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萬山群島發起攻擊之時,我軍戰士駕駛的艦船與敵人的雖不在一個級别上,但是戰士們憑借智慧和英勇,打出了風采,不僅有效殲滅敵人,還俘虜過敵人艦船,在他們的奮戰下,我軍成功占領了前哨諸島,在海上有了立足點。
本以為拿下這些前哨島嶼,後續的進攻會更加順風順水,沒想到我軍因為補給的問題,給敵人可乘之機,産生了不少的困難。

當時的狀況是我軍不僅裝備差,補給還受到影響。蔣介石部隊覺察到我軍這一情況,多次出動艦艇,将大炮對準了三角山、青州諸島,開始襲擊運輸船隻。運輸戰士們生命受到威脅,而在前沿島嶼上的戰士們也處于缺糧缺水的困境。
考慮到我軍後期會提供補給,守島部隊出發時隻帶了三天幹糧,但島上環境潮濕,糧食也跟着受潮,幹糧成了面糊糊。沒有住宿的地方,戰士們隻得以岩石為席,以天為被,更糟糕的是,島上沒有淡水,戰士們就隻能用雨衣接一點雨水,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長此以往,部隊将不戰自敗。
面對敵人的封鎖和我軍今天出現的困境,44軍指戰員積極思考應對之策。邵震副師長在仔細研究了海圖之後,垃圾尾、牛頭島等幾個島嶼的位置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認為可以在幾座島嶼之間架起大口徑炮,組織交叉火網,不僅可以打到敵艦,消滅敵人的嚣張氣焰,還能打破敵人的海上封鎖,讓敵人不敢再來襲擾44軍後勤運輸隊伍。
計劃一出,劉師長馬上向軍裡報告,請求增援131師的山炮數量,軍裡立即做出決定。于是,132師山炮營和兩廣縱隊炮兵團立馬将大炮調往131師,任由131師指揮。一夜之間,20多門大炮赫然出現在前哨諸島,敵人沒有一絲察覺。
5月30日下午3時,三門列島開來5艘炮艇,繞着青州、三角山以西的海面上,一直轉圈,态度之嚣張,後來圍成了一個半圓形,開始向三角山島狂轟亂炸,島上到處都是炮彈的痕迹,好好的島被炸得面目全非。
此刻,在島上的一個天然石洞裡,我軍炮兵部隊卻巋然不動,盡量隐藏自己的行蹤,借機細細觀察敵艦動靜,隻等着他們慢慢地靠近。
終于,5000米、3000米、1000米……越來越近,機會來了。
紅旗一揮,一聲令下,我軍的大炮開始咆哮!一時間,幾十門大炮在各個島上同時開火,以排山倒海之勢襲去,銳不可當,炮聲震耳欲聾,好威風的場面,把敵軍吓破了膽。
才一會兒時間,炮聲就從敵艦上消失了。敵人被打得狗血淋頭,情況之慘烈不言而喻,隻聽得其中一個士兵不停地叫喊:"我的腿打傷了!兄弟,快來救我!"那時候,救命聲,罵人聲,逃命的腳步聲,都夾雜在凜冽的海風中,順勢吹到了131師部隊的耳朵裡,簡直大快人心!
敵艦就像受了驚吓的瘋子一般,失了魂,隻知道掉頭回家,完全沒有了來時的那股盛氣淩人,場面十分滑稽。
倉皇而逃的敵艦,被迫躲在外伶仃、三門列島,一動不動,生怕挨打。東澳島被我軍攻占了。
今日東澳島
邵震副師長登上東澳島,立刻開始籌劃攻打大、小萬山的戰鬥事宜。此刻田作成團長又得到一個可靠情報:敵人艦隊沒有靠近大、小萬山,隻敢稍作停留,并且距離還是在萬米之外。根據這種情況判斷,敵艦應該是不清楚我方情況,故不敢再輕易行動,一直在試探。由此可以推斷,大、小萬山上守敵也不會太多。
邵震副師長當即決定:攻占大、小萬山島!6月5日,44軍393團,以東澳島為依托,架上大炮,依島攻島,炮艇齊動,掩護登陸艇,借此,勝利登上大萬山、小萬山島。
登島後,我軍開始大規模搜尋國民黨"反共突擊隊",最後隻捕獲了幾十名殘敵,料想應該是在我軍登島前,敵軍基本上乘船逃跑了。由于海上逃跑,不便于攜帶武器,我軍繳獲了全部武器,收獲頗豐。
10日,我軍在繼續攻占隘州島的情況下,又将唐家灣、垃圾尾、三角山、大小萬山、白瀝諸島連成一片。至此,海上作戰,攻守主動權,便牢牢掌握在我軍的手裡。
蔣軍在作戰接連失手後,妄想死灰複燃的蔣介石,仍然打算将這支顔面盡掃的部隊推上戰場。隻是這次,不再是齊鴻章為司令,而是由馬壯謀接替。馬仕謀帶着兩艘太字号護衛艦、兩艘中字号掃雷艦和幾艘大炮艇、登陸艇重回伶仃灣,企圖再次打響這場海上戰役。雖然重整了隊伍,蔣介石依然憂心忡忡,于是,他又加派3艘軍艦前來助戰。
馬壯謀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隻顧擺自己的官威,不知自己幾斤幾兩,天天出動艦艇,一副勢要與我軍決一死戰的樣子。
6月中旬,我軍開始到隘州島實地觀察,制定出新的作戰方案。而此時的敵艦還渾然不知,仍然若無其事的樣子,偶爾在大海中抛錨,再向我軍打幾炮。
在聯合指揮部作戰會上,劉永源師長清醒地認識到,敵軍從人數和裝備上還是占了一些優勢,不過,他也明白,士氣低落是敵人最緻命的弱點。此刻可以抓住三門列島這個空白區,将我方的士兵和裝備送上去,打他個猝不及防。
漆黑的深夜,392團四個連和炮兵部隊登陸三門列島成功,趁夜構築了炮兵陣地,将20多門大炮全部架好。艦艇部隊也做好了随時開打的準備。
數日淩晨,蔣軍的永字号掃雷艦以及幾艘炮艇從外伶仃島開來,在看見我軍的"福林号"後,二話不說,開着炮,就撲了過來。沒曾想到,這恰好中了我軍的誘敵之計。
"攻擊!"劉師長一聲令下,幾炮齊發,多方出擊,完全把敵人打懵了。中彈的掃雷艦燃起熊熊大火,另兩艘軍艦也被毀,一時間,隻有慌忙逃命。
100毫米口徑加農炮的射程是1.8萬米,正是作戰時候,隻要追着敵人開火就行。持續5個小時的戰鬥,帶來了擊沉蔣軍炮艇1艘,擊傷6艘的戰果。二次出擊的蔣軍艦隊,仍然以失敗收尾,這一次,他們再也無法在伶仃立足。
7月1日,登上外伶仃島是獻給我黨最好的生日禮物。
外伶仃島被解放,敵艦也成了縮頭烏龜。
台風季節如期而至,擔杆島外風急浪大,我軍又有炮火守護,馬壯謀的艦隊根本無法繼續作戰,他丢下了那些在孤島上的"反共突擊軍",自己逃跑了。
為了確定萬無一失,我軍派出392團9連乘坐"先鋒号"和"奮鬥号"到擔杆島進行火力偵察。而在島上,隻剩國民黨軍張澤深部的100餘人。他們不停用火力抵抗,而我軍恰好利用這個點将敵方的實力摸得一清二楚。
8月3日淩晨,"先鋒号"和"奮鬥号"打掩護,我軍兩艘艦艇逼近,并用炮火襲擊擔杆島後,9連登陸。
守島敵軍此時已是砧闆魚肉,他們無路可退,隻能舉手投降。
萬山群島戰役大獲全勝。至此,我軍已控制中南沿海所有島嶼,這意味着中南地區所有領土全部都獲得了解放。
毫不吝惜地說,萬山群島之戰,是解放中南沿海地區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
在解放戰争中,44軍進行的萬山群島之戰,使第四野戰軍的作戰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
44軍這支善打硬仗的部隊在1952年就取消了番号,它和四野的另一支主力45軍合并成一個軍,這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又一支王牌軍——第54軍。
提及44軍和45軍的合編,還有一段插曲。
1950年6月,北韓戰争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入朝前,中央軍委決定44軍的番号撤銷,軍機關并入中南軍區海軍機關;130師和131師的391團與45軍(其編制内的133師調入46軍)合編為一個軍。
當時,圍繞新編軍的番号問題,兩個軍的同志之間有些争執。因為44軍和45軍都是戰功卓著的部隊,從感情上講,誰也不願自己的部隊番号被取消。
部隊已經合編了,但新的番号還沒确定,兩個軍的同志沒有别的要求,隻希望自己軍的番号能夠保留下來,争執一時又無人能圓滿解決。到最後,情況一直報到了周總理那裡。
周總理聽完兩個軍負責同志各自陳述的理由,思考了片刻,說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我看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兩個軍的番号都可以保留!"
都可以保留?在場的人心裡都犯嘀咕了:怎麼保留法啊?
周總理微笑着說:"我看可以這樣嘛,我們從44軍和45軍裡各選一個數,組成一個新的番号,這不是兩個軍的番号都保留了嘛!"
衆人一聽,不由鼓起掌來,欽佩地贊歎:咱們的周總理就是充滿智慧,什麼難辦的事到了他那裡,談笑之間便達妙成。
就這樣,54軍,一支新的部隊正式成立了。
文/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