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作者:瓷器鑒定真知堂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真知堂國學館:曹操是三國時代傑出的英雄人物。曹操生前縱橫四海,死後其子曹丕建立魏朝,追封曹操為魏武帝。關于曹操的身世,一般讀者不太清楚。隻知道曹操的祖父曹騰,是一位宦官。曹騰是漢順帝中常侍,漢桓帝大長秋。費亭候。我們知道漢靈帝時期的十常侍後來都被殺了,那為什麼曹騰能歸隐田園,得到善終,并且子孫還那麼強呢?通過閱讀《資治通鑒》,真知堂找到了答案。

三國(220-280年)時代,指的是東漢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最後誕生了魏、蜀、吳三國的那段曆史。

關于三國時代的英雄們,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寫得很傳神,也是以誕生了不少三國迷。

曹操是魏國的實際掌權者,他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奸雄”。然而,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有篡位稱帝。曹操曾經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此話不假。

我們僅僅知道,曹操是典型的官二代,是以才比劉備、孫權等人更牛。其實仔細閱讀《資治通鑒》,就會發現其實不然。曹操成功雖有祖、父之蒙蔭,更多的還是靠個人奮鬥。但祖父曹騰确實對其人生有很大幫助。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曹操的父親曹嵩,得以進入仕途,跟其養父曹騰有關。曹嵩繼承了曹騰的爵位,在漢桓帝時期官至大司農,位列九卿。

大司農,即漢景帝時期的治粟内史,主要掌管租稅、錢糧、鹽鐵等國家财政收支,相當于後世的财政部長。大司農的品級為中二千石,是僅次于萬石俸祿三公的九卿之一。

其實按照曹嵩之才能,九卿應該就是他這輩子能達到的最高位置了,但東漢靈帝做的一件事,給了他登上三公寶座的機會。

東漢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漢靈帝設立西邸,開始買賣官爵。

“是歲,初開西邸賣官,入錢各有差;二千石二千萬。。。于西園立庫以貯之。”《資治通鑒 漢紀四十九》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東漢靈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時任大司農職務的曹嵩,見太尉之位空缺,就花錢買了個太尉當。

“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後漢書》 中平四年“十一月,以大司農曹嵩為太尉。。。中平五年“夏四月,太尉曹嵩罷。”《資治通鑒》

這筆錢有多少呢?古代的一億就是十萬,一千錢為一貫。曹嵩等于花了一百萬貫(約相當于百萬兩白銀)給自己買了個太尉。曹操家之富庶由此可見一斑。曹操後來能毀家起兵,跟曹家的錢财有莫大關系。

但曹嵩當了不到半年太尉,就被漢桓帝罷免了,算是花了錢過了回三公的瘾。

後來曹操起兵反董,曹嵩不願相随,和小兒子曹疾避亂隐居于山東琅琊。東漢興平元年(194年) ,曹嵩在前往兖州投奔曹操的路上被徐州刺史陶潛部将所殺。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我們知道,曹操(155-220年)進入仕途之時是20歲。公元174年,曹操有了人生第一個官職,東漢王朝洛陽北部尉。

公元183年,漢靈帝光和六年,張角上司的黃巾起義爆發了。此時曹嵩的官職還是大司農。而29歲的曹操官拜騎都尉,參與讨伐黃巾。因功,遷為濟南相。後來朝廷讓他擔任東郡太守,不知什麼原因,曹操沒有前往就職,而是辭官歸裡。曹操這段隐居的曆史,史料語焉不詳。

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四月,太尉曹嵩罷官回歸故裡,同年八月,議郎曹操被漢靈帝擢升為西園八校尉之典軍校尉。此時曹操34歲,開始登上了東漢王朝中央的政治舞台。

曹操的家世,和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真的是沒法比的。

曹操之是以能登上中央的政治舞台,主要靠的還是祖父曹騰。

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騰,曆經東漢時期四位皇帝而不倒,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候,官至大長秋,加位特進。

”曹騰字季興,沛國谯人也。。。遷中常侍。。。騰為費亭侯,遷大長秋,加位特進。“《後漢書 宦者列傳》

我們知道這個中常侍,是皇帝的内侍,而大長秋,是皇後的内侍官。

大長秋,官名。漢 置,為皇後近侍,職掌為宣達皇後旨意,管理宮中事宜。《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将行,秦官。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長秋。“

特進,·據應劭《漢官儀》曰,"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在三公下。"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曹騰在漢安帝時進入内廷,陪侍時為太子的漢順帝讀書,漢順帝即位為進位中常侍。

漢順帝死後,其子漢沖帝年僅2歲,在位半年就死了。随後是漢質帝,八歲即位,在位僅一年也死了。再接着就是漢桓帝。

曹騰是漢順帝的伴讀小太監,又是漢順帝的貼身内侍中常侍,可謂威風八面,權勢極大。不過,他為什麼可以封侯呢?這就要從漢順帝說起了。

漢順帝劉保(115年-144年9月20日),11歲登基,30歲去世,留下一個2歲的兒子劉炳繼位,是為漢沖帝。

漢沖帝劉炳(143年—145年2月15日),2歲登基,不到3歲去世。

漢質帝劉缵(138年-146年7月26日),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

東漢永嘉元年(145年),在外戚權臣梁冀(漢順帝皇後梁太後之兄)擁立下,即位為帝。東漢本初元年(146年),被大将軍梁冀毒死,年僅九歲 。

漢桓帝劉志(132年-168年1月25日),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

東漢本初元年(146年),漢質帝駕崩,劉志被大将軍梁冀迎入為帝。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漢桓帝之是以能被立為皇帝,跟曹操祖父曹騰有莫大的關系。

史料記載,漢質帝駕崩,以太尉李固為首的官員想要擁立清河王劉蒜為帝,但大将軍梁冀則比較屬意于蠡吾侯劉志,此時劉志十五歲。而劉蒜的年紀比較大,比較成熟穩重。

“固、廣、戒及大鴻胪杜喬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朝臣莫不歸心。”《資治通鑒 漢紀四十五》

而梁太後有個妹妹,她看上了劉志想讓劉志當妹夫。但面對朝廷重臣擁立劉蒜的衆議,大将軍粱冀“憤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奪。”

在這個節骨眼上,曹騰夜訪大将軍府邸,說了一番話,确定了漢桓帝登基之事。

曹騰是這麼說的:

“曹騰等聞之,夜往說冀曰:“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将軍受禍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資治通鑒 漢紀四十五》

就這麼一番話,堅定了梁冀立劉志為帝的決心。在第二天的朝會上,梁太後之兄大将軍粱冀力排衆議,定下以劉志為帝的決策。年僅十五歲的劉志登基,是為漢桓帝。

登基後,漢桓帝立梁氏為皇後。

東漢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梁太後薨。東漢延熹二年(159年),梁冀被漢桓帝收繳大将軍印绶。被迫自殺。被把持朝政十幾年的漢桓帝終于奪回了權力。但這也标志着東漢末年亂世開始了。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梁妠(106年—150年),東漢順帝皇後。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人。即梁太後。

東漢順帝時,其父梁商任大将軍,總管朝政。梁商死,其兄梁冀繼任大将軍。順帝死後, 她迎立沖、質、桓三帝,臨朝執政。梁氏一門權傾天下。

曹騰,是漢順帝的伴讀,中常侍,代表了當時的宦官階層。對于深居深宮的梁太後而言,宦官和外戚是她的左膀右臂。曹騰在大将軍粱冀府邸所講的一番話,其實既是自己的心裡話,也是梁太後的懿旨。

梁太後想讓自己的妹夫,年僅15歲的劉志登基為帝,一方面是友善控制皇帝,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的将來做打算。而曹騰在劉志登基為帝後,獲得的最重要的職位是大長秋(皇後宮中内侍之首),則意味着他代替梁太後監視劉志夫妻二人。

這個職位看似不如漢桓帝之中常侍親近,但實際上則是漢桓帝初年宦官之首。曹騰代表的乃是實際上的掌權者梁太後。

曹騰何時辭官的,史書上沒有記載。不過,曹騰應該是在梁太後薨逝的150年後辭官歸隐的。也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躲過了後來漢桓帝在159年對大将軍粱冀一族的清算,獲得了善終。

曹操後來能掃四合,平天下,建立大魏國,和祖父曹騰的曆經四帝位高權重而不倒有重大關系。

《後漢書》曰:“騰用事省闼三十餘年,奉事四帝,未嘗有過。其所進達,皆海内名人。”

後人感歎到:曹魏之立國,竟然是因為“自曹騰說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遷龜鼎。”

曹騰後來被魏明帝曹睿,追尊為高皇帝。是為千古以來宦官被尊為皇帝的唯一一人,其智慧值得今人深思和學習。而這些事情,《後漢書》、《三國志》裡都沒有講清楚。讀《資治通鑒》才看明白。

曹操祖父曹騰:漢桓靈帝中常侍都權傾朝野不得善終,為何他例外?曹操之父曹嵩曹操祖父曹騰結語

《資治通鑒》是宋代司馬光專門為皇帝編寫閱讀的史書,上起東周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下至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一千三百多年的曆史。

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是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是曆代帝王必讀之書。也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第一智慧之書。

《資治通鑒》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寶典。不但我們要讀,還要給我們的孩子們讀。這樣他們才會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穩、更遠。這部大書絕不是現在那些泛濫的心靈雞湯可比的。

原版《資治通鑒》是文言文的,有些難懂。我給大家推薦一套《白話資治通鑒》,是著名學者黃錦鋐主持,二十七位教授翻譯,前後曆時三年才譯出的,包含了古人和當代學者的大智慧。這套書一共10本,原價498元,現僅需208元包郵!真的很劃算!想學習古人智慧,提升自己的朋友,可以點選下面【去看看】購買:

白話資治通鑒【全套共10本】 ¥208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