她,每次上街經常會被街坊鄰居認出來,有的人甚至還會和她讨論劇情,并求教家庭沖突的“秘方”,令她哭笑不得。
在拍攝《外》劇的時候,黃錦裳也遭遇過挑戰。
相處了21年,《外》劇中的每一個人都處成了家人。黃錦裳有時候拍上午的戲的時候,她一般都會提着珠影門口最好吃的油條豆漿回到劇組,給戲裡的兒子兒媳人手一根,讓他們有足夠精神拍好《外》劇。
從小就具備很強的藝術細胞的黃錦裳一直以來都是學校的文藝骨幹。之後她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成為其中一員并且認識了後來成為她丈夫的同班同學劉延。
兩人大學一年級時便情投意合,開始拍拖。畢業後,兩人各分東西,劉延分到了北京電影制片廠,而黃錦裳成為了珠江電影制片廠演員。
兩人雖然分居兩地,但最後還是決定結婚生子,并通過書信鴻雁傳情。
分居兩地的日子很苦,但黃錦裳反而将壓力化作動力,學會了很多生活小技能,也成長為了家庭中的家務能手。
當然在演藝事業上除了《外》劇,她還出演過紅極一時的《情滿珠江》,雖然隻是一個配角,但她也是兢兢業業的。
黃錦裳的老公也曾客串過《外》劇。
如今早已經有了第三代的黃錦裳也面臨着過“外來媳婦”的問題,她的第二個兒媳婦還是一位少數民族姑娘。但她卻并沒有遇到讓人頭疼的婆媳關系,兒子和兒媳婦還會一起來節目組探班。
在日常生活中,黃錦裳也有着自己秉持的家規和家風,那就是每周六晚雷打不動的家庭聚餐,如果沒有特别的事情每個人都要出席。
黃錦裳說:“對于家人我盡最大的寬容,比如我不會要求孩子們一定要早起陪我們,我了解他們事業打拼上的艱難,周末睡睡懶覺我也都可以了解,但這樣的家庭聚會我希望能堅持下去,讓一個大家庭的感情不至于疏離。”
黃錦裳在”康嬸“那裡也學會了不少的生活經驗,在家庭越來越小型化的今天,一家子能夠和和睦睦住在一起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