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印》是由瑞典著名的導演大師英格瑪.伯格曼在1957年導演的一部奇幻電影。所謂奇幻電影就是電影當中包含很多魔法,超自然事件或是幻想中的生物。英格瑪.伯格曼拍攝的影片多以簡約影像和沉郁的理性精神來探讨生與死,信仰與真理等一系列問題,他同時也開創了很多藝術表現手法,比如隐喻,象征,還有上面提到的奇幻,他常用這些手法來表現人與人交流的困難和生命的孤獨痛苦感。
如果一定要給伯格曼的電影貼一個特征性标簽,那就是“哲學命題”。伯格曼是個多産的導演,他一生導演的電影很多,也獲得過很多大獎,代表作有《芬妮與亞曆山大》《野草莓》《空虛和無法呼吸》等等,當然也包括這部《第七封印》,該部影片獲得第十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榈和評審團大獎的題名。

電影宣傳圖檔
《第七封印》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中世紀,十字軍騎士布洛克帶着侍從東征傳回家鄉,當時正值歐洲黑死病肆虐,布洛克面對人們的慘狀和痛苦,心中充滿疑問:上帝真的存在嗎?死的本質又是什麼?布洛克決定和死神賭一盤棋,并約定如果他輸了,死神将帶走他以及他周圍的一切。途中小醜一家人的相親相愛讓他看見了人世間的幸福的樣子。布洛克回到家中,見到等待自己十年的妻子,死神也随之趕到。死神帶走了布洛克和他周圍的7個人,他們在遠處的山梁上跳着黑色的舞蹈。
這部電影的名字“第七封印”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它取自《聖經新約》最後一章“啟示錄“”裡的一個預言,這個預言描述了世界末日來臨時的景象。導演伯格曼在這部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詩化台詞,使影片更具藝術美感,并通過奇幻的具象表現手法将死神幻化成一個黑衣白面的人形,形象的告訴觀衆的死亡”的秘密到底是什麼。當然,這部影片探讨的主題不僅僅是“死亡”,更多是對信仰和真理的探尋,同時也揭示了死亡的對立面,人們該如何快樂的活着。
電影劇照-布洛克和死神對弈
布洛克為了信仰參加十字軍東征十年,疲憊不堪的他傳回家鄉的途中,死神出現,一直尾随布洛克,準備随時将他帶走,那麼對于不斷在影片中出現的黑衣死神,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死神和死亡到底是什麼關系?通過劇中的有關情節我們分析出以下的幾層意思:
首先,死神是死亡的一個化身,死神更多的時候是宗教裡的稱呼,它對信徒來說不僅僅是單純的死亡,還帶着死後未知的一種神秘。為什麼死神會一直跟着布洛克,除了布洛克深陷可怕的黑死病當中,即将死亡之外,他更想知道死亡的秘密。而在布洛克和死神的對話和對弈裡,在他苦苦的追問下,死神終于告訴布洛克“我是無知的”我的後面是一片虛無”,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等于再說:死神沒有秘密,很簡單,死神就是死亡。
這對虔誠的宗教徒布洛克來說,無疑不是巨大的打擊,這似乎也是他内心深處自己對死神潛意思的看法。這實際上也反映了導演伯格曼自己的内心的聲音,到底有沒有死神?死亡的背後是什麼?最後他通過人格的死神把思考的結果告訴我們:沒有死神,隻有死亡。
電影劇照-末日死神
另一方面,死神不斷出現的原因是與故事發生的背景想吻合的,這就是第七封印的世界末日預言,第七封印打開,上帝将重洗人間。當時正趕上歐洲黑死病肆虐時期,這種最初由鼠疫傳染而來的疾病快速在歐洲蔓延,人們在非常痛苦的情況下很快死亡。黑死病這件事在曆史上也确有其事,當時也是因為這場災難直接導緻歐洲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
影片中在末日的背景下,死神降臨人間,毫無疑問預示着将有大量的人類在這場災難中死去。我們看到影片裡面對可怕的黑死病,人們組成隊伍一邊行走一邊不斷地邊鞭打自己,用無盡的痛苦折磨自己,為自己贖罪,他們這麼做不僅僅為了擺脫上帝的懲罰,同時也想替上帝快速的傳播者這場清洗的災難,希望自己死後能獲得救贖。
黑衣死神的出現,是在世界末日即将到來時,是對人們即将陷入死亡的一種警告,更是通過布洛克的追問揭示了死亡背後的意義,死亡代表着一片虛無。
電影劇照-末日黑鷹
布洛克在死神那得到的答案,無疑更讓他對上帝的存在産生了質疑,他走進途中的一所教堂,對着受難的耶稣雕像一遍遍的訴說心中的困惑和掙紮,他希望在最困難的時候,能夠得到上帝啟示;他希望在最絕望的時候,能夠握住上帝那隻溫暖的手,給他力量,可他的困惑在于:無論他怎麼祈禱。上帝也從來内有出現過。
在布洛克面對家鄉可怕的疾病和苦難的時候,作為一個能以上帝的名義參加十字軍東征忍受十年苦難的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感覺到了前所無有的無能為力,如果上帝不存在,那簡直是對他十年付出的一種嘲笑。是以,從他内心真誠的發出一種聲音,他渴求知識,渴求真理。
電影劇照-騎士布洛克和随從
為了解開心中對上帝的疑惑,他對途中遇到即将被火燒死的女巫非常感興趣,女巫聲稱自己可以看見魔鬼和上帝,布洛克急切的走上前詢問,女巫說你可以看着我的眼睛,但實際上,布洛克什麼也沒有看到,再加上布洛克身邊性格直帥的侍從在那不斷地提示:這個女人死了,誰來照顧她的孩子,是上帝嗎?還是魔鬼撒旦,誰都不會來。這讓布洛克更加陷入深深的困惑,他此時或許真的相信,上帝根本不存在。
可以說,布洛克為信仰也是為心中的上帝付出了太多,就像片中他的侍從所說的:“十字軍東征的十年中,蛇咬我們,昆蟲蟄我們,野獸襲擊我們,野蠻人追殺我們,毒酒害我們,女人誘惑我們,這一切都是以上帝的名義,隻有空想家才能想到這個又臭又蠢的主意。”布洛克在面對眼前黑死病給家鄉人們帶了的痛苦和絕望徹底迷茫了,他心中的上帝在哪裡呢?整個影片從始至終,都在表現這位騎士布洛克在信仰和真理中的掙紮狀态。
電影劇照-内心無比掙紮的布魯克
在巨大的死亡陰影籠罩下,一籌莫展的布洛克終于在死亡的陰影裡看到一縷明媚的陽光,那就劇團的小醜一家帶來的人間美好和溫情。影片通過對小醜一下的描寫,告訴了人們該如何幸福的活着,告訴人們驅逐死亡和痛苦的不是上帝,不是人們的自我懲罰,而是人們彼此之間的相親相愛,對生活的熱愛,和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靈。
小醜和她的妻子始終活在濃濃的愛和快樂氛圍的裡,即使他們住在簡陋的大篷車裡,即使小醜受盡了壞人的欺負和侮辱,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情,始終用一種釋懷和開朗的态度對待生活,用最真誠的善意來招待布洛克和他的侍從。
當布洛克向小醜的妻子憂郁的說出他跟自己過不去的時候,沒想到這麼晦澀的思想狀态,卻讓小醜妻子一下子看到了這種思想的本質“人們就喜歡和自己過不去”,不得不說,這是隻有最直覺和闊達的人才有的對人生了解的智慧。
電影劇照-幸福歡樂的小醜和妻子
溫暖而美好的夕陽,布洛克和大家坐在草地上,吃着小醜一家招待的新鮮的野草莓和鮮羊奶,聽着小醜給大家唱着自己寫歌。這種美好而幸福的場景就像布洛克自己說的,“它會是我人生中最閃光的時刻”。當他懂得了人類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的時候,就更加得從容面對死神了,毫無遺憾的等待死亡的來臨了。
生和死都無法避免,唯有享受期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襯托出生命的光彩,--桑塔亞娜
死亡對于人類來說既恐懼又神秘,我們無法預知和控制死亡,影片的小醜一家向我們展示了,在死亡來臨之前,我們該如何有意義幸福的的活着,這或許是拯救人類自己最有效的途徑。
電音劇照--布魯克感受人間的幸福時刻
不難看出,影片的主人公騎士布洛克,正是導演大師伯格曼的一個内心的縮影,因為伯格曼大師本身就出生在一個傳教士的家庭,善于深刻思考的伯格曼一生中一直徘徊在宗教和真理之間,上帝真的存在嗎?埋藏在他心中的這個疑問,直到影片結束也沒有确切的給出答案。
同時,導演伯格曼的代言人布洛克,在影片最後,死神來接他的時候他還會虔誠的祈禱,很明顯,伯格曼導演并沒有否定上帝的存在。當然。對于這個屬于哲學範疇弘大達而深刻的命題,伯格曼隻能借助影片的主人公客觀的反映自己内心疑惑和掙紮,實際上無論誰都是很難給出答案的,伯格曼隻能把這個問題留給觀衆自己思考,這或許正是成就這部作品不凡的關鍵之處。
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采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松有趣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