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遊客在荷花池的石橋上拍照留念。過去,荷花池所在的位置填滿了豬牛羊糞便,夏天村裡異味嚴重,家家都不敢開窗戶。2018年,小辛碼頭村實施人居環境改造工程,借勢着力打造生态旅遊村。如今,小辛碼頭旅遊特色村建設初具規模,因地制宜建設了水稻文化園、了凡廣場、漕運遺址公園、環村水系等旅遊接待設施,每年舉辦插秧節、金秋釣蟹節、黃莊新米節等富有鄉土特色的旅遊節慶活動,累計接待遊客數量65萬人次,實作直接旅遊收入1500萬元,帶動稻米等農産品銷售3000多萬元。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玉佳/攝
8月21日,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荷花池邊的遊客們。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玉佳/攝
8月21日,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90後返鄉創業青年李超(中)站在自家的農家院内。2014年,他辭去市裡的工作回村經營農家院。如今,他的農家小院在當地小有名氣,年收入可達60萬元。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玉佳/攝
8月21日,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一名兒童走出家門,門口懸挂了自家的土特産廣告。目前,村子主要發展旅遊業,100戶居民中有40多戶都做起了生意。其他人也從事着與鄉村旅遊相關的工作,有的為村裡做綠化服務,有的在農家院打工,有的在街上賣土特産。2019年,該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玉佳/攝
8月21日,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了凡廣場上一座印有“倉”字的建築。了凡廣場的建設是為了紀念曆史上的寶坻知縣袁黃(袁了凡)。明朝萬曆年間,時任寶坻知縣袁黃(袁了凡)在這裡南稻北種,教化鄉民,開啟了北方地區種植水稻的先河。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玉佳/攝
8月21日,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遊客在了凡廣場上拍照留念。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玉佳/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