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作為一名合格的海鮮愛好者,你是否厘清楚過章魚、透抽、東山小管、鱿魚、軟絲、墨魚!!
雖然都很美味,并且各有千秋,但看起來确實長得差不多!傻傻分不清楚腫麼辦?如何在外地人面前顯擺?!小編今日科普教你如何辨識這些外形相似的生物。
章魚又被稱為八爪魚、tako、石居(巨),是生活在海底的軟體動物,眼睛長在身體的後面。
其最大的特征是有8個腕足,沒有觸腕,腕足上有許多吸盤,但吸盤沒有柄,也沒有齒環,身體柔軟,沒有内殼,身體比例小,頭部呈圓狀。可切成薄片後醋溜,四季都可嘗鮮。
如果挑選章魚?
挑選章魚時要看表皮、眼睛、觸腕,新鮮的章魚外表為灰紫色或灰白色,且帶有黑色的斑點,黯淡渾濁者不宜選購,而章魚觸腕長的肉質硬,觸腕短的章魚口感軟q;或拍一下章魚的觸腳,觸腳上的吸孔迅速收縮閉合者,是新鮮品質好的章魚;另外體液越黏稠的越新鮮。
另外,市面上有一種小章魚,俗名墨鬥或目賊仔,體長隻有幾公分,但它和章魚沒有任何關系,倒是和烏賊的血緣比較接近。
鱿魚又稱槍烏賊、柔魚。屬淺海性種類。
眼睛沒有眼膜覆寫,口部周圍有10隻附肢,其中8隻為腕,另兩隻為具有伸縮性的觸腕,但其觸腕沒有收納袋,不能縮回。鱿魚呈圓筒形,鳍長不會超過身體的一半,體内有一狹長的透明角質内殼。
墨魚就是“烏賊”,又稱“花枝”。
墨魚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并伺機離開。
每隻重約2-3兩,身體較圓胖,口部周圍有10隻附肢,體内有一塊形似沖浪闆的白色骨闆(俗稱海螵鞘),這一點和鎖管、軟絲等體内的透明基丁質鞘不同。花枝和軟絲最明顯的不同,在于它的外觀有花紋。花枝産季為4月-9月,适合烤、炸、切片烹調,煮熟後咬勁十足。
軟絲,有10隻腳,身形橢圓,身體的外套膜兩側,從頭到尾部有兩片寬大的肉鳍,且兩鳍在尾部相連接配接,軟絲體内有寬大的透明角質内殼。軟絲口感比透抽脆,常見的烹調法為汆燙、火炒和燒烤。
透抽又稱為真鎖管,透抽有10隻腳,其中8隻腕足2隻觸腕,體内有塊半透明的海螵蛸硬殼,體型呈圓筒型稍瘦長,外套膜細長,身體後半段有一對長棱形的鳍,鳍長超過身體的一半。盛産于6-9月,适合汆燙蘸醬食用或曬幹再泡發後快炒。
體圓錐形,體色蒼白,有淡褐色斑,頭大,前方生有觸足10條,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遊弋于深約20米的海洋中。目前市場看到的鱿魚有兩種:一種是軀幹部較肥大的鱿魚,它的名稱叫"槍烏賊";一種是軀幹部細長的鱿魚,它的名稱叫"柔魚",小的柔魚俗名叫"小管仔"。
小管,是一種食肉性軟體動物,屬于動物界—頭足綱—槍形目—槍烏賊科,它是東山島當地幾類小型槍烏賊的統稱。東山的小管還分為紅管和白管
絕佳的海水水質,讓東山島成為了天然漁場,這也為小管創造了極佳的生存環境。小管的透支鮮嫩,營養價值極高蛋白質含量達16%-20%,脂肪含量不到2%,屬于低熱量海鮮,東山小管便是業界内品質最佳的小管。
燈照小管之是以被冠以“東山海鮮名片”的稱号,不僅僅是因為燈照小管鮮嫩美味,營養豐富,還與閩南本地方言發音,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系。閩南語裡的“少”和“小”發音相似,是以東山島本地居民更習慣稱小管為“少管”并以此互相打趣。“在東山島,你該多吃少管(事)”,諧音之趣,為小管的聲名遠揚更添一筆!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東山島的鱿魚季,也是捕撈小管的好時候。小管不同于章魚和墨魚,它們喜歡光,島上的漁民會根據小管的趨光性特點來捕獲它們,先打開1500瓦的白色燈,将小管聚集到有光的海底,再用桶罩住燈泡,将其引誘出水面,最後用抄網撈起。
由幾輩人的豐富經驗得知,隻有在東山島特定的海域才能夠捕捉到小管,這也成為了小管這道美味彌足珍貴的地方,捕撈的畫面也讓海面上形成了點點漁火燈光的獨特景象。
研究表明,這黑黑的墨汁卻有着美容防衰老的功效,這也是人們喜愛小管的原因之一。黃金小管的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達16%—20%,脂肪含量則不到2%,是熱量低的食物,對于怕胖的人來說,即使每天吃一斤小管也不會導緻肥胖,可以放心的吃吃吃!
小管最道地的吃法是白灼,準備食材活凍小管數隻,醬油、白糖、蔥花、姜片适量。清水洗淨小管,抽出骨片,不要剖開,保留完整的墨囊,瀝幹水分。将鍋裡放水,姜片,煮滾,待小管十成熟時馬上撈出,控水,放入盤中倒入醬油,少量的糖,放鍋中蒸熱,取出撒上蔥花,拌好,美味即可食用。
漲姿勢了嗎?
想嘗嘗最道地東山小管
就私信小編體驗這道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