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海峽時報》11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聖誕商品城”的麻煩意味着假期商品将漲價今年,中國義烏——世界上最大的塑膠馴鹿、聖誕樹閃爍燈和其他聖誕用品的制造中心——正在感受到來自聖誕節的壓力。當地的工廠不僅受到導緻生産成本上升的原材料短缺的影響,而且商品一旦發貨,各種問題就會拖延它們被運到西方商店貨架上的旅程。上月中旬以來,義烏還一直受到中國電力供應持續緊張的影響。
“我的壓力很大,晚上睡不着”,聖誕飾品廠老闆婁婷(音)在她位于義烏最大批發市場的門店内說,“按理說,我們比去年得到更多訂單是件好事,但太多不确定性正在延緩交貨過程,而我們束手無策”。與義烏的許多同行一樣,在努力将聖誕飾品發往美國和歐洲的同時,婁女士也正在與各種生産延誤和創紀錄的運費作鬥争。
中國每年出口價值61億美元的聖誕産品,其中約80%來自義烏。義烏生産的商品中,約45%出口到美國市場。
義烏市聖誕用品行業協會秘書長蔡勤亮表示,其實在今年電力供應緊張開始加劇制造商疲于應對的困境時,大部分貨物就已經從義烏發出。但生産聖誕燈飾和聖誕樹的工廠主陳江(音)表示,在海運途中和港口出現的延誤,以及金屬和塑膠等原材料的價格飙升,意味着消費者今年不得不為這些亮閃閃的廉價飾品支付更多費用。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丁爽說:“出口商和國際品牌可能會暫時承擔上漲的成本,但商家不會做賠本生意。如果更多公司退出該市場,供應将減少,價格将會進一步上漲,因為剩下的生産商将擁有更大的定價權。”(王會聰譯)